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
生物人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荀子在《劝学》中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你能描述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来到地面,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说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新知讲解
想一想,议一议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食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主要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
新知讲解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
新知讲解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物的生活环境
(1)概念
对鲤鱼来说,生活环境不仅仅指鲤鱼生活的池塘,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也会影响鲤鱼的生活,都属于鲤鱼的生活环境
(2)举例
新知讲解
3.生态因素
(1)概念
(2)分类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生
态
因
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空气
土壤
其他生物
新知讲解
(3)教材第13页“插图”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空气、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等,影响小麦生存的生物因素有田间的各种杂草,以及田间的田鼠、蛇、蚯蚓、蚜虫、瓢虫、蜘蛛、蝗虫等各种动物,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等生物因素。
需要适宜的非生物因素,还需要可以杀死小麦害虫的天敌以及尽量少的田间杂草等生物因素
新知讲解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新知讲解
1.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新知讲解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由于年年耕种,人们在收获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将土壤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带走了许多,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因此,为保证农产品持续生产,必须给农作物施肥。
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施肥?这说明农作物还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新知讲解
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提示
新知讲解
2.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新知讲解
3.探究实验
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
(2)作出假设
假设不是随意作出的,它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新知讲解
(3)制订计划
围绕假设的问题,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4)实施计划
按照制订的计划进行探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收集实验数据
(5)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与其他人员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取长补短、查缺补漏
新知讲解
4.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几种可供选择的实验动物
①鼠妇
②黄粉虫
③金鱼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问题背景
①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②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③制订计划
a.材料用具
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纸盒、塑料盘),纸板,玻璃板
新知讲解
b.实验装置
c.方法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装置的两侧中央分别放上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记入下面的表格中。
时间/分钟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
?
?
?
?
?
?
?
?
?
?
阴暗
?
?
?
?
?
?
?
?
?
?
新知讲解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新知讲解
注意
①除光照不同外,铁盘两侧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包括土的多少,土壤的潮湿程度,鼠妇的数量、个体大小及健康程度等。
②铁盘两侧明暗对照越明显,实验结果越准确,实验中注意避免有同学挡住明亮侧的光。
③鼠妇放入实验装置后,应静置2分钟,使其适应新环境,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④统计鼠妇数目时,若出现了个别钻入土中的鼠妇,应将其计入阴暗侧数量。
⑤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新知讲解
光。温度、水等因素对鼠妇的生活也有影响
这个实验
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要保持一致且适宜
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新知讲解
用多只鼠妇做实验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会有很大误差
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为什么要用多哈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在河流中生长的鱼,有些终生只能在淡水中生活,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有些能在海洋中生活,如在淡水中生长的鳗鲡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在河流中生长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
新知讲解
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5.“科学方法”
对照实验
(1)概念
(2)设计原则
首先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了把需要探究的条件作为唯一变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且适宜。
新知讲解
点拨
①对照实验中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人为控制变量的为实验组;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变量是理想的或接近自然状态的为对照组。
②一组对照实验中要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否则无法确定实验现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课堂练习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
)
A.非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生物因素
D.光、温度、水等
B
2.沙漠上植被稀少,影响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C
课堂练习
3.气温低于24℃时很少听到蝉的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C
4.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鼠妇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些地方?对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种假设,其中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假设是(
)
A.鼠妇躲避天敌
B.鼠妇喜欢潮湿
C.鼠妇厌恶取食
D.鼠妇怕见强光
C
拓展提高
5.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C
课堂总结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6.表达和交流
5.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生
态
因
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空气
土壤
其他生物
板书设计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等,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探究实验
探究的一般过程
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探究、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实验
对照实验
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
学案
课题内容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1.举例说出阳光、温度、空气、水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学习重点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习难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预习案】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生物圈。
2.生物的生活环境
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_______,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生态因素。
(2)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非生物因素影响_______的生活和分布,非生物因素影响_______的生活和分布。
5.探究实验
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照实验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我的疑惑】
【探究案】
知识点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什么是生物圈?
2.什么是生物的生活环境?举例理解?
3.什么是生态因素?是如何分类的?
