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3.2《溶液》溶液_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3.2《溶液》溶液_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19 21:2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3.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4.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
C.溶液都是纯净物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2.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泥土 B.蔗糖 C.植物油 D.碳酸钙粉末
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澄清的石灰水 C.泥浆 D.液氧
4.某液体若是溶液,其必然是( )
A.长期敞口放置不会析出沉淀
B.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里
C.只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溶液的形成
1.问题讨论:(1)溶液的概念是什么?
(2)从溶液的概念中可以发现它的特征有哪些?
合作探究二:溶液的组成
问题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乙醇溶于水
问题讨论:①乙醇能否溶于水?
②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合作探究四:乳化作用
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分别出现的现象。
2.问题讨论: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
B.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比上层密度大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静止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2.下列各组物质里,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
A.生石灰、石灰水 B.酒精、酒精的水溶液
C.氯化氢、盐酸 D.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3.甲和乙是两种可以互溶的液体(不是水),用8克甲和2克乙混合所得的液体为_____。其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___。若乙是水,则溶剂是______________。
溶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1.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2.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
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
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起消毒杀菌作用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物质溶于水时能量的变化
问题讨论:NaCl、NH4NO3.NaOH分别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三、达标检测
1.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2.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D.氧化钙固体

溶液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3.室温时,从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
A.还是饱和溶液 B.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C.硝酸钾质量没变 D.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没变
4.在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____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饱和溶液。
5.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只有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有确定的意义。
6.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加入5g硝酸钾,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再冷却
(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问题讨论: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合作探究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问题讨论:①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②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达标检测
1.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减小了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质量减小了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2.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无色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是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 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5.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
B.饱和石灰水是纯净物
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
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
6.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 )
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D.降低温度
7.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不饱和溶液的一定是稀溶液
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 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8.使一杯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3.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了解溶解度曲线意义。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1.在一定_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__。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
①溶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性质⑥溶剂的质量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合作探究二:溶解度曲线
问题讨论:(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总结: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填化学式)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合作探究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问题讨论(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
达标检测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
2.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3.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0.3 g A物质,则A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
5.图为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温度30℃时,a点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使其变成30℃时饱和溶液,需加溶质____________克。
(3)A、B物质属于______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4)P点意义是___________,M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
(5)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学习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预习检测 1.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表:
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克
4克
92克
8克
200克
180克
达标检测
1.现有20℃时NH4Cl饱和溶液200g,今欲改变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NH4Cl固体
C.保持温度不变,取出20g溶液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水
2.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密度为1.84g/cm3)来配制44mL20%的H2SO4(密度为1.14g/cm3),需要98%H2SO4的体积是( )
A.1.8mL B.5.6mL
C.7.8mL D.10.2mL
3.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4.将80g10%的NaOH溶液与20g15%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3% B.12% C.11% D.16%
5.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都属于易溶物质
C.在25℃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结晶法提纯。
6.下列四种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15g KNO3溶于85g水中
B.85g KNO3溶液中含有15g KNO3
C.150g水中溶解30g KNO3
D.一定质量KNO3溶于80g水中配成100g℃溶液
7.在4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或10克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预习检测 1稀释溶液的有关计算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500毫升(密度为1.1克/cm3 )的10%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有以下四种计算,正确的是( )
A.100×1.1×500÷100克
B.500 cm3×1.1克/cm3×10%
C.500÷1.1×10%
D.500×1.1克
3.把100克98%的硫酸稀释成10%的硫酸,需加水( )
A.880克 B.800克 C.88克 D.100克
达标检测
1.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 ② ③ ④ ⑤ B.② ① ④ ③ ⑤
C.③ ④ ① ② ⑤ D.④ ⑤ ① ② ③
2.mg 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此变化中,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正确的是( )
3.t℃时KNO3的溶解度为46g,该温度下50g水中加入25g KNO3晶体,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1.5% B.33.3% C.25% D.46%
4.20℃ NaCl的溶解度是36g,在该温度下,将20gNaCl溶于100g水中配成溶液甲,取20g甲溶液,加入6gNaCl晶体,得到乙溶液,则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的一组是( )
A.甲—16.7%? 乙—35.9%?
B.甲—20%? 乙—35.9%
C.甲—20%? 乙—26.5%
D.甲—16.7%? 乙—26.5%
5.40g20%的NaOH溶液与60g40%的NaOH溶液相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5% B.30% C.32% D.40%。
6.配制0.9%的医用生理盐水500 g,需氯化钠________g,蒸馏水________g。
1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