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 学案
课题内容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与核心素养
1.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2.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学习难点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2.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预习案】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________为食的现象。
2.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_______________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作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________不利。
3.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________,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为________。寄生者常常会对________造成一定的危害。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________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___
5.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________________环境。生物和环境之间是________的,它们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我的疑惑】
【探究案】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什么是捕食关系?举例说明
2.什么是竞争关系?举例说明
3.什么是寄生关系?举例说明
4.生物物种之间的种内关系有哪两种,举例说明
知识点四:
5.如何正确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6.如何正确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7.如何正确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8.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9.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10.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11.如何正确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的知识网络图】
【训练案】
1.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得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2.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杂草和水稻 B.工蜂和蜂王 C.猫和老鼠 D.人和艾滋病病毒
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大树底下好乘凉
4.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下列各组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
A.田鼠和蛇 B.一群蜜蜂 C.杂草和小麦 D.牛和羊
6.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
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一山不容二虎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0.以下哪项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 )
A.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蚯蚓使土壤疏松 D.骆驼尿液非常少
11.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2.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人的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预热干冷的空气,北欧的气候较寒冷,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鼻子又高又大。
资料二 近年来,人们发现大气层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冰箱中的氟利昂进入大气,破坏了臭氧和氧气之间的平衡。
资料三 竹节虫生活在树林中,没有什么攻击性,但它很难被天敌发现,因为它的形状像树枝。
资料四 青蛙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到了冬天它就会选择适宜的地点冬眠,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才苏醒。
(1)资料______________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资料______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2)资料三同时说明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
(3)资料四同时说明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
1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如下,请回答:
时间
①裸地
②草坪
③灌木丛
7:00
43%
53.5%
59.3%
1300
17%
20.1%
41%
1900
45.6%
61.2%
76.3%
(1)提出相关问题后,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然后选定裸地、草坪和灌木丛三个地点,分3个小组分别于7:00、13:00、19:00用干湿计进行实测3次,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次,取_______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①组在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2)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分析以上表格记录结果,你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结论对保护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另一种生物
2.争夺资源、空间 对一方
3.体内或体表 寄生 寄主
4.普遍性 相对的
5.影响和改变着 相互影响 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探究案】
1.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狼捕食羊,麻雀捕食菜青虫。捕食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
2.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作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对方不利。例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生存空间和阳光、水、无机盐。
3.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寄生者常常会对寄主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寄生在人小肠内的蛔虫会使人患蛔虫病。
4.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个体间为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了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5.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生长在干旱沙漠地区的植物,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叶子一般呈针形或刺形,根系十分发达,茎内有储水组织,可以很好地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有些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冬季来临时,全身披着白色的羽毛,与皑皑的白雪环境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但如果没有降雪或降雪延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更容易被敌害发现。
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也有影响。如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环境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7.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法国梧桐等绿化树木可以吸收有毒气体及灰尘等,可以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8.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海豹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9.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此外,蚯蚓吞食土壤,排出的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0.旗形树树冠的形状是对多风环境的适应;生活在寒带的雷鸟的羽毛冬天时是白色的,夏季时就变成灰褐色,是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候鸟迁徙是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蚂蚁对环境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1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因此,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训练案】
1.C
2.A
3.D
4.C
5.A
6.D
7.C
8.B
9.A
10.C
11.B
12.(1)一、三、四 二 (2)形态结构 (3)生活习性
13.(1)平均值 对照 (2)B (3)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 植树造林(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