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精编精析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精编精析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0 13: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牛顿运动定律
5.(江苏卷)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
A.
F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因为每节车厢质量相等,阻力相同,故第2节对第3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设倒数第3节车厢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1,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故选C。
1.(山东卷)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0~t1时间内,v增大,FN>mg
B.
t1~t2
时间内,v减小,FNC.
t2~t3
时间内,v增大,FN
D.
t2~t3时间内,v减小,FN
>mg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速度增加,即乘客的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则FNB.在t1~t2时间内速度不变,即乘客的匀速下降,则FN=mg,选项B错误;
CD.在t2~t3时间内速度减小,即乘客的减速下降,超重,则FN>mg,选项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
(全国Ⅱ卷)(20分)
如图,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顶端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已知M
=4m,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
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
(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
(3)管第二次落地弹起的上升过程中,球仍没有从管中滑出,求圆管长度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的瞬间,小球仍然向下运动。设此时管的加速度大小为a1,方向向下;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方向向上;球与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Ma1=Mg+f

ma2=
f–
mg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a1=2g,a2=3g③
(2)管第一次碰地前与球的速度大小相同。由运动学公式,碰地前瞬间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

方向均向下。管弹起的瞬间,管的速度反向,球的速度方向依然向下。
设自弹起时经过时间t1,管与小球的速度刚好相同。取向上为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
v0–a1t1=
–v0+a2t1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

设此时管下端的高度为h1,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由③④⑥⑧式可判断此时v>0。此后,管与小球将以加速度g减速上升h2,到达最高点。由运动学公式有⑨
设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则
H1=
h1+
h2⑩
联立③④⑥⑦⑧⑨⑩式可得
?
(3)设第一次弹起过程中球相对管的位移为x1。在管开始下落到上升H1这一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H–H1)+mg(H–H1+x1)–4mgx1=0?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
同理可推得,管与球从再次下落到第二次弹起至最高点的过程中,球与管的相对位移x2为
?
设圆管长度为L。管第二次落地弹起后的上升过程中,球不会滑出管外的条件是
x1+
x2≤L?
联立????式,L应满足条件为
?
24.(全国Ⅰ卷)(12分)
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F可用描写,k为系数;v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v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质量为时,起飞离地速度为66
m/s;装载货物后质量为,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地时的k值可视为不变。
(1)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
(2)若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1
521
m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的时间。
解:(1)设飞机装载货物前质量为m1,起飞离地速度为v1;装载货物后质量为m2,起飞离地速度为v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飞机起飞离地应满足条件


由①②式及题给条件得③
(2)设飞机滑行距离为s,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

v2=at⑤
联立③④⑤式及题给条件得
a=2.0
m/s2⑥
t=39
s⑦
22.(全国Ⅱ卷)(5分)
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和B,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运动的加速度。
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B释放时的高度h0=0.590
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h=0.100
m;由h0下降至h所用的时间T=0.730
s。由此求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100.0
g和15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可以看出,a′与a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84
(2).
1.96
(3).
滑轮的轴不光滑,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或滑轮有质量)
【解析】
【详解】①有题意可知小球下降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a=1.84m/s2;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小球A有
对小球B有
带入已知数据解得;
③在实验中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会造成实际计算值偏小。
11.(江苏卷)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题图1所示。
(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_____。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
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
③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
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
(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题图2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
【答案】
(1).
小钢球
(2).
①③④②
(3).
9.61(9.5~9.7)
(4).
仍能
【解析】
【详解】(1)要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需要尽量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密度大体积小的小钢球最适合;
(2)要完成实验首先应该将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安装好三脚架,调整好手机摄像头的位置;因为下落时间很短,所以一定要先打开摄像头开始摄像,然后在将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故顺序为①③④②;
(3)由三张图片读出小球所在位置的刻度分别为2.50cm,26.50cm,77.20cm;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可得
(4)因为就算小球偏离了竖直方向,但是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依然是自由落体运动,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仍能用前面的方法测量出重力加速度。
25.(全国Ⅲ卷)(20分)
如图,相距L=11.5m的两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质量m=10
kg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5.0
m/s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10,重力加速度取g
=
10
m/s2。
(1)若v=4.0
m/s,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
(2)求载物箱到达右侧平台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3)若v=6.0m/s,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传送带速度突然变为零。求载物箱从左侧平台向右侧平台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
解析:(1)传送带的速度为v=4.0
m/s时,载物箱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设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为s1,由运动学公式有
v2–
v02=
–2as1

联立①②式,代入题给数据得
s1=4.5
m

因此,载物箱在到达右侧平台前,速度先减小到v,然后开始做匀速运动。设载物箱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用的时间为t1,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由运动学公式有
v=
v0–at1?