知识点二:
4.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
5.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6.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7.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作出的假设是?得出的结论是?
8.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9.什么是对照实验?它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我的知识网络图】
【训练案】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
A.只是光、温度、水和空气
B.是指所有的非生物因素
C.是指所有的生物因素
D.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绿色植物
B.水
C.细菌
D.肉食性动物
4.如图为小麦田示意图,在小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空气
②水分
③杂草
④青蛙
⑤田鼠
⑥温度
⑦土壤
⑧瓢虫
⑨蚜虫
A.①②④⑤
B.②⑤⑦⑧⑨
C.①②⑥⑦
D.③④⑥⑦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将A组的鼠妇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将B组的鼠妇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那么本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次是(
)
A.B组和A组
B.A组和B组
C.都是A组
D.都是B组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水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7.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8.在探究实验中,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作用是为了(
)
A.设置重复实验
B.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C.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D.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9.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
A.25℃和0℃
B.有空气和无空气
C.温度和水分
D.有光和无光
10.对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来说,影响它的生态因素是指(
)
A.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山上的植物和动物
C.除野兔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D.除这只野兔外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1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蛇类在冬季冬眠
B.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C.冬小麦不适宜在南方栽种
D.柑橘不适宜在北方栽种
12.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某小组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完成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步骤1: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实验结果应取“步骤1、2”各重复组的________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3)实验结果表明,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的环境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13.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高度(株高)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是不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
海拔3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组海拔3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
(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须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A.aBa=b、c=d
C.a>c、b>d
D.a>b、c>d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存空间
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3.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光、温度、水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植物
动物
5.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6.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探究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1)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举例:对鲤鱼来说,生活环境不仅仅指鲤鱼生活的池塘,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也会影响鲤鱼的生活,都属于鲤鱼的生活环境。
3.(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2)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植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5.动物的生活和分布也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照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等动物的分布,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6.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7.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②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⑤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8.①除光照不同外,铁盘两侧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包括土的多少,土壤的潮湿程度,鼠妇的数量、个体大小及健康程度等。
②铁盘两侧明暗对照越明显,实验结果越准确,实验中注意避免有同学挡住明亮侧的光。
③鼠妇放入实验装置后,应静置2分钟,使其适应新环境,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④统计鼠妇数目时,若出现了个别钻入土中的鼠妇,应将其计入阴暗侧数量。
⑤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9.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设计原则:设计对照实验,首先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了把需要探究的条件作为唯一变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且适宜。例如,在探究光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时,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只有光照不同(一组在阳光下、一组在黑暗处),光在实验中是唯一的变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训练案】
1.C
2.D
3.B
4.C
5.A
6.A
7.B
8.B
9.C
10.D
11.B
12.光
平均
阴暗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13.海拔
b组
c组
平均值
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
教案
课题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
单元
一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出阳光、温度、空气、水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重点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荀子在《劝学》中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你能描述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来到地面,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说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12页)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食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主要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视频:生物圈
生物圈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生物的生活环境
(1)概念: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举例:
【对鲤鱼来说,生活环境不仅仅指鲤鱼生活的池塘,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也会影响鲤鱼的生活,都属于鲤鱼的生活环境。】
3.生态因素
(1)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2)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教材第13页“插图”
【观察该图可知,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空气、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等,影响小麦生存的生物因素有田间的各种杂草,以及田间的田鼠、蛇、蚯蚓、蚜虫、瓢虫、蜘蛛、蝗虫等各种动物,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等生物因素。】
【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适宜的非生物因素,还需要可以杀死小麦害虫的天敌以及尽量少的田间杂草等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视频: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都影响着它们的生活,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1.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
