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20 16: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8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简介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过程;能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能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情境创设,设置问题,实现师生互动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新课导入】
观看影视《南京!南京!》片段,分析这是一场怎样的浩劫?日本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的南京犯下这样的滔天罪行?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课前充分阅读教材,完成空白处内容。
一、七七事变
1.爆发:________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2.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易混易错:区别“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前者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后者以七七事变为开端。七七事变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
2.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开始形成。
情感态度:通过国共捐弃前嫌再度合作,理解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一贯宗旨,同时也进一步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三、淞沪会战
1.时间:1937年8月—11月。
2.抗战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失陷。
4.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背景:________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________,把________作为战时的陪都。
2.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_______万以上。
情感态度: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等暴行的了解,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参考答案:
一、1.1937
二、2.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抗战
三、2.姚子青 谢晋元 3.上海
四、1.1937 重庆 重庆 2.血腥大屠杀 30
互动探究:教师拟订鲜活的主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选择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并加入时代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大限度地把学生自学的成果展示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
投影主题:1937年中国的那些事儿。
教师导语:1937年对中国来说是沉重的一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全面践踏中华大地,一时间哀哭声响遍全国。坚强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日本侵略者吓倒,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回顾1937年的那些事儿,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中国那段艰辛的历程。
镜头一:1937年的事变(投影素材)
每逢7月7日,历史的警钟总会响起。82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师提问与指导:根据素材指出,“82年前的7月7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大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事件爆发的经过及其在抗战史上的地位。
学生讨论后回答: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本以此为借口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镜头二:1937年的英雄(投影人物图片及简介)
中文名:______
民族:汉
籍贯:中国山东
生卒:1898—1937年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抗击日军
教师提问与指导:图片中的这位英雄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丰碑,结合人物简介判断他的名字。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学习他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讨论后回答:赵登禹。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等。(意思相近即可)
镜头三:1937年的合作(投影素材)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讲话
师生共同探讨:蒋介石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转变?国共两党协议是如何改编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的?
教师总结:
(1)原因
①国难当头,若再妥协退让,必失民心,政权可能不保。
②日军进攻上海,逼近南京,已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生存,有关切身利益,已无退缩余地。
(2)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镜头四:1937年的战争(投影素材)
教师展示图片《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和《中国军民在上海市郊书写的抗日标语》。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淞沪会战开始的时间、双方投入兵力,中国官兵的抗战史实及淞沪会战的结果、影响。
1937年8月13日,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日军投入兵力30多万,中国投入兵力70余万。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日,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消灭日军200多人。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此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镜头五:1937年的屠杀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教师提问与指导:两幅图片中惨不忍睹的情景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从这一事件中你能感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何种本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南京大屠杀。日本法西斯势力残酷、灭绝人性。
教师提问与建议:1937年中国的那些事儿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迪?可以让学生畅谈感悟,达到升华本课的目的。
最后教师整合感悟: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对法西斯势力决不能姑息纵容;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大力发展生产,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等。
教师小结: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摈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而南京大屠杀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