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钻篱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活泼跳跃的情绪。通过了解歌曲中彝族语汇的含义,体验彝族儿童游戏的欢快心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以体验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歌曲欣赏。通过舞蹈创编,培养学生载歌载舞的音乐创新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
感受歌曲情绪,掌握两个彝族词汇“阿西里西”“求堵啦来”的含义和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创编。
能用简单的肢体律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 掌握两个彝族词汇“阿西里西”“求堵啦来嗡啊”的含义和两组节奏型“
X?XX|X-||” “XX?XX|XXXX|X?X|X?X||”,并进行二声部创编。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律动,以欢快的情绪和简单肢体动作载歌载舞。
教具准备:
多媒体 ,白板,钢琴, 丝巾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喜鹊钻篱笆》伴奏,老师带学生律动进教室(两个学生搭成篱笆的造型,其他学生模仿喜鹊,挥动翅膀有节奏地走到座位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律动初步整体感受音乐)
2 师生问好
二 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进教室玩的这个游戏,叫做喜鹊钻篱笆。这也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们最爱玩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生:想
师:那老师先考考你们,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 56 个。
师:真聪明,在这些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民族啊被称为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彝族。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你们看,林老师今天穿的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穿了很漂亮的彝族风格的裙子!
师:你们喜欢吗?那你们想去认识认识彝族的小朋友吗?
生:想
三 旋律练习
师:你们看,这连绵起伏的正是彝族人民聚居的四川大凉山,翻过这些山,你们就可以见到他们了,让我们出发吧!
1生跟钢琴,爬第一座山(师指导声音,调整坐姿)
2 生跟钢琴,爬第二座山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座山比第一座山更陡一点)
3 师生合作:生跟琴爬第一座山,师爬第二座山,同时出发(第二遍互换,再爬一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旋律,进行二声部的听辨练习,为后面二声部创编铺垫)
4 听音小游戏:
师:山里叽叽喳喳的小喜鹊也来欢迎你们啦,你们能听出钢琴弹奏的是哪只调皮的小喜鹊在钻篱笆吗?伸出手指头划一划喜鹊飞行的路线。
(设计意图:听辨音的高低,用记住喜鹊钻篱笆的路线来解决重点乐句)
5 练习喊声
师:终于来到了山顶上,这里的风光无限,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此时的心情呢?
生:喊出来
师生一起练习喊声“哦……哦”(师提示声音位置要高,轻轻地抛出来的感觉)
四 节奏练习
师:知道你们要来,热情好客的彝族小朋友都来迎接你们了,他们要用独特的方言来跟你们问好,聪明的你们猜一猜,这两句方言是什么意思。
1 师有节奏有感情地范读歌词,生举手回答。
那你们能不能入乡随俗也用彝族方言和他们问好呢
2生有节奏地齐读歌词,师指导
3 二声部小游戏:分AB组,根据老师的手势进行二声部节奏练习
五 学唱歌曲
师:赶早不如赶得巧,今天正好是彝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在火把节上他们会围成圈,载歌载舞,气氛嗨得不得了,你们想参加吗?让我们听一听他们带来的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 听音游戏:听一听,藏在火炬下面是哪个顽皮的音符(全班完整跟唱两遍)
(设计意图:用听音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重点乐句的印象)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师带读一遍,男女生分角色读一遍,提醒学生字的大小代表音的轻重)
4 二听歌曲,填补缺失的歌词。
5 跟钢琴完整唱旋律,师指导,纠正。
6 跟伴奏完整唱旋律
7 带入歌词,师生接龙唱两遍。
六 编创
1为歌曲创编简单的二声部,生跟伴奏,完整唱
2和学生一起练习,为歌曲创编彝族舞蹈动作
3 生围成圈,模拟火把节现场,边唱边舞蹈
(设计意图;身临其境,给学生完整的音乐体验)
七 总结
师 : 同学们表现太棒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能够热爱我们的少数民族,热爱少数民族的音乐,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