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原子核与放射性 综合测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烟台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原子核与放射性 综合测评(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0 15:0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核与放射性
1.某校学生在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时,收集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见下表),并总结出它们的几种用途.
同位素 放射线 半衰期 同位素 放射线 半衰期 同位素 放射线 半衰期
钋210 α 138天 锶90 β 28年 钴60 γ 5年
镅241 β 433天 锝99 γ 6小时 氡 α 3.8天
根据上表请你分析判断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较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后变薄,利用α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
B.钴60的半衰期为5年,若取4个钴60原子核,经10年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C.把放射性元素钋210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变短
D.用锝99可以作示踪原子,用来诊断人体内的器官是否正常.方法是给被检查者注射或口服附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元素的某些物质,当这些物质的一部分到达要检查的器官时,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情况分析器官正常与否
2.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消除静电
B.利用α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
C.利用β射线来治肺癌、食道癌
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
3.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x个中子: U+n→Ba+Kr+xn,铀235质量为m1,中子质量为m2,钡144质量为m3,氪89的质量为m4,下列说法正确(  )
A.该核反应类型属于人工转变
B.该反应放出能量(m1-2m2-m3-m4)c2
C.x的值是2
D.该核反应比聚变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少
4.“两弹一星”可以说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助了中国人的威风。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研究两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式的是( )
A.N+He→O B.U+n→Sr+Xe+10n
C.U→Th+He D.H+H→He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氢核流
B.射线经常伴随或射线产生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D.衰变的实质是发射出的核外电子
6.发生放射性衰变为,半衰期约为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其间,其体内与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 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温度能改变的衰变速度
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衰变为的过程中放出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D.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700年
7.由衰变为经过x次α 衰变和y次β衰变,其中 ( )
A.x=6,y=8 B.x=8,y=6
C.x=16,y=22 D.x=22,y=16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B.在完成α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
C.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
D.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
9.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22286Rn→21884Po+___.已知22286Rn的半衰期约为3.8天,则( )
A.生成物中的x是a粒子
B.采用光照的方法可以减小铜222的半衰期
C.一克22286经过3.28天,还剩下0.5克22286Rn
D.2个22286经过3.8天,还剩下一个22286Rn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B.铀235的半衰期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C.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B.原子序数大于83的原子一定有天然放射现象,而小于83的原子没有天然放射现象
C.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会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
D.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12.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
C.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 g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就只剩下1 g
D.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13.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上,产生如下核反应:,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
14.用中子轰击锂核()发生核反应,生成氚核和α粒子,并释放出4.8Mev的能量,请写出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
15.(1)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_______)
A.
B.
C.
D.
(2)已知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频率为ν的光子的动量为________,用该频率的光垂直照射平面镜,光被镜面全部垂直反射回去,则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________.
(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16.在核反应方程:?+x中,x表示____________。(中子,原子,质子,电子)
17.在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天然放射性原子核,由于衰变,在磁场中形成两个外切圆的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45:1,那么衰变前原子核的电荷数为多少?
18.静止的Li核俘获一个速度v1=7.7×104 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两个新核.已知生成物中He的速度v2=2.0×104 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度方向相同.
①写出上述反应方程.
②求另一生成物的速度.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因为α射线不能穿透薄膜,无法测量薄膜的厚度,所以A不正确;钴60的半衰期为5年是指大量钴60原子核因衰变而减少到它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因此,B、C错误;检查时,要在人体外探测到体内辐射出来的射线,而又不能让放射性物质长期留在体内,所以应选取锝99作为放射源,D正确.
2.D
【解析】
A.β或α射线的电离本领较大,可以消除工业上有害的静电积累,选项A错误;
BC.β射线或γ射线的穿透性强,可以用来辐射育种、辐射保鲜、消毒杀菌和医治肿瘤等,选项BC错误;
D.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选项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求解x,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解该反应放出的能量,放射性元素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该核反应是核裂变,可以自发进行,不是人工控制的,故A错误;根据质量数守恒,有:235+1=144+89+x,解得x=3,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该反应放出能量为,B正确C错误;该核反应生成两种放射性元素,核污染较大,D错误.
