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记忆、背诵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和乘除两步计算算式,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交流,感受计算中的简单规律,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乘除法含义和乘除法表内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关
复习引入
1、利用乘法口诀,直接写出得数。
35÷7= ( )÷7=4
8×4= 3×( )=27
42+7= ( ) × 8=56
9×3= 54÷6×3=
24-6= 7×8+5=
63÷9= 30-5=( )×( )
15÷5= ( )÷4=( )÷6
师:给可以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计算。交流,发现学生比较常见的错误,并给与纠正。
2、补充完整口诀,并写出相应的算式。
四( )二十八 五九( )
第二关
巩固练习
3、根据题意写算式。
(1)3个6相加是多少? 3和6相加是多少?
(2)2个5相乘是多少? 2个5相加是多少?
(3)从36里连续减6,减多少次结果为0?
(4)27里面有几个9?
小结: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表示,特别注意几个几相乘和几个几相加的区别。
4、括号里最大填几?
5×( )<42 ( )×6<55
( )×7<30 ( )×4<16
38>( )×5 20>9×( )
师:交流,是怎样求出括号里最大填几的。
5、看图填一填。
(1)有( )盘苹果,每盘放( )个苹果,一共( )个苹果。
算式: 。
(2)有( )个苹果,每( )个一盘,可以放( )盘。
算式: 。
(3)有( )个苹果,平均放在( )个盘子,每盘放( )个。
算式: 。
小结:学生对乘法、除法表示的意思都很清楚: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求平均分的结果,要用除法。但用除法要区分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看结果是分成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看结果是每份几个。分法不同,列出的除法算式就不一样。
第三关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操场边有两排杨树,第一排有4棵,第二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杨树?
2)、操场边上有4排柳树,每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柳树?
师:让学生比较两个题目,说一说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
3)、我和8个同学每人搬3把椅子,一共能搬多少把椅子?
师:注意一共有几个人搬椅子。
4)、小明要将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木头需要7分钟,那么锯完这根木头需要多久?
师:通过画图来帮助解决问题,发现锯成5段需要锯4次,从而解决问题。
5)、
①买8张贺卡要多少钱?
②小军要买7个龙娃娃,他带了30元,够吗?
③小红要买一张贺卡和一个龙娃娃,要多少钱?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师:讨论、交流每个题目为何选用此种算法;最后一题尽量指导学生提出关于口诀求商的问题,如:小强用9元钱买了一样东西,他可能买的是哪样东西,买了几个?
6)、一条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后是9米,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师:让学生理解,每对折一次就是把原来的绳子分成两段,如果有困难就可以借助手头有的“工具”辅助折一折来进一步体会对折的含义,解决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是几个几的问题还是平均分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表内乘除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