联立①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1=2.75
s

(2)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小,设为v1;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2。由动能定理有


由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m/s,
m/s

(3)传送带的速度为v=6.0
m/s时,由于v0v=v0+at2

v2–v02=2as2
?
联立①⑩?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2=1.0
s
?
s2=5.5
m
?
因此载物箱加速运动1.0
s、向右运动5.5
m时,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此后载物箱与传送带共同运动(Δt–t2)的时间后,传送带突然停止。设载物箱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3,有
s3=(Δt–t2)v
?
由①???式可知,,即载物箱运动到右侧平台时速度大于零,设为v3。由运动学公式有
v32–v2=
–2a(L–s2–s3)
?
设载物箱通过传送带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为I,由动量定理有
I=m(v3–v0)
?
联立①?????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I=0
?
17.(浙江卷)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图甲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图乙是拓展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ⅰ)挂上托盘和砝码,改变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
(ⅱ)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
(ⅲ)改变砝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的关系。
①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f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需要满足条件的方案是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在作图象时,把作为F值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
【答案】
(1).
0.18~0.19
(2).

(3).
甲和乙
【解析】
【详解】①[1].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
②[2][3].在图甲的实验方案中,由托盘和砝码的重力提供拉力,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则绳子对小车的拉力
当时,绳子拉力近似等于托盘和砝码的重力。
故甲需要满足。
在图乙的实验方案中,挂上托盘和砝码,小车匀速下滑,设斜面的倾斜角为,斜面和纸带对小车的摩擦力或阻力总和为f,则有
取下托盘和砝码,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故乙方案中,不需要满足
在甲乙方案中,均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mg作为小车匀加速的直线运动的合力及F。
20.(浙江卷)如图1所示,有一质量的物件在电机的牵引下从地面竖直向上经加速、匀速、匀减速至指定位置。当加速运动到总位移的时开始计时,测得电机的牵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末速度减为0时恰好到达指定位置。若不计绳索的质量和空气阻力,求物件:
(1)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3)总位移的大小。
【答案】(1),竖直向下;(2)1m/s;(3)40m
【解析】
【详解】(1)由图2可知0~26s内物体匀速运动,26s~34s物体减速运动,在减速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根据图2得此时FT=1975N,则有
方向竖直向下。
(2)结合图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3)根据图像可知匀速上升的位移
匀减速上升的位移
匀加速上升的位移为总位移的,则匀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位移为总位移的,则有
所以总位移为
h=40m
13.(山东卷)2020年5月,我国进行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重力仪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而间接测量海拔高度。某同学受此启发就地取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步骤如下:
(i)如图甲所示,选择合适高度的垫块,使木板的倾角为53°,在其上表面固定一与小物块下滑路径平行的刻度尺(图中未画出)。
(ii)调整手机使其摄像头正对木板表面,开启视频录像功能。将小物块从木板顶端释放,用手机记录下小物块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录像的回放,选择小物块运动路径上合适的一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得到小物块相对于该点的运动距离L与运动时间t的数据。
(iii)该同学选取部分实验数据,画出了-t图像,利用图像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5.6
m/s2。
(iv)再次调节垫块,改变木板的倾角,重复实验。
回答以下问题:
(1)当木板的倾角为37°时,所绘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物块过测量参考点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_m/s;选取图线上位于坐标纸网格交叉点上的A、B两点,利用A、B两点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根据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sin37°=
0.60,cos37°=0.80)
【答案】
(1).
0.32或0.33
(2).
3.1
(3).
9.4
【解析】
【详解】(1)[1][2]根据可得
则由图像可知

v0=0.33m/s
(2)[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当θ=53°时a=5.6m/s2,即
当θ=37°时a=3.0m/s2,即
联立解得
g=9.4m/s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