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老虎磨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2老虎磨牙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7-20 14: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虎磨牙》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了“创造”一词,并指出:创造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本课为欣赏课《老虎磨牙》的第一课时,通过采用小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把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融入故事情境中,用铜锣、鼓、响板、大镲、小镲、自制竹排等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编创第三段乐曲,用音乐技能大胆表现自我。通过运用打击乐器描绘情境的练习,表现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分析】
《老虎磨牙》选自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6课,乐曲是作者依据唐诗《猛虎行》以陕西渭北民间打击乐为素材而创作的。全部内容的揭示和形象的塑造都是依其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而完成的。这首乐曲所选用的乐器是:大鼓、大镲、大锣、疙瘩镲以及木鱼、拍板等,其中大鼓和大镲是领奏乐器。作者安志顺以其新颖的构思和表现手法,运用大镲以及中国大鼓敲刮鼓边等多种演奏手法,加上节奏的灵活多变和力度的细微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在深山中老虎磨牙的阴森气氛和奔驰下山的威猛雄姿。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可塑性强。这阶段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以情境教学贯穿整节课,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用听、看、说、演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作,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简单了解民族打击乐器的有关知识,尝试用民族打击乐器来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打击乐器描绘的《老虎磨牙》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肢体动作,表现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打击乐器描绘情境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肢体动作,表现威风凛凛的大老虎,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的。
【教学准备】?
铜锣、鼓、响板、大镲、小镲、自制竹排,教学图片,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民间乐曲。
2、老师边演奏边讲《老虎磨牙》的故事。 问:你们听到的故事是怎样的?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并了解乐曲的演奏乐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聆听第一段乐曲:
1、提出问题:老虎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给这段乐曲取名字。
3、老师用打击乐器模仿几种老虎睡觉时的森林声响。
4、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上台模仿,并合演一个《老虎睡觉》的森林小情景。
5、观看演奏家们是怎样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老虎睡觉时的森林情景。
听一听:老虎在干什么?
说一说:根据音乐的强弱和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取乐段名。
演一演:用打击乐器表现老虎睡觉时森林声响。
引导学生通过听、说、演,体验老虎睡觉时的森林声响。
聆听第二段乐曲:
1、提出问题:老虎醒来后会怎样呢?
2、师用鼓来模仿老虎走路的节奏。
3、引导学生用鼓模仿老虎走路的脚步声。
4、老师演奏小镲,学生扮演下山的老虎,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当领鼓,模仿老虎踩着枯草向我们走来的情景。
5、引导学生为这一乐段音乐取个名字。
听一听:感受第二段乐曲的情绪。
说一说:两各种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
演一演:用律动表现老虎走路的脚步声。
引导学生通过听、说、演,体验乐曲中老虎下山的情景。
聆听第三段乐曲:
对比聆听,音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出问题:老虎的心情怎样?老虎愤怒时会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用鼓来表现老虎磨牙的声音。
引出课题——《老虎磨牙》,是用民间的打击乐演奏出来的。
引导学生用自己创编的节奏击鼓,体验老虎发怒的情绪。
听一听:对比聆听,感受乐曲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
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所听所感。
奏一奏:用自己创编的节奏击鼓,体验老虎发怒的情绪。
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观看《老虎磨牙》的视频,完整欣赏全曲。
从听觉到视觉,感受不同的打击乐器描绘的不同音乐形象。 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音色、力度、速度所表现出的不同音乐形象。
情景表演 1、回顾整首乐曲的音乐力度、速度。
2、引导学生根据老虎睡觉——老虎下山——老虎发怒这条主线,用打击乐器进行自由创编练习。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自由选择乐器,并根据“森林里的老虎”的主线创编节奏和表演形式。
通过小组创编展示,锻炼胆量,增强自信。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结 1、学到什么?
2、教师小结。
学生思考、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聆听教师总结。 使课程得以升华,扣题。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森林里的老虎为主线,通过老虎睡觉、老虎下山、老虎发怒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听、看、说、演等表现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了音乐活动,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打击乐的力度、速度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在观看视频和老师演奏时可以让学生感受打击乐器的不同声响和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在说和演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锻炼胆量,感受创编乐曲带来的乐趣。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落到活动体验中,化枯燥为有趣,夯实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