植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边栏思考
(见教材第13页)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由于年年耕种,人们在收获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将土壤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带走了许多,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因此,为保证农产品持续生产,必须给农作物施肥。
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提示
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动物的生活和分布也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照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等动物的分布,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3.探究实验
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提出问题时注意把问题具体化,它是假设的基础,以疑问句形式呈现。
(2)作出假设:假设不是随意作出的,它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通过探究去验证。一般情况下假设是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以陈述句形式呈现。
点拨:
般探究实验中,若提出的问题合理,在作出假设时,只要把问题中的疑问句换为肯定或否定式的陈述句即可。
(3)制订计划:围绕假设的问题,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结论的正确与否。通常实验设计只探究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也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实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
(4)实施计划:按照制订的计划进行探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收集实验数据。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反映真实情况,往往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5)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结论与假设矛盾时,首先反思探究过程的科学性、严密性,其次考虑重新作出假设,重新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结论可通过一次探究获得,也可通过多次探究获得。
(6)表达和交流:与其他人员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取长补短、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探究过程,保证探究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
4.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几种可供选择的实验动物
①鼠妇:又称“潮虫”,身体呈长椭圆形,背腹扁平,灰褐色或黑色。喜欢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有负趋光性。可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下寻找,常用于实验探究光照对动物分布的影响。
②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黄色,常成群聚集在粮仓里的粮食堆中。黄粉虫幼虫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类昆虫。黄粉虫的幼虫不喜强光,在弱光及黑暗中活动性强,常用于实验探究光照对动物分布的影响。
③金鱼:由鲫鱼演化而来,属于脊椎动物的鱼纲。金鱼属于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其新陈代谢。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呼吸频率不同,常用于实验探究温度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2)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视频: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问题背景: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
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②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③制订计划
a.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纸盒、塑料盘),纸板,玻璃板。
b.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光线较暗),一侧盖上玻璃板(光线很亮)。这样在铁盘内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c.方法步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装置的两侧中央分别放上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记入下面的表格中。
时间/分钟234567891011明亮阴暗
④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⑤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⑥表达和交流:各小组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各小组结论比对,若结论不一致,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
注意:
①除光照不同外,铁盘两侧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包括土的多少,土壤的潮湿程度,鼠妇的数量、个体大小及健康程度等。
②铁盘两侧明暗对照越明显,实验结果越准确,实验中注意避免有同学挡住明亮侧的光。
③鼠妇放入实验装置后,应静置2分钟,使其适应新环境,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④统计鼠妇数目时,若出现了个别钻入土中的鼠妇,应将其计入阴暗侧数量。
⑤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见教材第15页讨论
1.【光。温度、水等因素对鼠妇的生活也有影响。】
2.【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要保持一致且适宜。】
3.【用多只鼠妇做实验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会有很大误差。】
4.【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见教材第15页旁栏)
【在河流中生长的鱼,有些终生只能在淡水中生活,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有些能在海洋中生活,如在淡水中生长的鳗鲡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5.对照实验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更能说明探究因素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应设计对照实验。
(1)概念: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2)设计原则:设计对照实验,首先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了把需要探究的条件作为唯一变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且适宜。例如,在探究光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时,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只有光照不同(一组在阳光下、一组在黑暗处),光在实验中是唯一的变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点拨
①对照实验中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人为控制变量的为实验组;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变量是理想的或接近自然状态的为对照组。
②一组对照实验中要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否则无法确定实验现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想一想,议一议
了解什么是生物圈
知道什么是生活环境
知道什么是生态因素
了解生态因素的分类
分析理解教材插图
体会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
完成旁栏思考
体会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明确探究实验的过程
了解实验动物
参与探究,按探究实验的过程完成实验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明确注意事项
完成讨论
了解科学方法——对照实验
引导完成
引导自学介绍
引导自学介绍
引导自学介绍
介绍生态因素的分类
引导分析
实例介绍
引导完成
实例介绍
介绍探究实验的过程
介绍三种实验动物
指导探究
引导分析
强调注意事项
引导完成
介绍科学方法——对照实验
课堂练习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
B
)
A.非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生物因素
D.光、温度、水等
2.沙漠上植被稀少,影响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C
)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3.气温低于24℃时很少听到蝉的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C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4.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鼠妇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些地方?对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种假设,其中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假设是(
C
)
A.鼠妇躲避天敌
B.鼠妇喜欢潮湿
C.鼠妇厌恶取食
D.鼠妇怕见强光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大棚甲乙丙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温度30℃30℃20℃
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C
)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
总结概括
教学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