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七上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2课时 课件28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七上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2课时 课件28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02 16:01: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
学案
课题内容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与核心素养
1.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2.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学习难点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2.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预习案】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________为食的现象。
2.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_______________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作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________不利。
3.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________,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为________。寄生者常常会对________造成一定的危害。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________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___
5.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________________环境。生物和环境之间是________的,它们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我的疑惑】
【探究案】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什么是捕食关系?举例说明
2.什么是竞争关系?举例说明
3.什么是寄生关系?举例说明
4.生物物种之间的种内关系有哪两种,举例说明
知识点四:
5.如何正确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6.如何正确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7.如何正确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8.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9.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10.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11.如何正确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的知识网络图】
【训练案】
1.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得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2.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杂草和水稻
B.工蜂和蜂王
C.猫和老鼠
D.人和艾滋病病毒
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大树底下好乘凉
4.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下列各组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
A.田鼠和蛇
B.一群蜜蜂
C.杂草和小麦
D.牛和羊
6.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
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一山不容二虎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0.以下哪项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
)
A.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蚯蚓使土壤疏松
D.骆驼尿液非常少
11.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2.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人的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预热干冷的空气,北欧的气候较寒冷,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鼻子又高又大。
资料二
近年来,人们发现大气层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冰箱中的氟利昂进入大气,破坏了臭氧和氧气之间的平衡。
资料三
竹节虫生活在树林中,没有什么攻击性,但它很难被天敌发现,因为它的形状像树枝。
资料四
青蛙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到了冬天它就会选择适宜的地点冬眠,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才苏醒。
(1)资料______________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资料______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2)资料三同时说明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
(3)资料四同时说明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
1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如下,请回答:
时间
①裸地
②草坪
③灌木丛
7:00
43%
53.5%
59.3%
1300
17%
20.1%
41%
1900
45.6%
61.2%
76.3%
(1)提出相关问题后,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然后选定裸地、草坪和灌木丛三个地点,分3个小组分别于7:00、13:00、19:00用干湿计进行实测3次,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次,取_______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①组在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2)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分析以上表格记录结果,你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结论对保护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另一种生物
2.争夺资源、空间
对一方
3.体内或体表
寄生
寄主
4.普遍性
相对的
5.影响和改变着
相互影响
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探究案】
1.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狼捕食羊,麻雀捕食菜青虫。捕食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
2.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作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对方不利。例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生存空间和阳光、水、无机盐。
3.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寄生者常常会对寄主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寄生在人小肠内的蛔虫会使人患蛔虫病。
4.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个体间为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了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5.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生长在干旱沙漠地区的植物,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叶子一般呈针形或刺形,根系十分发达,茎内有储水组织,可以很好地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有些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冬季来临时,全身披着白色的羽毛,与皑皑的白雪环境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但如果没有降雪或降雪延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更容易被敌害发现。
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也有影响。如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环境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7.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法国梧桐等绿化树木可以吸收有毒气体及灰尘等,可以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8.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海豹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9.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此外,蚯蚓吞食土壤,排出的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0.旗形树树冠的形状是对多风环境的适应;生活在寒带的雷鸟的羽毛冬天时是白色的,夏季时就变成灰褐色,是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候鸟迁徙是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蚂蚁对环境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1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因此,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训练案】
1.C
2.A
3.D
4.C
5.A
6.D
7.C
8.B
9.A
10.C
11.B
12.(1)一、三、四

(2)形态结构
(3)生活习性
13.(1)平均值
对照
(2)B
(3)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
