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月球(第二课时月球)

文档属性

名称 太阳与月球(第二课时月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6-13 11: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太阳与月球(第二课时 月球)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2、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难点在于对月球表面基本概况的掌握与理解。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从而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知识要点。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件演示】在古代,月一直是文人雅士思乡怀人的情感寄托。古人常常将这种感情也在诗词文章中,借以抒发。
【学生发言】有关于月有很多传说,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还有什么,请同学讲讲。
【视频播放】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使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砍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边看边思考,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二).讲授新课
(1)月球基本介绍
【课件演示与讲解】
轨道半径:距地球 384 400千米
月球直径:3476千米 质量:7.35×1022千克
【学生比较】与太阳和地球相比较
【习题巩固】
(2)月球表面真面目
【课件演示】
【学生观看】远距离观看月球表面有明有暗;近距离观察有一个个大坑。
【讲解说明】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画出月球表面的月貌图(有环形山、放射状山脉、低洼高地)。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看上去像水域,又叫海和洋)。
  环形山,大体上是陨石撞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学生总结】和地球的表面进行比较
【提问】
(3)月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月球上有外星人吗?
【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总结】
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人类不能生存。
2.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达300摄氏度,人类和其他生物都不能忍受。
【提问】
(4)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学生看课本】
【学生总结】
1.走路轻飘飘的,可以跳得很高。
2.物体会变轻。
   3.听不到声音。
【分析原因】
1.走路轻飘飘的,可以跳得很高。(重力小)
2.物体会变轻。(重力小)
   3.听不到声音。(没有大气)
【小结】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在月球上物体会变轻,听不到声音,昼夜温差很大。
【提问】如果人要住到月球上去,可能吗?需要哪些条件支持?
【学生思考后作答】
(三).课程延伸
【小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总结】
1..夜间照明
   2.月相的变化用来计时依据
   3.潮汐现象,相互引力吸引
    4.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已有60多种。
  
【讲解】登月纪事
  1.阅读万户与古代火箭,及人类登月大事纪
   2.我们过登月技术现状,讨论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
 
【课后思考与讨论】想象一下,人类以后会对月球进行什么样的开发?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导下,学生整理与总结。
(2)小结练习
  (3)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