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6-13 18:15:04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什么是科学
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科学带来的灾难
科学带来的福音
、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
传世的科技著作,名人
二十世纪影响人类的重大发明
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什么是科学?
达尔文曾经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科学的广义概念是知识,基本要素也是知识。技术除了知识外,还有技巧。从某种意义上看,技巧也是知识。广义的科学也包括技术。一般说来,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事实和规律。英国科学家戴维发现钾、钠;居里夫人发现镭等,这都是发现了事实,也就是科学,科学首先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离开事实的空想。至于规律,就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违反规律,就成为反科学。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因果关系,有着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发现两个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并找出其内在必然联系,就掌握了一条科学规律。所以,从大量的现象和事实中,经过整理分析、综合归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就是科学。达尔文的定义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1.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吉尔曼小时侯最喜爱法国儒勒-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旅行探险类书籍,儒勒-凡尔纳的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像和科学的预见,使吉尔曼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这促使吉尔曼最终选择了科学家的职业。
2.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奥尔特曼在12岁时,得到一本塞里格海茨写的《原子的说明》一书。这本书使他了解到: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不仅是科学的,并且是十分优美的;而元素周期表对于当时人们尚不知道的元素也做出了科学的预见。这一切都引起了奥尔特曼极大的兴趣,唤起了他对原子物理学的爱好。
3.由于一本科普读物的影响,而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例子还有许多。像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盖达塞克和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克卢格,都是因为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了美国细菌学家克鲁伊夫撰写的科普读物《微生物猎人传》,从此爱上了生物学。
你知道中国科学史吗
中国古代科学曾经的辉煌
中国古代并不是仅仅只有“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的文学情怀,也不仅仅只有书法,绘画,瓷器和刺绣,中国古代是有科技的!翻开《中国科技史》,每一页,每一项
辉煌的成就都令世人瞩目、惊叹:完备准确的天象记录、世界一流的数学成果、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曾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马克思更是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我国古代文明、科学技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到近代却迟滞、落伍了。中国古代卓越的科学技术成就,是由中国古代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滋育的。
要制定精确的历法,就要准确地测天,就得精于计算,于是数学伴随着天文学发展起来;中国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中央政府为有效地管理国家,发展了地理学。古代自然经济螺旋式的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技术的改进,商业、城市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政治制度、措施,对科技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战国、隋唐、北宋等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重视文化。
阿拉伯人从中国人这儿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传入欧洲人手中。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然而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经济落后,国力衰竭,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国科技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以及必要的人才结构,所以,在封建社会末期直至近代,中国的科技领域逐渐丧失了独占鳌头,生机盎然的风度。
  具体地说,就是:从公元前2世纪直至公元14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始终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尤其遥遥领先于中世纪的欧洲,中华民族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领域。
原始社会时,我国已有了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奴隶阶级的辛勤劳动,农牧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代时,在农牧业生产的推动下,开始了对天文和数学的研究,制定了较好的历法,并已使用十进位记数法。商代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由于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统 治,严重地阻碍了奴隶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春秋以来,随着冶铁手工业的发展和铁制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统治,不断举行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推动着社会的变革。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李悝(kui)、商鞅等人先后在魏、秦等诸侯国实行变法。
战国时期,封建制生产关系在许多诸候国逐渐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并日益发展,我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牧业、水利、采矿、冶铁以及其他手工业等社 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局面。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冶炼、铸造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力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内经》为代表的我国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天文学、地学、数学、物理学等 方面也有很大发展;许多思想家、科学家得出了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著名的思想家荀况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给了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论以沉重的打击。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国家。在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的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秦始皇采取了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等措施,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秦王朝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引起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最终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消灭了一批豪强大地主,推动了三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晋统治阶级大量霸占农田,南北朝的门阀士族封山占水,他们残酷剥削农民,严重地阻碍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晋到南北朝爆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大地主。南朝无神论者范缜(zhěn)高举"神灭论"的旗帜,与以梁武帝萧衍为首的佛教徒的"神不灭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坚持了”形谢神灭”的唯物主义观点。著名科学家贾思勰(xié)重视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对我国农业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祖冲之勇于创新,在天文历法和数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地学、医药学、冶炼、化学等也有重要进展。我国科学技术在斗争中继续前进。