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
教案
课题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
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重点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2.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难点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2.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蜂群中的蜂总在是辛苦奔忙,蜂和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蚁群中的蚁总在是辛苦奔忙,蚁和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视频: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小麦的生活受到其周围的杂草和鼠类等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就构成了一定的生物关系。
1.捕食关系
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翠鸟捕食河鱼,蝙蝠捕食飞蛾,麻雀捕食菜青虫。捕食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
2.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作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对方不利。例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生存空间和阳光、水、无机盐。
3.寄生关系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寄生者常常会对寄主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寄生在人小肠内的蛔虫会使人患蛔虫病。
拓展
根据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不同,可将生物关系分为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两大类。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间为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了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视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生长在干旱沙漠地区的植物,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叶子一般呈针形或刺形,根系十分发达,茎内有储水组织,可以很好地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有些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冬季来临时,全身披着白色的羽毛,与皑皑的白雪环境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但如果没有降雪或降雪延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更容易被敌害发现。
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也有影响。如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环境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法国梧桐等绿化树木可以吸收有毒气体及灰尘等,可以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3.教材第17页“资料分析”
(1)骆驼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骆驼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沙漠动物。骆驼每摄食次,可在体内储存大量的营养和水,可以数日不吃不喝。骆驼体温很高时才开始出汗,有助于节约用于蒸发散热的水。此外,骆驼蓬松的驼毛,具有良好的隔热功能;鼻黏膜面积大,有利于对呼出气体中水分的再吸收;尿液非常少,粪便干燥,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这些特点都可以使骆驼很好地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
(2)骆驼刺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上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土中。如此庞大的根系可在很大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上部分又能有效地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3)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海豹是一种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两极寒冷的海域中。海豹有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身体外围的血液流动缓慢,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与寒冷的水域环境相适应。】
(4)蚯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排水能力,它的排出物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讨论③
【旗形树树冠的形状是对多风环境的适应;生活在寒带的雷鸟的羽毛冬天时是白色的,夏季时就变成灰褐色,是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候鸟迁徙是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蚂蚁对环境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注意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不同的,如冬天杨树落叶和松树不落叶都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再如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和突出于环境的警戒色,也分别是对不同环境适应的表现。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因此,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5.教材第18页“课外实践”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认识干湿计
现在学校使用的干湿计一般有两种。甲为教材中所示的转盘式干湿计,分别读出干湿两球所示的温度,然后转动下方的转盘,使干湿球的温度对齐,即可读出此时的相对湿度;乙为差值型干湿计,读出干湿两球所示的温度差,由该温度计所示的对照表就可查出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2)准备工作
①裸地上没有植物,茂密的灌丛中有较高的灌木,树林中有高大的乔木,若三处都无水洼,则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植物引起的,因此测量裸地、茂密的灌丛和树林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②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裸地上湿度最小,茂密的灌丛湿度较大,树林中湿度最大。
③如果裸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时不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测量灌丛和树林的湿度时,应把干湿计放在植物枝叶间,不能放在地上,否则,测得的数据不能充分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④在活动中,每次应多采集几组数据。如早晨在裸地分A、B、C三处测量湿度并记录下来,算出平均值,将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这样做可以使数据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⑤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
a测量同一时间段三处湿度的平均值可以得到三处湿度的差异。
b.将某一处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绘成曲线,可了解该处一天内湿度的变化。
C.将裸地、茂密的灌丛、树林三处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曲线,画在同一坐标图上,可以比较三处天内湿度变化的异同。
⑥表格的设计应以简洁为原则,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
(3)探究过程设计
①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③制订并实施计划
a.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准备干湿计。
b.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裸地茂密的灌丛和树林中的湿度,每次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平均值,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项目裸地灌丛树林123123123早中晚
c.处理测得的数据,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曲线、柱形图,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
④得出结论:裸地空气湿度最小,茂密的灌丛空气湿度较大,树林空气湿度最大。这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植物密度越大的地区,空气湿度越大。
⑤表达和交流:把本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交流,比一比哪组的结论更全面、更准确。
了解捕食关系
了解竞争关系
了解寄生关系
拓展了解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由实例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由实例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由实例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
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课外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过程
介绍捕食关系
介绍竞争关系
介绍寄生关系
拓展介绍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通过实例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通过实例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通过实例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对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
