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导学案
年级 八 学科 物理 教研组长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第 课时 课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能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3、能说出视角的影响因素。
学习 重点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学习 难点 视角的理解。
教法 学法 分组合作,导学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评价 样题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达成目标
样题1,2达成目标1
评价 设计 1、通过提问完成目标1的完成率60%
2、通过实验完成目标2的完成率65%
学
习
内
容
和
方
法
指
导 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镜片的组成
三、显微镜的目镜成 像
显微镜的物镜成 像
望远镜的目镜成 像
望远镜的物镜成 像
四、什么是视角?
小资料:
1609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镜店。有一天,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悄悄地拿了几块镜片,有老花的,也有近视的,和邻居的几个孩子玩儿。
他们本来是想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的眼睛既不近视,又不老花,这些镜片对他们当然都不合适。只有把它们靠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
有一个淘气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举在眼前,他透过两块镜片向远处一望,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喊了起来:“嗨!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他的发现使得小朋友们异常兴奋。大家又喊又叫,惊动了眼镜店的老板汉斯。汉斯起来一看,真了不起!孩子们在游戏中竟发现了一种可以望远的透镜。
当时,荷兰正在跟西班牙打仗。汉斯做了一架望远镜献给了荷兰皇帝,可以用它来侦察敌情,皇帝很高兴,赏了汉斯很大一笔钱。
后来,望远镜的做法传到了法国,又由法国传到意大利。伽利略听到了这个消息,自己设计制造了一架天文望远镜,用来观察天上的星星。人类这才打开了宇宙的大门。
荷兰的那几个小孩还发现,镜片越是凸得厉害,用它来看东西越显得大。50多年以后,一位名叫列汶胡克的英国看门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自己磨制镜片,制造成了第一架显微镜。这位看门人打开了一个人类从没见过的微生物世界。
少年朋友,你大概没想到吧,游戏帮助人们打开了两个世界的大门 补充资料教学批注
学
习
内
容
和
方
法
指
导
反馈训练 1、显微镜的目镜成 像
显微镜的物镜成 像
望远镜的目镜成 像
望远镜的物镜成 像
2、什么是视角? 设计意图
样题1,2达成目标1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评价检测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达成目标
作业设计 思考:为什么用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的形状会改变?
板书 设计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实像再次放大。
2.望远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像放大。
影响人们看清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视角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