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
1.一列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已知水中声速较大,则( ).
A.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小 B.声波频率变大,波长不变
C.声波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D.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大
2.声波属于机械波.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
B.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C.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
D.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
3.下列能够反映波的特征的是.
A.波的反射和折射 B.波的直线传播
C.波的干涉和衍射 D.波的传播速度
4.关于波长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横波中,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B.在横波中,相邻的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C.在横波中,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
D.在横波中,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5.a、b是水平绳上的两点,相距,一列正弦横波沿此绳传播,传播方向由a到b,每当a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正好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此波的波长可能是.
A. B. C. D.
6.简谐波在给定的介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
B.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慢
C.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点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7.如图所示为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图示时刻的波峰位置,虚线表示同一时刻的波谷位置,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 m/s,波长为0.4m,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两点在t=0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
B.B、D两点在t=0.1s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
C.E点的振幅为2cm
D.在t=0.05s时刻,A、B、C、D四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0
8.如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传到A点时,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传到B点,这时A、B两点的速度方向都是竖直向上.已知相距,这两列波的波长都是,各质点的振幅都是,且频率相同,继续传播后,两列波叠加,叠加后(P点距A点,Q点距A点)( ).
A.质点P的振幅为零 B.质点P的振幅为
C.质点Q的振幅为零 D.质点Q的振幅为
9.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振源和,在和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点.已知在某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在a点相遇,波谷在c点相遇,b为a、c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c两点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
B.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b点振动情况不确定
C.a、b、c三点的振幅都为零
D.a、c连线上所有点都为振动加强点
10.如图所示,P和Q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在水池中做同相位振动,使得水面产生波动.图中能正确地描绘由干涉加强点所连成的曲线是( ).
A. B. C. D.
11.关于波的干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列波影响了另一列波,这就叫波的干涉 B.两列波相互叠加时,必定产生干涉
C.两列波发生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 D.频率不同的两列波也可能发生干涉
12.如图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和是两块挡板,是一个孔,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相等
C.如果将孔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
13.关于声波与光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传播,光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波速变大
C.光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波速变大
D.波源与观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声波会出现多普勒效应,光波不会产生多普勒效应
14.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周期是0.10s
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
C.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
D.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E.t=0.10s时,质点Q的速度方向向下
15.在某介质中波源A、B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它们相距d=20m,t=0时二者同时开始上下振动,A只振动了半个周期,B连续振动,它们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两波经过10s相遇,求
①波源乙振动的表达式;
②在t=0到t=16s时间内从A发出的半个波在前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乙波波峰的个数。
16.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该时刻质点A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且A经0.25s第二次位于波谷位置.求:
①这列波的周期、波速和传播方向.
②以t=0开始计时,写出质点P的振动方程.
③面出t=0.55s时OB间的波形图.
17.某波源S发出一列简谐横波,S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Q两质点,它们到S的距离分别为=45m、=55m.已知P、Q两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差Δt=1s.求:
①该波的波速大小和波长λ;
②波从波源传播到质点P的时间和波从P传播到Q的过程中质点P振动的路程s.
18.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从该时刻起0.005 s后的波形.
①如果周期大于0.005 s,则当波向右传播时,波速为多大?
②如果周期小于0.005 s,则当波速为6 000 m/s时,求波的传播方向.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大,频率不变,由波速公式v=λf得知,声波的波长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
2.C
【解析】
AB.波速由介质决定,v=λf可知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不同的,A错误;B错误;
C.只要是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C正确;
D.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音色不同,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波的典型特征包括干涉和衍射。
A. 波的反射和折射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波的直线传播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波的干涉和衍射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 波的传播速度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4.B
