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过关测试(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过关测试(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0 14:52:32

文档简介

第四章过关测试二
多彩的光(第四节~第六节)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30分,第Ⅱ卷7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试卷配有针对强化卷,见第17页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4B-1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
       A           
 B             C               D
图4B-1
2.如图4B-2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图4B-2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该透镜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4B-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图4B-3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图4B-4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如图4B-4所示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那么
(  )
A.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会成清晰的像
B.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6.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情况是
(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7.如图4B-5所示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
 图4B-5
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拍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9.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4B-6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
图4B-6
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如图4B-7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图4B-7
(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1.如图4B-8所示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    、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    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此时水面相当于    镜。?
图4B-8
图4B-9
12.小明在玩放大镜时,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4B-9甲所示,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是    像。(均选填“虚”或“实”)?
13.目前,青少年患近视的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戴对光线有    作用的    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0
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cm。增大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
15.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摄影师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如果小明在原地不动,这时摄影师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到小明的距离,同时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6.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倒立、放大的    ,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    (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作图题(6分)
17.根据如图4B-10甲、乙所示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甲     
       乙
图4B-10
四、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8.(12分)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量焦距:如图4B-11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    cm。?
            甲                     乙
图4B-11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这样做是为了                             。?
(3)当蜡烛距凸透镜2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可能是                                          。?
(5)小明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图上未画出)。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使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6)小明把爷爷的老花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应当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7)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    移动。?
19.(12分)小亮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4B-12所示,图中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其焦距。
图4B-12
(1)实验中,测得焦距大于10
cm的是    ,模拟近视眼的是    。?
(2)很多近视患者配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若某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
第四章过关测试二
1.D 2.A 3.A 4.A 5.D 6.D 7.B 8.B
9.C 10.C
11.倒立 凸透 虚 平面 12.虚 实
13.前方 发散 凹 缩小
14.10 靠近 照相机
15.凸透 倒立 减小 增大
16.显微镜 实像 虚像
17.如图所示
甲     
       乙
18.(1)会聚 10.0
(2)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缩小 实 照相机
(4)蜡烛移到了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虚像(或蜡烛位于焦点上,不能成像)
(5)靠近 远离
(6)靠近 (7)上
19.(1)丙 乙 (2)大于第四章过关测试一
多彩的光(第一节~第三节)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30分,第Ⅱ卷7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4A-1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
  A.隔着玻璃砖看铅笔
 B.通过平面镜看自己
   C.小孔成像
  D.用冰透镜向日取火
图4A-1
2.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4A-2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图4A-2
A.烛焰的虚像
B.烛焰的正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烛焰的实像
3.如图4A-3甲所示是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图乙中的
(  )
图4A-3
4.如图4A-4所示,入射光线与法线成60°角,则
(  )
图4A-4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5.图4A-5中能正确地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的是
(  )
A            B            C            D
图4A-5
图4A-6
6.如图4A-6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C.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D.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7.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通过湖面所成像的虚实及其与像之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
(  )
A.虚像、距离变小
B.虚像、距离变大
C.实像、距离不变
D.实像、距离变小
8.关于光现象与其形成原因,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毕业合影——光的折射
B.海市蜃楼——平面镜成像
C.镜花水月——光的反射
D.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9.如图4A-7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
(  )
图4A-7
A.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C.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10.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4A-8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  )
图4A-8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为    m/s。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经历500
s的时间,则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    km。?
12.雨过天晴,小明陪妈妈在湖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地游动,天上的一条彩虹也倒影在水面上,非常美丽。实际上他们看到的鱼儿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水中的彩虹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以上两空均选填“反射”或“折射”)?
13.小立身高1.60
m,站在镜前0.50
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    m,像高    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4A-9所示,小明与爷爷去捕鱼,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鱼的像;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叉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    (选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
图4A-9
图4A-10
15.如图4A-10所示,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三、作图题(共12分)
16.(5分)如图4A-11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图4A-11
17.(7分)如图4A-12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图4A-12
四、实验探究题(共36分)
图4A-13
18.(12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4A-13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是为了探究                     。?
19.(12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4A-14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图4A-14
(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0.(12分)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中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4A-15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了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所示。试回答:
(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4A-16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图4A-15   
物质
其中光速/(m·s-1)

2.25×108
玻璃
2.0×108

2.30×108
空气
3.0×108
酒精
2.2×108
      
  图4A-16
第四章过关测试一
1.B 2.D 3.C 4.C 5.B 6.B 7.A 8.B
9.A 10.B
11.3×108 1.5×108
12.折射 反射
13.0.50 1.60 不变
14.折射 深
15.30° 60°
16.如图所示
17.如图所示
18.(1)不合理 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
(2)OA 可逆
(3)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9.(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重合 垂直 相等
(3)不能 虚
20.(1)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如图所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