4.B
【解析】原子弹是铀的裂变反应,氢弹是铀的裂变反应提供高温,之后利用氢的同位素聚变反应,故AC错误;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D选项质量数不守恒,故B正确D错误.
5.B
【解析】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A错误; 射线一般伴随或射线产生,B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核内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C错误; 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这种转化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粒子,D错误.
6.D
【解析】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环境无关,故A错误.12C、13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故B错误;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质量数没有变化而核电荷数增加1,所以是其中的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放出β射线.故C错误;设原来14C的质量为M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则有:M=M0()n,其中n为发生半衰期的次数,由题意可知剩余质量为原来的,故n=1,所以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半衰期的计算,要明确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理解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环境无关.注意平时多加练习,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7.B
【解析】
设发生x次α衰变,y次β衰变,则有: 238=206+4x,可得:x=8,又有:92=82+8×2-y,得:y=6,故B正确,ACD错误.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选项A 正确;在完成a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B错误;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的是贝克勒尔,选项C 错误;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选项D 错误.
9.AC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X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为α粒子,故A正确.半衰期的大小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故B错误.经过一个半衰期,剩余一半的质量,即1克86222Rn经过3.8天还剩下0.5克86222Rn,故C正确.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数的原子核不适用,故D错误.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了半衰期的基本运用,知道半衰期的大小与元素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知道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
10.ACD
【解析】由于金属有逸出功,根据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A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选项B错误;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选项C正确;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选项D正确;故选ACD.
11.CD
【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光电子数目与光强有关,故A错误.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有天然放射现象,而小于83的原子,也会有天然放射现象,比如放射性同位素.故B错误.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释放通量,从而会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γ射线是γ光子,是电中性的,在电场中不会受到电场力,在磁场中不会受到洛伦兹力,故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考查光电流大小与光的强度有关,与频率无关,理解电子的跃迁,何时释放能量,何时吸收能量,掌握三种射线的特征,注意小于83的原子也有天然放射现象.
12.BC
【解析】
【详解】
ABD.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是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半衰期不能指少数原子,"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故A、D错误,B正确.
C.氡的半衰期是T=3.8天,若有M=4g氡原子核,经t=7.6天剩余的氡原子核的质量
m=M=M=1g
故C正确.
故选BC。
13.14 13
【解析】
【详解】
质子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1,中子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X的质子数为1+13-0=14,质量数为1+27-1=27.因为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新核的中子数为27-14=13。
14.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应方程为
15. (1)A (2) (3)
【解析】(1)A属于β衰变,B属于裂变,C是聚变,D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选A项.
(2)光子的动量p=mc=c=
选光被镜面反射回去的方向为正方向,则p1=-
p2=,动量的变化量Δp=p2-p1=.
(3)由逸出功定义有W=
由光电效应方程有=W+Ek=+Ek
又由动能定理有-eU=0-Ek
则=+eU,
16.中子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x为,即中子
17.92
【解析】
【详解】
无论是哪种衰变,反应后的两个粒子运动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一个粒子是新的原子核带正电,另一个粒子带电情况要看是哪种衰变.由左手定则知α衰变后产生的径迹是两个外切的圆,
原子核衰变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解得:由于两圆半径之比为45:1,所以新核的电荷量为90,则衰变前原子核的电荷数为92。
18.(1)(2)1×103 m/s 运动方向与氦核相反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书写核反应方程;
俘获中子发生核反应的过程,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
【详解】
①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
②设中子、氦核、新核的质量分虽为m1,m2,m3,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根据动量守恒有:,则:,负号说明新核运动方向与氦核相反.
【点睛】
微观粒子的碰撞与宏观物体的碰撞相似,也遵守动量守恒,书写核反应方程是基本功,要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