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一、力(force):
1、定义: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力的描述
2、性质:
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可能有脱离两个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有受力物体必存在施力物体。
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SI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符号是N.
3、作用效果:
1)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
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或者作用点不同,
均可能引起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
力的图示(精确表示):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
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箭尾)
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对线段长度没有精确要求。
物体A对B的压力是20N,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
A
B
5N
F=20N
A
B
F=20N
力的图示:线段的长度
和力的大小要严格对应
力的示意图:线段的长度
和力的大小不要求严格对应
二、重力(gravity):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1)测量:用弹簧秤测重力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比例系数g=9.8N/kg,既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重力加速度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一一重心
等效思想: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G1 G2 G3……… Gn
G
等效
重心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物体的
几何中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质量分布
及物体形状都有关。
5、寻找重心
A
B
A
B
3)物体的重心会随形状、体积和质量分布的改变
而发生变化
三、重心与稳定:
1·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体的稳定。物体重心越高,物体越容易倾倒。
2·支持面的大小也会影响物体的稳定。当重力作用在物体的支持面的以内,物体不会倾倒;在物体的支持面以外,物体会倾倒。
1
2
3
1
2
3
1.万有引力——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距离增大到2倍,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
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现
2.电磁相互作用——
1)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磁体之间存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所以称为电磁相互作用。
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
1)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强相互作用:能使原子核紧密保持在一起的强大作用力。其作用范围在10-15m内。
仅仅存在于原子核内部来粘结质子,外部无任何表现。
4.弱相互作用——
1)放射现象:原子核能够自发放射出射线的现象
2)弱相互作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
3)弱相互作用的范围很小,弱相互作用的强度是强相互作用的10-12。
1、认真复习本节内容
2、完成练习册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