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传(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自传(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6-11 21: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自转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本节内容有: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昼夜交替等。这是继上学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后,又一次接触地理知识。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课标大大降低了难度,而且有很大的直观性。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虽然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学生早已具备的知识,但教材上要求的用橡皮泥或纸做十字向标来了解地球自转,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第二、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主要是了解各种地理现象。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再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并不只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 相联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①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②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基本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3、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因此教学中利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是知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以及教材特点,为了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降低难度,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并贯穿使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本节内容较抽象,限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生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如播放地球自转视频,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等,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运动情况,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用新课
引用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引领学生思考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走入本节课的教学环境。教师加以解释,引领学生思考。
2、展示图片:地球的自转标题
设计意图:
通过大屏幕展示地球的自转标题,使学生从诗词的理解中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
活动一:拥抱地球
要求: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他演示的地球自转是否正确?
问题2:地球自转绕转的中心是什么?
问题3:什么是地球自转?
学生讨论上述问题,结合演示回答问题,教师稍加点拨
设计意图:
地球自转定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地球绕转的中心、方向即地球自转的定义,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自己参与拥抱地球,自己展示地球的自转并总结规律。
展示图片: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远程上的动态画面,使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尤其是从南、北极上方来看地球自转的顺、逆方向。形象的展示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绕转特点。
小结
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总结前面知识。
设计意图:
(1)通过该视频总结以上所学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该视频过渡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活动二:模拟实验
要求: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这一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产生这一现象。
播放图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
设计意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采用情景教学法应用资源网上的幻灯片从视觉上演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这一地理现象。
活动三:地方时差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会导致地方时差的出现。
知识点总结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从宏观上总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火眼晶晶(习题练习)
方法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结: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本节课抽象难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不能准确阐述所要讲授的知识,不知如何下手,导致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
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动态效果不但能清晰展示地球的自转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