隋唐的建立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隋末农民大起义又一次打击了豪 强地主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阻力。在农民起义的推动下,唐朝的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随着海陆空交通的发达,与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唐朝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文明发达的、强盛的国家。隋唐的科学技术有很大发展,天文学、历法、地理学、医药学等方面以及 农业、纺织、陶瓷、建筑、航海等技术都有了不少新的成就。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唯物主义思想 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批判了有神论和天命论,发展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世家豪族势力,推动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社会经济得到了恢 复和发展。宋、辽、金、元时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阶级矛盾更趋尖锐。自宋初到元末,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李顺、王小波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贫富”的 战斗口号,标志着农民革命斗争提高到新的水平。
北宋中期,王安石实行变法。新法中的若干措施如农田水利法等,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武器的发明,是宋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贡献。进步科学家沈括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宋代 在建筑、机械、矿冶、造船、纺织、制瓷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医药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推动下,明初的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明代中期以后,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推翻了明王朝。清初农业、手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趋迟缓。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而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在世界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进入明代中叶之后却逐渐落后了。
明清时期纺织、冶炼、制瓷、制糖、造纸、印刷、造船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术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以及医药学、生物学等方面的重要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明代中叶以后,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入我国。
蒸汽机: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
传统的马力或者水力无法提供工业革命 所需的动力,蒸汽机能量的开发为世界带来了一种更有效更强大的动力。虽说古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机面市后,才真正开启了蒸汽机的商业价值。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蒸汽机的开发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冶金、煤矿和纺织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及纺 织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工业的用铁量。由于英国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铁技术和煤矿业的改进,同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1804年出现的蒸汽机火车和1807年出现的蒸汽机轮船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辅助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电话:掀开人类通讯史的新篇章
人类进行无线通讯的梦想则是1973年在美国纽约实现的。当时,这台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手机体积大,重达1.9 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机也诞生了,它只有寻呼机那么大,也比第一代手机轻了不少。 1964年是人类通讯史上另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电视第一次收看由卫星转播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屏幕同时间观看千里之外发生的事,人们除了感叹奥运精彩壮观的开幕式和各种比赛外,更惊叹于科技的进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哈罗德·罗森发明的地球同步卫星。 1969年夏天,国际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它由四个电脑网站组成,一个在加州大学分校,另三个在内华达州。1972年,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国际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到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年。在电子商业浪潮的推动下,国际互联网在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
汽车改变了人类的整个交通状况,拥有汽车工业成了每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标志。 汽车走过这样一段历史:1771年,法国人居纽设计出蒸汽机三轮车;1860年,法国人雷诺制造出了以煤炭瓦斯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1885年,德国人本 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装有高速汽油发动机的机车和装有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三轮汽车,并且成功企业化;1908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汽车的大众化由此开始;1912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电子打火启动车,使妇女也开始爱上汽车;1926年,世界第一家 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辆前轮驱动汽车面世;1940年,大战令许多汽车制造商停产,欧洲车商开始转向生产军用车辆;50年 代,德国沃尔沃的甲壳车轿车一经推出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汽车;1970年到2000 年,日本车在亚洲走俏,丰田、本田、三菱以及日产特高技术小型车入侵欧美市场,改写了欧美牌子垄断的局面。 实际上,汽车的发明使人类的机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使20世纪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更追求自由。当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道路网挤占土地资源、大气污染和高昂的车费等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汽车确实载着人类向前发展,向前奔驶。
电视: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
