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能概括小说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自然。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说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3、从蕴涵在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探究本文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拮据( ) 栈( )桥 别墅( ) 褴褛( ) 撬开( ) 阔绰( )
煞( )白 牡蛎( ) 蚝( ) 嘟囔(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铮钱 铜子 风俗 荒唐
B.恭唯 迟疑 稳定 郑重
C.褴偻 哆嗦 无赖 皱纹
D.清楚 遗产 女婿 塑造
3、结合文意,解释下面词语
拮据:
褴褛:
与日俱增:
莫名其妙:
郑重其事: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
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国籍)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一生著作等身,尤其是在 的创作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 》等;中短篇小说《 》《菲菲小姐》《项链》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 ,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自主学习
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 )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 )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
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
4、故事涉及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答: .
.
5、“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
6、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答: .
.
7、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 .
.
8、菲利普夫妇有什么性格特点?
答: .
.
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 .
.
10、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答: .
.
课文阅读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这篇小说选自法国作家 的短篇小说集 。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答: .
.
3、文中反映出飞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
.
4、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
.
5、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 .
.
提高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玉雕替我“说”爱你
禹 艳
①他4岁了还不会说话,喊他也不搭理。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带他去医院,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又遭此打击。去特殊学校训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年轻的妈妈最终不堪重负,在他8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了。
②8岁是该上小学的年龄了,父亲却只给他报了语言课,并且辞去了玉器厂的工作。因为有点儿雕刻的技艺,父亲在朋友开的玉器店里帮忙。此后,他和父亲形影不离,工作、吃饭、睡觉,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还当起了师父。他站在一旁“听”父亲向顾客介绍各种玉石,坐在旁边看父亲雕琢,和父亲一起淘采玉料……看得多了,见得广了,渐渐地他真的对那个硬邦邦的石头产生了兴趣,渐渐地还能分辨出优劣美丑来。
③突然有一天,父亲发现了他的反常。有顾客上门时,他总是躲在里屋或是门后,探出个头,怯怯的样子。父亲喊他出来,他十分惊恐,连连摇头。再去医院检查,因为聋哑,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于是,每当有顾客来,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场,还强迫他帮着接待……父亲变得很严厉,总是逼迫他做事情,那阵子他委屈极了,觉得父亲不再爱他了。
④在愁闷情绪之下,他拿起了父亲的雕刻刀。因为只有这时,父亲不仅不会打扰他,逼迫他去招待顾客,还会手把手耐心地教他如何雕刻,怎样雕起来省力,怎样辨别纹理……就这样,他爱上了雕刻,疯狂地练了8年。8年里,他依然很少“说话”,每天练习的时间超过10小时,每一个小时,父亲都陪伴在侧,悉心教导。
⑤16岁那年,他雕出的第一个成品是父亲的模样……他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年近五旬的父亲接过时,热泪盈眶。父亲将这座玉雕放在了店里最醒目的位置,取名《父亲》。顾客前来,一眼便认出了雕刻的是谁,问及出自谁手,得知是又聋又哑的儿子所雕时,无不惊讶,而后啧啧称赞。这家店因为这个励志的少年声名大噪,生意红火了起来。
⑥几年后,他的刀法更娴熟了,前来找他定制玉雕的人越来越多,雕刻的图案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人物,还有风景、属相、吉祥物等,工艺绝对上乘。但人们注意到,再没有一座玉雕超过那座《父亲》。
⑦他依然不喜欢与人交流,当地媒体想采访他,他拒绝了。执着的记者等在一旁,问他:“大家都说,你在16岁出的那座玉雕作品,后来很少有超越的,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心陡然收紧了一下,放下了手中的雕刻刀,指了指发不出声的哑嗓子,又指了指父亲,把手放在胸前打了个手势,“说”:“因为爱。”
⑧是啊,任何作品融入至深的爱,都是无法超越的。16岁那年,当他终于如父亲所愿,能够拿稳雕刻刀时,他依然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于是,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那精雕细琢的不是玉石,分明是想要对父亲说的一字一句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5期)
1、仔细阅读选文,以时间为序从“他”的角度梳理情节。(4分)
时间 4岁时 8岁后 16岁时 几年后
情节 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
“说”出无法超越《父亲》玉雕的原因
2、文中的父亲对他疼爱有加,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
.
3、他雕出的父亲的模样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将第⑤段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补写出来。(3分)
答: .
.
4、本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3分)
答: .
.
5、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4分)
答: .
.
6、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4分)
答: .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jū zhàn shù lǚ qiào chuò shà mǔ háo nang
2、D
3、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褴褛:(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说明事情很古怪,使人不明白。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4、排比 比喻 比喻 反复
5、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6、法国 莫泊桑 短篇小说 漂亮朋友 羊脂球 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二、自主学习
1、C 2、C 3、A
4、故事涉及“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5、“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为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6、可以按故事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来复述。
7、菲利普夫妇 作者主要通过表现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8、自私虚伪、冷酷无情、贪婪虚荣、怕女婿和别人看不起,唯利是图、视金钱高于亲情,庸俗的小市民。
9、“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10、第一部分(第1—4段):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5—19段):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20—47段):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48、49段):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课内阅读
1、莫泊桑 《羊脂球》
2、句子运用反复,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行为的不满,突出当时“我”心情的矛盾.
3、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势利、无情.
4、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5、示例:我赞成第一种观点.这篇文章以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在于勒的身份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他们对于勒极力的赞美,期望能早日见到于勒,表现出亲人间的那份暖人的真情;但于勒的身份证实后,他们便六亲不认,破口大骂,将亲情抛之于脑后.可以看出让他们发生变化的是“钱”,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外,没有其他情感可言.
四、提高阅读
1、对玉产生兴趣,爱上雕刻 雕出父亲的模样,送给父亲
2、①给他报语言课,辞去玉器厂的工作;②他患上社交恐惧症,父亲强迫他招待顾客;③耐心地教他雕刻。
3、示例:父亲托着下巴,专注地看着一处,像每一次看他雕刻时的神态,脸上有了一条条皱纹,鬓发胡须,清晰可见。
4、本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描写人物的心理,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5、标题中的“我”是指文中的“他”,“你”是指父亲,意思是他把对父亲的爱融于雕刻之中,借助《父亲》这一玉雕作品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6、在内容上,点明他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揭示文章主旨;在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