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20 16: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8年级上学期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识记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平型关大捷;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及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信息,探求每场战争发生的背景、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利用影像资料、文件档案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表格等手段使学生清楚掌握百团大战等战役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刻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认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新课导入】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基本情况,还记得有哪些主要的战役吗?(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那么共产党又是怎样领导人民抗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场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些基本状况。
一、平型关大捷
先用课件展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并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注意华北日军的进攻方向。
教师提问:华北日军此时进攻的主要方向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在山西的中北部地区。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军这时进攻山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前线并在平型关成功伏击日军,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总结归纳: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部平型关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教师提问: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论持久战》?请同学们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北平、华北、南京都沦陷了,为了增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教师再问:中国当时情况危急,为什么毛泽东还说抗日是持久战呢?请从教材中找出原因。
学生回答: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分布在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
教师: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材料展示
一个日军陆军上校悲叹道:“为什么,唉,为什么,在我们已经达到最初目的后,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我们被诱入内地,真是愚蠢……我们所得到的是不动产,而不是我们‘解放’的人民的普遍支持……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到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
教师: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学生:人民游击战争是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的人民游击战争。主要有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多媒体链接视频——老电影《地雷战》
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措施
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
经济: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影响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教师: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强了抗战的力量。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教师: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囚笼政策指的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政策。
教师:请同学们找出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列表归纳。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华北地区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100多个团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①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②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③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的长城。本课所讲述的两场战役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场战役中中国军人的表现正是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的召开更是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抗战后的中国前途指明了正确方向。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中共七大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