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8课《论教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3、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并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2、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尴尬(gān) 谚语(yàn) 箴言(jiān) 自吹自擂(léi)
B.涵养(hán)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āo)
C.愚蠢(chǔn) 恪守(gè) 典范(diǎn) 絮絮叨叨(dāo)
D.积淀(diàn) 谦让(qiān) 遗憾(hàn) 大发雷霆(tí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贸然 风雅 疲惫不堪 一意孤行
B.缺陷 汲取 杉杉有礼 扭捏作态
C.遵循 扭捏 莫不关心 疲惫不堪
D.喧哗 不懈 轻而易举 待人处世
3、根据解释写词语
(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 )严格遵守。
(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 )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 )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 )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4、填空。
《论教养》的作者是 (国家的) ,他被誉为“ ”。
4、苏联
二、自主学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教养”问题的?明确: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2、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什么?
明确: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3、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4、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3)一个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5、根据文章的结构,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二)课内精读
读利哈乔夫《论教养》一文,回答下面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 。
2、文章第八至十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
3.“一个有教养的人,一生总是在不停的学习,把不断充实自己作为人生信条,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完全的人。”这句话可以放在第12段后作为本文的论据吗?说明理由。
答: .
。
4.文章标题是论“教养”,为什么文中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
.
.
四、提高阅读
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
2.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第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答: .
.
3.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部分
D 2、A
3、彬彬有礼 恪守 矫揉造作 附庸风雅 箴言 絮絮叨叨 疲惫不堪 随机应变
4、苏联 利哈乔夫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二、自主学习
1、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2、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3、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4、(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3)一个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5、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三、课文阅读
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2、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3、不能。因为本文的论点是论教养,是要我们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而这句话的中心意思是要求我们做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的人,所以,它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
4、“教养”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外在体现就是“风度”。一个人的“教养”就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风度上。换句话说,有教养的人才可能有风度,没教养的人就不可能有风度。
四、提高阅读
1、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2、引出论点。不能,因为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
3、C
4、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