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
1.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 )
A.是由分子受到的重力所产生的
B.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所产生的
C.是由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吸引力和排斥力)产生的
D.当容器自由下落时将减少为零
2.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规律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速率,纵坐标表示某一速率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由图可知( )
A.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
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C.①状态的温度比②状态的温度高
D.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3.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时,关于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和压强都增大
B.密度增大,压强不变
C.密度不变,压强增大
D.密度和压强都不变
4.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B.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合力为斥力
C.在围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一号”内,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D.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5.喷雾器装了药液后,上方空气的压强是1atm,体积是1.5L,然后用打气筒缓慢地向药液上方打气,如图所示.打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每次打进1atm的空气250cm3,要使喷雾器里的压强达到四个标准大气压,则打气筒应打的次数是( )
A.15 B.18 C.20 D.25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下看到细小的尘埃飞扬,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
B.压缩气体需要做功,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空间点阵,增加分子势能,而分子平均动能却保持不变,所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D.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一定增加
C.叶面上的露珠成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D.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是绝对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蒸汽是指液体不再蒸发,蒸汽不再液化时的状态
B.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D.干湿泡湿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生成的晶体的微粒都按相同的规则排列
B.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与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少,布朗运动越明显
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E. 当水面上方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中还会有水分子飞出水面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液体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C.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 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11.关于饱和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是一定的
B.相同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气压都是相同的
C.饱和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体积无关
D.对与一定质量的饱和汽和未饱和汽都近似遵守理想气体实验定律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D.物体吸热时,它的内能可能不增加
E.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13.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一段空气柱将水银分为A、B两部分,水银柱A的长度h1=25cm,位于封闭端的顶部,B部分位于U型管的底部.右管内有一轻活塞,活塞与管壁之间的摩擦不计.活塞自由静止时,玻璃管右侧空气柱的长度L=39cm,左侧空气柱的长度L0=12.5cm,B部分水银两液面的高度差h2=45cm,外界大气压强P0=75cmHg.保持温度不变,将活塞缓慢上提,当A部分的水银柱恰好对U形管的顶部没有压力时,求:
(1)左侧气柱的长度;
(2)活塞移动的距离.
1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CDA循环,p1、p2、V1、V2均为已知量.已知A状态的温度为T0,求:
①C状态的温度T;
②成一个循环,气体与外界热交换的热量Q.
15.将一根长度为103cm的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管的A端开口,B端封闭,利用水银在管的下部封闭着一段空气柱,各段初始长度如图,已知外界大气压p0=76cmHg,温度始终不变。
(1)被封闭的气体压强是多大;
(2)缓慢将玻璃管绕通过B点的水平轴转动180°,使管倒立,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是多长。
1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U形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左、右两管的横截面积均为2cm2,在左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长为20cm、温度为27℃的空气柱(可看成理想气体),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15cm,外界大气压为75cmHg。
①若向右管中缓慢注入水银,直至两管水银面相平,求在右管中注入水银的体积V(以cm3为单位);
②在两管水银面相平后,缓慢升高气体的温度,直至封闭空气柱的长度为开始时的长度,求此时空气柱的温度T。
17.如图所示,两气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为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气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28℃且平衡时,活塞a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活塞b在气缸的正中央。
(1)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
(2)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时,求氧气的压强。
18.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A端封闭,B端开口向上,管中有一定量的水银,左侧管中水银柱高为L,右侧管中的水银柱高为,左侧管中封闭的空气柱的长也为L,大气压强为p0,大气温度为T0,水银密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右侧管足够长,问:
①如果空气柱温度不变,在B端缓慢地倒入水银,使左侧内管中空气柱长变为,需要在右管中倒入多长的水银柱?
②若通过降温使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变为,则需要将温度降低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气体压强的产生的原因:大量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对器壁频繁、持续地碰撞产生了气体的压强.单个分子碰撞器壁的冲力是短暂的,但是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就对器壁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所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故AC错误,B正确;当容器自由下落时,虽然处于失重状态,但分子热运动不会停止,故压强不会减少为零,故D错误.
2.D
【解析】
A、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大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从而使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故A错误.B、温度升高使得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不一定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C、由图可知,②中速率大分子占据的比例较大,则说明②对应的平均动能较大,故②对应的温度较高;故C错误.D、同一温度下,中等速率大的氧气分子数所占的比例大,即氧气分子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记住图象的特点,会分析温度与图象的关系,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3.C
【解析】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密度不变;根据查理定律可得,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故C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呈收缩状态; 布朗运动是由于固体小颗粒受撞击不平衡造成的.
【详解】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A错误;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变化快;若分子间距rr0,则合力为引力;故B错误;在围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一号”内,所有的物体都是完全失重状态,则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得飘浮的水滴呈球形;故C正确; 布朗运动是由于固体小颗粒受到的撞击不平衡而导致的;故D错误;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设标准大气压为p0,药桶中空气的体积为V,打气N次后,喷雾器中的空气压强达到4标准大气压;打入的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为NV0,根据玻意耳定律:,其中:V=1.5L,p0=1atm,V0=0.25L,代人数值后解得:N=18,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阳光下看到细小的尘埃飞扬是固体颗粒在空气的流动下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A错误;压缩气体需要做功是因为需要克服气体压强,B错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空间点阵,增加分子势能,而分子平均动能却保持不变,所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能保持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C正确;如图所示,在乙分子靠近甲分子的过程,相当于r从无穷大处开始减小,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分子力从零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再增大,分子力先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然后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D错误.
