《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难点: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强和小花都喜欢收集用过的邮票,你们看,(出示情景图)
师: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上所反映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板书: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产生数学思维。由于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要求。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计算产生于实际生活中
二、探究算法
(一)讨论问题一: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
112+21=
师:你准备怎样算?自己试算,并与同桌交流
师:集体交流。收集本班学生的各种思考方法,并逐一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算法一:112+20=132
132+1=133
算法二:2+1=3
10+20 =30
100+30+3=133
算法三、用竖式计算
重点讨论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可以提醒同学们的?(总结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讨论问题二: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
师:你准备怎样算?自己试算,并与同桌交流
师:集体交流。收集本班学生的各种思考方法,并逐一板书。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对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两位数加法的思维基础了,学生很容易想到怎么算,通过同桌讨论和集体交流,弥补学生思维上的差异,同时又使每个学生个体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通过重点讨论用竖式计算,学生能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计算方法
三、练习应用
1、每位同学把课开始提的问题任选两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用其他的方法来检验。
2、书上p57第1题
指导学生读懂情景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独立计算
3、书上p57第2,3题
第(2)题,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500元钱够不够的理由是什么。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注重谈计算结果和自己刚才估算的结果有多大差距,从而体会估算的意义。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经验积累,所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理解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是非常简单的。
我充分利用了教材生动形象的特点,充分利用主题图,先让学生讲故事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最后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重点解决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把学生带入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在教学时,没有采用老师讲解板演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究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整个新授部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教材,注重细节处理,关注学生发展。
1.示范引导注意规范性
在学习中注意细节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练习更注意趣味性
在巩固运用环节,学生完成书中的练习:基本练习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应该是层层深入的,由于练习都围绕计算展开,显得有点枯燥,所以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新颖、有吸引力,可以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主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