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学会观察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学会观察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22 14: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二节:学会观察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能够指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指明观察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2.能够熟练的运用显微镜。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一种科学严谨的观察习惯。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难点: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三、学习过程
(一)新知预习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面向光源。在目镜里看见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一定要用非直射光)。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低倍镜的使用
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1)放置切片,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2)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5
㎜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3)低倍镜的观察由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适当再进行调节。
4.高倍镜的使用
(1)选好目标: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用高倍物镜工作距离较短,操作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2)调焦:在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见到模糊的物像,只要向反时针方向略微调动细准焦螺旋,既可获得清晰的物像。
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
5.油镜的使用(中学生一般不使用,在这里不做详述)
6.使用后的整理
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聚光器下降,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清洁完毕,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罩上防尘罩,仍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按号放回镜箱中。
四、自我测评
1.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缩小光圈
B.
换高倍目镜
C.
调节细准焦螺旋
D.
运用凹面镜反光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
)方向移动载玻片?
A.
左上边
B.
右上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镜对光
B.
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C.
观察物象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D.
欲将物象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A.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
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凸面镜
C.
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D.
转换高倍镜后,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增多
5.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物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A.
目镜上
B.
载玻片上
C.
物镜上
D.
反光镜上
6.用显微镜观察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一气孔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想使该气孔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移向(

A.
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
7.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

A.
d
B.
b
C.
q
D.
p
8.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

A.

B.

C.

D.

9.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更清楚一点,选择最佳的操作方法是(

A.
调大光圈
B.
转动转换器换较大倍数的物镜
C.
换倍数高的目镜
D.
转动细准焦螺旋
10.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

A.
形态不规则
B.
厚实一点
C.
越大越好
D.
薄而透明
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4×,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相比(

A.
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增大
B.
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变小
C.
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增大
D.
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变小
12.请回答显微镜使用的相关问题.
(1)对光时应转动[②]__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一个较大光圈并转动[③]________,从而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甲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目镜为8×,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用的物镜是________.
(3)图中A~B为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要使视野由A变为B应将装片向________方方向移动,要使视野从C(模糊物像)变为D(清晰物像),应调节显微镜的[⑤]________.(4)乙同学观察草履虫,应从培养液的________(表层/中层/底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进行观察.
(5)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移动装片污物不动,转换物镜仍不动,说明污物在________上.
13.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5×).D(10×):
(1)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________.(填字母)
(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________.(填字母)
(3)将写有字母“p”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
答案:
1.D
【解析】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采用凹面镜,或者用大光圈增大透光量。
2.C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3.
B
【解析】解:A、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弱,应选择大光圈、凹面镜.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由多到少,细胞体积由小到大,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通过的光线就少,于是视野变暗.C、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的用眼方法主要有一下两种:在对光和观察时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以备绘图;在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目镜,避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所以使用显微镜应用左眼看目镜,右眼同时睁开,用于绘图.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4.
A
【解析】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A正确;B、对光过程中,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B错误;C、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下降;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C错误;D、换高倍镜后,看到的物体变大,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就越少,D错误.
5.
A
【解析】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物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目镜上.
6.
D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题中气孔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想使该气孔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气孔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7.
D
【解析】解:物体在显微镜中的成像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所谓倒像就是原物体的上下左右全都反过来.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与透明纸上写的字母互为倒像,因此透明纸上写的是“p”.所以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透明纸上写的是“p”.
8.
B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
9.
D
【解析】解:准焦螺旋可以调节镜筒上下幅度,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大,在上升的过程中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清晰度,使物象更加清晰.
10.
D
【解析】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
11.
C
【解析】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则减少;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6×4=64,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16×10=160.故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比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要大,因此,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增大.
12.
(1)转换器;反光镜
(2)40×
(3)右下;细准焦螺旋
(4)表层
(5)目镜
13.
(1)A
(2)AC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