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6-12 09:14:54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高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什么叫做带电现象?
2、电荷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
3、怎样使物体带电?
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中性)
原子
质子
(正电)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负电)
原子核
(正电)
一、电荷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一、电荷
(一)摩擦起电
实质: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 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电中性的物体
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二)接触起电
















导体
自由电子
正离子
(自由移动)
(振动而不移动)






















实质: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自由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导体和带电体带同种电荷
验电器
工作原理 用途
两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检验物体否带电
箔片所带电荷越多,张角越大
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时,箔片才会张开吗?
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把A和B分开,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静电感应: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三)感应起电
实质: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自由电子由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导体的另一部分。
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eg1 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 体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 (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上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B
小结:
1. 把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做带电
2.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起电方式 实质(物质的微观结构)
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作用,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接触起电 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自由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感应起电 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自由电子由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导体的另一部分
3.物体带电的本质: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使微观带电粒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近代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eg2. A导体带负电荷,B导体带同样多的正电荷,将A、B两导体连在一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完全消失了
B.A导体上的负电荷全部跑到B导体上去了,而B导体上的正电荷全部跑到A导体上去了
C.A导体上的一部分负电荷跑到B导体上,而B导体上的一部分正电荷跑到A导体上,刚好被中和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D
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
三、元电荷
(一)电荷量
1.单位: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2.正负: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 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三、元电荷
(二)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量,e表示
1.一个电子所带电量是最小的电荷量
2.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e的整数倍
电荷量是离散的(量子化)物理量,
是不能连续变化的
三、元电荷
3. 密里根实验—电子电量的测定
元电荷的值
4.电子的比荷
eg3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C,Q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
Q′A=Q′B=(QA+QB)/2=C=1.6×10-9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的净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
ΔQ=|QB|+Q′B=3.2×10-9C+1.6×10-9C=4.8×10-9C.
转移的电子数n===3.0×1010(个).
下课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