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观潮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观。2.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重点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观。
难点 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这篇课文。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老师找几名同学读一读课文,检查一下你们课文读熟了没有。齐读词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这课的生字、词语,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你们是不是都记住了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盼望、滚动、逐渐、堵车、犹如、地震、霎时、余波、奇观、农历、沸腾、横贯、依旧、屹立、笼罩、食盐人山人海、齐头并进、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浩浩荡荡、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水天相接3.听写词语。4.对照改正。 1.分段朗读课文2.齐读词语 3.听写词语4.对照改正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落实词语这个基础目标。】
讲授新课 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1.学习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1)品词:①“自古以来”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称谓由来已久,突出大潮的“古”与“奇”。)②“天下奇观”说明什么?(“天下奇观”是对钱塘江大潮景观壮丽的高度评价。)析句: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2.学习第2自然段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 “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那么,潮来前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2自然段。朗读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要想象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读出平静和期待的语气。思考:①“横卧”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横卧”的意思是横躺着。这个词语将钱塘江拟人化,形象地表现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②潮来前的钱塘江是什么样的呢?(江面宽阔,薄雾笼罩,壮美宁静)③来观潮的人怎么样?用文中词语回答。(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人山人海”说明来观潮的人很多。“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体现出人们想一览“天下奇观”的急切心情。)④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⑤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江面的平静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写潮来前江面的“静”,是为了衬托潮来时的“动”。“越往东越宽”简略的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也正是这种地形对大潮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3.学习第3、4自然段。(1)默读第3、4自然段,感受大潮到来时的声音和形态变化,画出表示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潮来时的画面。①潮来时的形态变化:一条白线——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②潮来时的声音变化: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2)品析句子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闷雷滚动”将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形象地写出大潮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暗示大潮的气势宏大。“人声鼎沸”形容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潮从远处来时的形状和颜色。思考:本段中多次写到观潮人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这一段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在描写潮水的同时,描写了人们的表现:人声鼎沸、人群沸腾。主要作用是表明人们被大潮吸引、震撼了,进一步突出了大潮的气势宏伟。)朗读指导:“顿时”语速稍快,突出短时间内人们的反应。“潮来了”语速要高,突出欣喜之情。“人声鼎沸”“沸腾”重读,要体现出人们在潮来时的兴奋之情。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横贯”指整个大潮横着贯穿整个江面,体现的是动态美;而前文的“横卧”则是横着趴着,体现的是静态美。这一静一动,表现了大潮的奇特美。“拉长”“变粗”“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白线”的形态变化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同时把浪潮比作水墙,说明大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比较句子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形象的说明了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思考: 读了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这段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潮水的?(是从潮水的颜色、形状、声音来写潮水的。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朗读指导:朗读这一段时,语速稍快,语调高昂,要突出大潮来时的宏伟气势。4.学习第5自然段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这里“霎时”体现了潮头奔腾西去的速度极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余波之下气势之宏伟。总结背诵1.小结:同学们,学完课文,是不是想要亲眼目睹一次这么壮观的景象?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2.指导背诵①排序练习。②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思考交流 朗读思考交流 朗读思考交流 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排序练习填空练习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件,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味道。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板书 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壮美宁静观潮 潮来时—— 气势雄伟 潮来后——余波汹涌
热爱祖国山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新知导入
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盼望、滚动、
逐渐、堵车、犹如、地震、霎时、余波、奇观
农历、沸腾、横贯、依旧、屹立、笼罩、食盐
人山人海、齐头并进、山崩地裂、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水天相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观。
2.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新知讲解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说明这个称谓由来已久,突出大潮的“古”与“奇”。
是对钱塘江大潮景观壮丽的高度评价。
中心句 揭示文章中心
新知讲解
潮来前
“横卧”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横卧”的意思是横躺着。这个词语将钱塘江拟人化,形象地表现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潮来前的钱塘江是什么样的呢?
江面宽阔,薄雾笼罩,壮美宁静
新知讲解
来观潮的人怎么样?用文中词语回答。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人山人海”说明来观潮的人很多。“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体现出人们想一览“天下奇观”的急切心情。
新知讲解
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句话写潮来前江面的“静”,是为了衬托潮来时的“动”。“越往东越宽”简略的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也正是这种地形对大潮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江面的平静有什么作用?
新知讲解
①潮来时的形态变化:一条白线——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
②潮来时的声音变化: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新知讲解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比喻
气势
宏大
形容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比喻 颜色和形状
新知讲解
思考:本段中多次写到观潮人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这一段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在描写潮水的同时,描写了人们的表现:人声鼎沸、人群沸腾。主要作用是表明人们被大潮吸引、震撼了,进一步突出了大潮的气势宏伟。
新知讲解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动态美
写出了“白线”的形态变化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同时把浪潮比作水墙,说明大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新知讲解
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形象的说明了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新知讲解
读了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是从潮水的颜色、形状、声音来写潮水的。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
这段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潮水的?
新知讲解
潮来时雄伟壮观
新知讲解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这里“霎时”体现了潮头奔腾西去的速度极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余波之下气势之宏伟。
课堂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
( )
( )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 )
按照正确的顺序排一排
拓展提高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 ,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课文,是不是想要亲眼目睹一次这么壮观的景象?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板书设计
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壮美宁静
观潮 潮来时—— 气势雄伟
潮来后——余波汹涌
热爱祖国山河
作业布置
当一次小导游,向更多的人介绍钱塘江大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