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5单元《贝壳之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5单元《贝壳之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7-19 20: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贝壳之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唱贝壳之歌
2、加入乐器伴奏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歌曲贝壳之歌的学习,感受三拍子歌曲带来的推动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富饶,同时通过乐器的加入,更形象的模拟在海边的场景,为歌曲创设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声势律动、模唱旋律、乐器伴奏、合唱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学会贝壳之歌。
3、知识与技能:能够有表情的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贝壳之歌,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歌曲演唱时要注意三拍子强弱规律以及韵律
难点 通过声势律动、模唱旋律、乐器伴奏、合唱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学会贝壳之歌。
四、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碰钟、碰铃、小木琴、卡巴沙、海鼓、纱巾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随着三拍子伴奏音乐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今天武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准备好跟着音乐出发咯。”
学生随着老师边做三拍子律动边走到座位上。
师:“同学们,你们听,我们来到了哪儿?(播放海浪声)”生:“海边。”
师:“你们去过海边吗,海边有什么,能用你的动作表演出来告诉大家吗?”生动作模仿海边景物。(出示大海图片)
师:“ 这么美丽的大海老师想邀请你们一起去海边漫步。还记得我们刚刚的动作吗,当你听到可以加入动作的音乐时,请你边做动作边走,当你觉得音乐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请你原地保持不动。”(师分别弹奏贝壳之歌二拍子、三拍子伴奏)
师:“同学们,刚刚在散步时你们觉得老师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师:“是的,三拍子更具有推动感,就像海浪一样起伏连绵。哗,一阵大浪经过,沙滩上留下了几只小贝壳,你们听,他们是谁?”
老师用小碰钟敲4321,学生听出后,将小碰钟交给学生,看着老师手势,学生敲击小碰钟及唱出每个音。
2、分句学唱
师:“小贝壳也是有出场顺序的,你们听,他们是怎么排列的?”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小贝壳的好朋友听着你们的歌声也想加入唱一唱,看我的手势,边唱边听,又来了哪些小贝壳?”(老师4654 3543 212 35 217 1)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老师这里有几个小贝壳,你能将他们的顺序排列出来吗?”
3、师生接唱
师:“你们真棒,老师想跟你们合作一下, 老师这里还有一句小贝壳的音乐,等我唱完后请你们加入我。”(师唱第一句,生唱二三句)
3、学唱歌曲
师:“刚刚我们唱的是一首来自荷兰的儿歌,由于靠海的地势,孩子们假期之余,都会去海边玩耍,他们边捡着贝壳,边唱着这首贝壳之歌。请你们用动作为老师伴奏。”(学生模仿老师加入海浪的动作,师完整演唱歌曲)
师:“你们听到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贝壳?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师生共同朗读歌词)
师:“你能把歌词加入试一试吗,第一遍请你在心中默唱,第二遍加入歌词演唱。”
4、小小音乐会
师:“你们的歌声真好听,老师还想加入一些小乐器为大家伴奏。”(出示碰钟、卡巴沙、海鼓、纱巾,请学生来表演与伴奏,老师用木琴敲击二声部旋律)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演真棒,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去了海边,细心的同学发现,老师刚刚敲奏了另一个旋律,这是歌曲的二声部,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歌曲的二声部,下课。”
设计思路:
我们学校音乐教研组最近都在做奥尔夫乐器加入教学的尝试,我们尝试的音乐素材很多,不仅局限于苏教版教材,还包括新体系和人教版等,今天我采用的就是人教版的教材。这首歌曲是一首荷兰儿歌,该歌曲三四拍,节奏流畅舒缓。旋律形象的表现了海风吹拂、海浪摇曳、贝壳吟唱的画面。这首歌曲的学习,我更注重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我加入卡巴沙、海鼓等乐器还有纱巾,通过声响以及视觉的配合,营造出在海边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歌曲。在课的开始,伴随三拍子音乐声势律动入场,既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同时也将声势贯穿始终,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导入环节中的让学生动作模仿海边景物,也是为了最后歌曲的整体呈现做准备。在学唱环节中,从每小节的头音入手,由简入深,不仅让学生抓住主干音,并帮助他们建立音高感觉,让学生在听唱的同时排序,加深了他对旋律的印象,同时发现作曲手法,此环节中,学生保持头音演唱时,老师加入演唱,在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听力水平的同时,也做了简单的二声部的训练。伴随拍手画圆的动作,模拟海浪此起彼伏的情境,创设一种优美的意境,也为二声部乐器和道具的加入做铺垫。
最后,伴随着音乐声起,一些学生持纱巾模拟海风吹拂的感觉,一位学生用卡巴沙模拟沙子的声音,一位学生用海鼓模拟海浪翻腾的声音,将教室整体营造出在海边的场景,此时教师加入木琴伴奏,丰富音乐,学生加入演唱,在二三句头音处学生加入按钟, 自然形成二声部效果,这看似表演唱,其实是我通过整节课一系列的训练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体现。综上,是我这节课设计上的一些解读,还望各位老师给我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