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原子核与放射性 单元测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阳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原子核与放射性 单元测评(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0 05: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核与放射性
1.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约里奥.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氢离子,并由此发现了质子
C.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D.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并由此解释了所有的原子发光现象
2.下列核反应中,属于核裂变反应的是(  )
A.
B.
C.
D.
3.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射线与射线都是电磁波,但射线穿透本领比射线强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
D.衰变成要经过6次衰变和8次衰变
4.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B.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动能减小
C.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关于近代物理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贯穿能力很强
B.核反应方程: ,则是质子,
C.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D.玻尔首先发现电子并提出氢原子轨道模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能量守恒观点可知: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对于同一种金属而言,同颜色入射光的强度越大,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一个氡原字核.
C.大量的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
D.衰变成等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
7.核电池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有种核电池使用
放射性同位素Pu,Pu衰变为U和X粒子,并释放出y光子.已知Pu、U和X粒子的质量
分别为mpu、mu、m,则
A.X粒子是He原子核
B.Pu与U的中子数相等
C.核电池使用过程由于发热会导致Pu的半衰期变短
D.一个Pu核衰变释放出的能量转变的电能为
8.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铀核的裂变
B.是核聚变反应
C.核反应中的X是质子
D.卢瑟福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9.对下列各原子核变化的方程,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核聚变反应
B.是α衰变
C.是核裂变反应
D.是β衰变
10.10.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
B.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
C.所有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一定同时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
D.把放射性元素置于大量水中不能使放射性衰变减缓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比β射线要强
C.一个氘核(H)与一个氦核(H)聚变生成一个氦核(He)的同时,放出一个中子
D.大量氢原子由n=5的能级状态向基态跃迁,跃迁过程中可放出10种光子
12.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电子
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
C.③照射食品可以杀死腐败的细菌
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
13.某放射性原子核A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为原子核B.若B核内质量数比A核内少8个,中子数比A核少7个.则发生了___次α衰变和____次β衰变.若核发生α衰变的半衰期为半年,则经过________年有的核发生了衰变.
14.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粒子,B为________气.
15.钍232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变成一种稳定的元素,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_________,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
16.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成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是____________。是的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mg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估算4mg的经多少天的衰变后还剩0.5mg?____________。
17.氘核与氚核的聚变反应: ,已知电子电量e=1.6×10-19C,普朗克常量h=6.6×10-34J·s,求:
(1) 这一过程的质量亏损是多少千克?
(2) 1g氘核完全参与上述反应,共释放核能多少(阿伏伽德罗常量NA=6.0×1023mol-1)?
18.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1g钍234经过120天后还剩下多少?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相继发现了两种新的元素"钋"和"镭,故A错误;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氢离子,从而发现了质子,故B正确;
C.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故C错误;
D.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理论只能解释氢原子发光规律,故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A反应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B反应是α衰变方程;C反应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D反应是重核裂变反应;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故A错误;
B.β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弱,故B错误;
C.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于单个或者少数是不成立的,故C错误;
D.衰变成质量数少32,则发生8次α衰变,电荷数少16,但是电荷数少10,可知发生了6次β衰变,故D正确;
【点睛】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
4.B
【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选项A错误;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根据可知,可知动能减小,选项B正确;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即质量数守恒,但存在质量亏损,因此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故C错误;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选项D错误;故选B.
5.C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速度是光速的十分之一,电离能力较强,穿透能力较弱,故A错;B中核反应方程的不是质子,是中子,故B错;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所以C选线正确;汤姆生发现电子,波尔提出氢原子轨道模型,故D错误.故选C.
6.D
【解析】
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同颜色入射光,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都是相等的,故A错误;
B、半衰期是统计规律,针对的是大量的原子而言,对具体的少量原子没有这种关系,这是一个概数,故B错误;
C、大量的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种不同频率的光,故C错误;
D、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α衰变一次质量数减少4个,次数,β衰变的次数为,所以衰变成等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到半衰期、光电效应、波尔理论以及物理学史的知识,都是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点的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即可.
7.A
【解析】
A、衰变方程为,所以X粒子是原子核,故A正确;
B、Pu的中子数为239-94=145,而U的中子数为235-92=143,故Pu与U的中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核电池使用过程Pu的半衰期不变,故C错误;
D、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为,放出的能量为,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部分转变为电能,故核衰变释放出的能量转变的电能小于,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衰变方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8.B
【解析】是衰变方程,选项A错误; 是核聚变反应,选项B正确;核反应中的X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零,则X是中子,选项C错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选项D错误;故选B.
9.A
【解析】是核聚变反应,故A正确,B错误;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较核裂变反应,需要其它粒子轰击,不能自发地进行,故C错误. 是重核裂变反应,故D错误.故选A.
【点睛】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较核裂变反应,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叫聚变反应.
10.D
【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聚变,故A错误;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重核裂变,B错误;元素衰变时,不一定同时释放处三种射线,比如衰变只释放处射线,C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外界因素无关,只和本身的性质有关,D正确.
11.BCD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A错误;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比β射线要强.故B正确;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聚变生成一个氦核()的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故C正确.大量氢原子由n=5的能级状态向基态跃迁,跃迁过程中可放出种光子,选项D正确;故选BCD.
12.CD
【解析】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原子核发生衰变造成的,β射线能贯穿几毫米厚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强,故②是β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该电子即β射线,故β射线来自原子核,故A错误.α射线贯穿能力很弱,电离作用很强,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故①是α射线.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是实物粒子,不是电磁波.故B错误.γ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几乎没有电离本领.故③是γ射线,是一种频率很高的光子,射食品可以杀死腐败的细菌.故C正确.③是γ射线,它的电离作用最弱,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所以D正确.故选CD.
点睛:本题考查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比较: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贯穿能力很弱,电离作用很强,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β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β射线,能贯穿几毫米厚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强;γ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的,它的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13.2 3 1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原子核A变为原子核B需要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则有:4x=8,2x-y=1,所以解得:x=2,y=3;若核发生α衰变的半衰期为半年,则 解得t=1年.
14.质子; a; 氮;
【解析】
:卢瑟福第一次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因此图中的A为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B为氮气.该核反应方程为.故答案为质子,α,氮.
15.208; 82;
【解析】
设衰变后的元素为M,质量数为y,核电荷数为x,衰变方程为:.质量数:232=y+6×4,得y=208;核电荷数:90=x+2×6-4,得x=82
16. 正电子 42天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写出核反应方程:,可知这种粒子是正电子.由图象可知的半衰期为14天,4mg的衰变后还剩0.5mg,则,解得经历了3个半衰期,所以为42天.
【点睛】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书写核反应方程,在半衰期计算这一块,剩余质量计算公式为.
17.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能方程,△E=△mC2,即可求解;根据摩尔质量,即可求解摩尔数,结合第一问,即可解得共释放核能.
(1)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得:.
(2)氘核的摩尔质量为2×10-3kg/mol;那么1g氘核的数目为:个,些氘完全反应共释放能量为:E=N△E=3×1023×17.6×106×1.6×10-19J=8.45×1011J.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质能方程的内容,掌握求解摩尔数的方法,注意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8.1/32 g
【解析】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经过120天后,发生5个半衰期,剩下的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