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飘香——对花》教学设计
年级 九年级下册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材分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部分地区的戏曲剧种。《对花》是黄梅戏经典剧目《打猪草》中的一段著名唱段。演唱形式采用对唱的形式,曲调为五声徵调式,基本为上、下句反复对答式的曲式结构。个别较长的拖音中都有休止符作为顿挫,强化了之后的节拍重音,使演唱更具有韵味和活力,音程多为级进,节奏轻快流畅,旋律优美动听。唱段中保留大量安庆地方口语和句法,强化了作品的乡土气息,衬词的运用更显江南民歌的风味。整个唱段洋溢着浓郁的江南地方音乐的芳香,情趣盎然,反应了乡间欢乐美好的生活和农家少年的生活情趣。
黄梅戏用安庆方言演唱,都用本嗓,亲切易懂,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黄梅戏的传统唱腔主要有花腔、主腔(主调)等。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主调是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
教学目标 对黄梅戏产生兴趣,探究黄梅戏的音乐特征及唱腔特点。
了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知道黄梅戏严派唱腔的风格特点及韵味。
欣赏并学唱黄梅戏,能对我国戏曲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予以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老师唱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唱歌,我们唱戏。听老师唱一段戏?
引出课题:黄梅戏。
介绍黄梅戏
学生唱歌
猜戏
分清戏歌的概念,拉近与戏曲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
二、探究黄梅戏的音乐特征及唱腔特点。
1、介绍《打猪草》剧情,教方言,唱《对花》。
2、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舞台上的艺术节是怎么来表现这个唱段的,跟我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发现?
3、讲解安庆方言的特点
4、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这一段对花。
5、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音乐情绪怎么样?
6、播放主调音乐。
7、体验主调音乐的一句旋律。 学方言,唱《对花》
交流艺术家的表演:
演唱形式:对唱
音色变化:细柔/粗犷
表演形式:载歌载舞
探讨黄梅戏音乐特征:抒情婉转中不失豪迈。
学生表演唱
学生回答并讨论得出花腔的特点:活泼,诙谐逗趣
比较主调音乐与花腔的区别得出主调音乐的特点:抒情韵味丰富 以学生为主,在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得出黄梅戏的音乐特征及唱腔特点
三、了解严派唱腔特点
介绍严凤英。
听严派《对花》
教唱“郎对花,姐对花”
比较严派唱腔特点。
辨别严派唱腔
欣赏严派《对花》
学唱“郎对花,姐对花”
简单模仿严派唱腔:
体验严派的真声,淳朴,沙甜,宽厚,更有泥土味的韵味。 在聆听中对比,在模仿中体验,更进一步地体会黄梅戏的风格。
四、了解黄梅戏的现状与发展及展望 1、师:我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想请你们来说说你们对黄梅戏的印象如何?
2、简单介绍黄梅戏的伴奏
3、播放流行歌曲《对花》
结论:真实质朴 乡土气息
了解伴奏特点及现代黄梅戏的发展
聆听流行歌曲版《对花》,对戏曲音乐的文化价值予以认同。
了解黄梅戏的发展,扩大学生的视野,感悟黄梅戏价值。
五、结束 点题,下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