7.C
【解析】
【分析】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概念分析,气体状态方程分析,表面张力的概念,晶体、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详解】
扩散现象是热运动,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A错误;由气体状态方程知,升温膨胀,压强不一定增大,B错误;叶面上的露珠成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正确;晶体、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错误.
8.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饱和蒸汽是指液体蒸发与蒸汽液化相平衡的状态,液体仍在蒸发,蒸汽仍在液化;A错误.B、空中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有表面张力,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而形成的;B正确.C、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C错误.D、干湿温度计的原理是:它在一支温度计泡上包上纱布,纱布下端浸入水中.若空气中水汽未饱和,湿纱布的水会蒸发,温度降低.湿泡温度计的温度值比干湿温度计的要低些.相对湿度越小,这个差值就越大,利用这个差值的大小可由表检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张力、布朗运动、蒸发和压强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
9.BCE
【解析】
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生成的晶体的微粒都按一定的规则排列,不一定相同,A错误;在外界做功的情况下热量可以从低温传递到高温物体上,如电冰箱,B正确;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小,受力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C正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而不是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D错误;当水面上方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蒸发和凝结到达动态平衡,即水还会蒸发,水分子还会飞出水面,E正确.
10.BC
【解析】
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气压越来越大,气体分子间距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存在斥力忽略不计,A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液体的温度越高、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B正确;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正确;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时,分子力的合力为吸引力,故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D错误.
11.AC
【解析】
【分析】
【详解】
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故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值,相同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是不同的,故A正确,B错误;温度越高,液体越容易挥发,故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饱和汽压与气体的体积无关,故C正确;饱和状态的情况下:如果稍微降低温度将会出现凝结,而变成液体,体积迅速减小;稍微增大压强亦可出现凝结体积也会大大减小.所以饱和状态下的汽体不遵循理想气体实验定律,而未饱和汽近似遵守理想气体定律,故D正确;故选A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饱和汽压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与体积无关.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饱和汽压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容易挥发.
12.ADE
【解析】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A正确;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中,分子距离减小,水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增大,选项B错误;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选项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吸热时,若对外做功,则它的内能可能不增加,选项D正确;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则根据可知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即,W<0,根据可知Q>0,则它一定从外界吸热,选项E正确;故选ADE.
13.(1)15cm(2)8.5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对左侧被封闭气体:
初态:
末态:,
由
得:
(2)对右侧被封闭气体:
初态:,
末态:
由
得:
由几何关系可知活塞上升的高度为
14.①②,吸热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根据图示图象判断出气体状态变化过程,然后应用查理定律与盖吕萨克定律求出气体的温度;②根据图示图象求出整个过程气体对外做功,然后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出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①由图示图象可知,从C到D过程为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由图示图象可知,从D到A过程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解得:
②由C到D过程与由A到B过程气体体积不变,气体不做功
从B到C过程气体对外做功:
从D到A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
对全过程气体做功:
整个过程气体温度不变,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则,气体吸热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气体的温度与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分析清楚图示图象、分析清楚气体状态变化过程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解题.
15.(1);(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平衡得:得:
(2)假设水银没有漏出,旋转后:等温变化:解得:
因为大于管长,所以水银溢出,设溢出后空气柱长x,同理得:
,解得,故空气柱长度为
16.①46cm3②415K
【解析】①开始时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h =15 cm,外界大气压p0=75 cmHg
则封闭气体初始压强p1=p0-h=60 cmHg
缓慢加入水银,等水银面相平后,封闭气体的压强p2=p0=75 cmHg
封闭气体经历等温变化,开始时空气柱的长度l=20 cm,设末状态空气柱的长度为l′,
p1l=p2l′
l′=16cm
加入水银的长度x=h+2(l-l′)=23cm
解得加入水银的体积V=46 cm3
②空气柱的长度变为开始时的长度l时,左管水银面下降Δh =l-l′=4cm
右管水银面会上升4cm,此时空气柱的压强
p3=h0+2Δh=83 cm
初始温度T =300K,封闭气体从初始到最终,可以看作等容变化
由
解得T′=415K
本题答案是: ①46cm3 ②415K
点睛: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方程,要找准状态参量利用理想气体方程公式求解即可。
17.(1)T2=344K(2)
【解析】
【详解】
(1)活塞b升至顶部的过程中,活塞a不动,活塞ab下方的氮气经历等压过程,设气缸A的容积为V0,氮气初始状态的体积为V1,温度为T1,末态体积V2,温度为T2,按题意,气缸B的容积为V0/4,由题给数据及盖吕萨克定律有:,
,,联立上式及所给的数据可得:T2=344K
(2)活塞b升至顶部后,由于继续缓慢加热,活塞a开始向上移动,直至活塞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1/16时,活塞a上方的氮气经历等温过程,设氮气初始状态的体积为,压强为;末态体积为,压强为,由所给数据及玻意耳定律可得,,,,联立可得:
18.①②
【解析】
【详解】
①管中空气柱长度变为的过程中,气体发生的是等温变化,则有:,得,设此时右侧管中水银液面比左侧水银液面高,则有,解得,加入的水银柱的长为
②若通过降温使空气柱长变为,则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