【解析】
【详解】
A. 横波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等于若干个波长,只有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故A错误。
B. 在横波中,相邻的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故B正确。
C. 相邻的波峰与波谷平衡位置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故C错误。
D. 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等于波长。故D错误。
5.D
【解析】
方向从a到b,每当a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正好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得到ab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是
得到波长
当n=0时,波长最大为56cm;当n=1时,波长为24cm;
A. 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6.D
【解析】
【详解】
AB.简谐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和振幅无关,故AB错误;
C.在一个周期内质点振动走过的路程等于4个振幅的长度,故C错误;
D.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一个周期,频率高则周期小,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
【详解】
A.由题图可知,t=0时,B、D两点分别处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所以此时两点的位移为两列波在两点的位移矢量和,因此竖直高度差为8cm,A错误;
B.由,,得
所以t=0.1s时经过半个周期,B处于波谷与波谷相遇处,D处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竖直高度差为8cm,B错误;
C.B、D两点分别处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波谷与波谷相遇处,B、D两点都处于振动加强区,B、D的连线上也是加强区,E点在B、D的连线上,故E点的振动也加强,振幅大于2 cm,C错误;
D.当t =0.05s时,即经过时,A、B、C、D四点均处于平衡位置,D正确。
8.C
【解析】
【详解】
AB.质点P到A、B的路程差为
△xP=2.5m-0.5m=2m=λ
所以质点P的振动加强,振幅为
A=2×2m=4m
故AB错误。
CD. 质点Q到A、B的路程差为
△xQ=2m-1m=1m=0.5λ
所以质点Q的振动减弱,振幅为
A=2m-2m=0
故C正确D错误。
9.D
【解析】
【详解】
两个完全相同的振源和,a、b、c三点在连线的中垂线上,则a、b、c到两个波源的距离都相等,路程差都为零,三点的振动都加强,但振动加强点也仍在周期性振动,故振幅并非都为零。
A. a、c两点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b点振动情况不确定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a、b、c三点的振幅都为零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a、c连线上所有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都相等,路程差都为零,都为振动加强点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10.B
【解析】
【详解】
相干结果相同点振动步调一致,与波源的路程差为0或半波长的偶数倍,P、Q的中垂线到P、Q的路程差为0,为振动加强点,与波源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点的轨迹是中垂线上下两条曲线。
A. 图像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图像与分析相符,故B正确。
C. 图像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图像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11.C
【解析】
【详解】
AB.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一列波影响了另一列波,不一定是干涉,两列波相互叠加时,频率关系不确定,也不一定产生干涉,故AB错误。
C. 两列波发生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故C正确。
D. 两列波发生干涉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故D错误。
12.ABC
【解析】
【详解】
A.从图中可知波长和缝的宽度差不多,当孔、缝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就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正确;
B.由于同一列波的频率不变,而衍射前后波速相同,故衍射前后波长相同,B正确;
C.如果将孔BC扩大,有可能造成孔的宽度大于波的波长,而只有当孔、缝的宽度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正确;
D.由于介质不变,故孔扩大前后水波的波速相同,而波的频率增大后,波的波长变短,而孔、缝的宽度不变时,波长越小,衍射越不明显,D错误。
13.AB
【解析】
【详解】
A.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光波是横波,声波是机械波,需要借助于其他介质才能传播,所以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故A正确;
B.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大,频率不变,由波速v=λf分析得知波长变长,故B正确;C.光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小,频率不变,由波速v=λf分析得知波长变短,故C错误;D.波源与观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声波和光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
故选:AB。
14.BDE
【解析】
【详解】
A、由图乙知该波的周期是0.20s,故A错误;
B、由甲图知波长:
则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故B正确;
CDE、在时,由乙图知质点正向下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轴负方向传播,从到经过的时间为:
由于时刻质点不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处,所以质点通过的路程不是,故C错误,D、E正确;
故选BDE。
15.(1) (2)6个
【解析】(1)由振动图线可知,波源乙振动的表达式.
(2)两列波的波速相同,相遇经过距离均为10cm,则v=s/t=1m/s;
对于乙波:λ=Vt=2m;
在t=10s甲乙相遇时甲波前沿与乙波峰相距s1=3λ/4=1.5m;
在t=16s时甲波传播的距离为s=vt=16 可见遇到的波峰个数为6个.
16.(1)0.2s;0.4m/s,沿x轴正向传播(2)y=10cos10πt(3)如图;
【解析】
(1)t=0时刻质点A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可知波沿x轴正向传播;因A点经0.25s第二次位于波谷位置,可知,解得T=0.2s;;
(2)因A=10cm,,则以t=0开始计时,写出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10cos10πt(cm)
(3)t=0.55s=2T,则此时原点处的质点在最低点,此时OB间的波形图:
点睛:此题要理解波的图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能把质点的振动和波的传播过程结合起来,知道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一个波长.利用波形的平移或上下坡法是研究波动图象常用的方法.
17.(1) , (2) 12cm
【解析】
①该波的波速为
该波的波长为:λ=v/T,其中由图可知周期T=2s
解得:v=10m/s,λ=20m
②波从波源传到质点P的时间:
由于波从P传播到Q所需的时间即为,故:s=2A=12cm.
18.(1) (2)波向左传播
【解析】①如果周期大于0.005s,波在0.005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如果波向右传播,从图上看传播的距离为2m,由此可得波速为:
v右=△x/△t=2/0.005m/s=400m/s;
②由图知波长λ=8m.,当波速为6000m/s时,波在0.005s内传播的距离为:
△x=v△t=6000m/s×0.005s=30m=λ,
所以波向左传播。
点睛:若波向右传播时,波在0.005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从图上看传播的距离,再求解波速;由波速和时间,求出波传播的距离,根据距离与波长的关系,结合波形的平移,判断波的传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