介绍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指导课外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过程
课堂练习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羊之间的关系是(
C
)
A.捕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寄生
2.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B
)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3.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4.雷鸟的羽毛在冬天为白色,夏天变为灰褐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D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5.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后,你会发现,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回答问题。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里缺乏生物生长所需要的___。荒漠中生活的植物的叶一般呈针形或刺形,根系发达,这说明____________。
(2)“蝶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3)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影响这种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4)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水
生物能适应环境
捕食
阳光
环境能影响生物】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春风又绿江南岸;山区随着海拔不同,分布的植被类型不同水分沙漠多不毛之地;雨露滋润禾苗壮;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光海洋不同深度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春兰秋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羊入虎口;牛吃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草盛豆苗稀;杂草与水稻;牛、羊吃草寄生噬菌体与细菌,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合作妈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生物适应环境骆驼刺根系发达;海豹皮下脂肪厚;山上的旗形树;变色龙;葵花朵朵向太阳;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生物影响、改变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蚯蚓松土;森林茂密处雨水多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教学板书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合作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两者相互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2课时
生物人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蜂群中的蜂总在是辛苦奔忙,蜂和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蚁群中的蚁总在是辛苦奔忙,蚁和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新知讲解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新知讲解
1.捕食关系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新知讲解
2.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新知讲解
3.寄生关系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列当
菟丝子
新知讲解
拓展
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捕食
竞争
寄生
共生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个体间为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了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新知讲解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新知讲解
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沙漠植物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新知讲解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
雷鸟
池塘干涸
新知讲解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使土壤疏松
梧桐净化空气
植物防风固沙
新知讲解
3.“资料分析”
(1)骆驼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新知讲解
(2)骆驼刺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新知讲解
(3)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海豹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新知讲解
(4)蚯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此外,蚯蚓吞食土壤,排出的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新知讲解
讨论③
旗形树树冠的形状是对多风环境的适应;生活在寒带的雷鸟的羽毛冬天时是白色的,夏季时就变成灰褐色,是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候鸟迁徙是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蚂蚁对环境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新知讲解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新知讲解
5.
“课外实践”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认识干湿计
(2)准备工作
a测量同一时间段三处湿度的平均值可以得到三处湿度的差异。
b.将某一处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绘成曲线,可了解该处一天内湿度的变化。
C.将裸地、茂密的灌丛、树林三处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曲线,画在同一坐标图上,可以比较三处天内湿度变化的异同
新知讲解
(3)探究过程设计
①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③制订并实施计划
a.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准备干湿计。
b.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裸地茂密的灌丛和树林中的湿度,每次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平均值,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新知讲解
c.处理测得的数据,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曲线、柱形图,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
④得出结论:裸地空气湿度最小,茂密的灌丛空气湿度较大,树林空气湿度最大。这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植物密度越大的地区,空气湿度越大。
项目
裸地
灌丛
树林
1
2
3
1
2
3
1
2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堂练习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羊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寄生
C
2.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
课堂练习
3.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A
4.雷鸟的羽毛在冬天为白色,夏天变为灰褐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
拓展提高
5.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后,你会发现,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回答问题。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里缺乏生物生长所需要的___。荒漠中生活的植物的叶一般呈针形或刺形,根系发达,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蝶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3)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影响这种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4)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能适应环境
捕食
阳光
环境能影响生物
课堂总结
规律总结
环境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春风又绿江南岸;山区随着海拔不同,分布的植被类型不同
水分
沙漠多不毛之地;雨露滋润禾苗壮;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

海洋不同深度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春兰秋菊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
羊入虎口;牛吃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
草盛豆苗稀;杂草与水稻;牛、羊吃草
寄生
噬菌体与细菌,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
合作
妈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课堂总结
规律总结
生物适应环境
骆驼刺根系发达;海豹皮下脂肪厚;山上的旗形树;变色龙;葵花朵朵向太阳;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生物影响、改变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蚯蚓松土;森林茂密处雨水多
板书设计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合作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两者相互作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