现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没有电视。 电视的设想和理论早在1870年就出现过。1884年,德国发明家保罗 尼普科夫设计了全个穿孔的“扫描圆盘 ”,当圆盘转动的时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点,这些小点随即转换成电信号,另一端的接收机把信号重组成与原来图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苏格兰人约翰·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圆盘”制造了影像机。 真正制造出画面稳定的电视是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的拉基米尔·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国犹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1939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电视开播,电视真正诞生了。
登月:人类航天史上迈出一大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刹那所说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一大步”牢牢铭记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全世界5亿电视观众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画面,画面深处传来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登 陆!”接下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宙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问休斯顿宇航中心:“我们不想休息四小时,我们想马上登月。”休斯顿 回答:“同意立即登月!”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从九级梯子缓缓爬下。全世界5亿人都看到了这一场景。 登月确确实实是人类航天科技的一大进步,因为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尔南上校所说的:“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
电脑:人类未来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著名的科学家一起挤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房间里。当一位陆军将军轻轻按下电钮后,占满整整三堵墙的机器立即亮了起来,人们热烈鼓掌,高声欢 呼:“ENIAC活了!”并且向总工程师埃科特祝贺。“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码
10多年前,科学界就预言说,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人类基因工程走过的主要历程怎样呢?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线状物体,也就是后来的染色体;1944年,美国科研人员证明DNA是大多数有机体的遗传原料,而不是蛋白质;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华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80年,第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诞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1999年,美国科学家破解了人类第 22组基因排序列图;未来的计划是可以根据基因图有针对性地对有关病症下药。
传世的科技著作,名人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
中国最早的名医
扁鹊
中国药神
李时珍
生物进化论创始人
达尔文
力学之父
牛顿
古代天文权威
托勒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所创立的相对论和所揭示的辐射的粒子性,随后被发展到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对唯物论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科学贡献是相对论。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他又在1915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提示了四维空时同物质的这一关系 . 1917年,在当时的天文观测中还没有看到星系的分离运动,为了说明天体在空间中静止的分布,他以引力场方程为依据,提出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止的宇宙模型 。
爱因斯坦在国际科学界负有最高的声誉,但他为人谦虚、淳朴,对人和蔼可亲,并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在欧洲旅行时,经常坐三等车,而不坐头、二等。他爱好音乐,并自认他拉小提琴的成就要比他的物理学高明。他不仅解决光电效应的基础理论问题,而且对光电效应的实际应用也感兴趣。他曾和别人合作取得设计照相用的一个曝光器的专利。   他是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先后生活在帝国主义政治旋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在恶劣环境中坚持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的进步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55年4月18日,他临终前最后一次谈话,也还是谈他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公民自由和世界和平。   遵照他的遗嘱,他去世后,骨灰被秘密保存,不举行安葬仪式,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远为人们所纪念,是人类历史上一颗明亮的巨星。
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 》。
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科学技术两面观
炸药
诺贝尔一生最伟大的发明是硝化甘油炸药和飞行炮弹。这两样东西本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用于防卫又可以用于侵略。
灭绝人性的化学武器!
1941年,德国军队首先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曾用大量毒剂,杀害了数百万战俘,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毒剂1600多次,残害我抗日军民.
化学毒剂按照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和刺激性毒剂.
最先在战场上好似用的毒剂弹,是暂时性的催泪手榴弹,催泪强榴弹,催泪炮弹.以后又有了化学航空炸弹和飞机布洒器.散布方式有:1.爆炸法;2.加热蒸发法;3.步洒法.形成蒸气状,气溶胶状,液滴状和微粉状,对人畜起伤害作用.
人造瘟疫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一种特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传染性,有污染范围广,危害时间长,传播途径多,不容易侦察等特点.
生物战剂侵入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吸入;消化道食入;从皮肤伤口,黏膜进入;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伤口及眼,鼻等处的黏膜进入体内,还可由感染昆虫叮咬皮肤而进入体内.
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能破坏人体的生理功能而使人发病.大多数生物战剂使人致病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症状.
生物武器主要用于战略侵袭,也作为战术武器使用.后者主要是使用非传染性战剂或潜伏期短的传染性失能战剂.
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原子弹是有很大杀伤性的武器.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个小小的原子弹,使这20万人的城市瞬间成灰.三日后,长崎遭到同样的命运,死亡23万人,失踪近15万人!
英国人弗莱明是搞细菌实验的。一天,他发现化脓杆菌培养液里落进一颗土粒,周围的细菌都死了。他追根寻源,终于提取了能治疗肺炎的青霉素。后来,英国人佛罗里验证了他的实验。由于当时英国不重视,他跑到美国。美国组织了一批医生、药物学家、生理学家、化学家等,大规模投产。后来,人们又相继发明了四环素、氯霉素等。这些抗菌素把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年。
香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能自我清洁的布料,为将来制造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服装奠定了基础。这一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国陶瓷学会杂志》上。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如何确保这些二氧化钛纳米微粒的原子按照特定顺序排列,形成一种“锐钛矿型晶体结构”,以保证它们强劲的催化作用。香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方法不但操作简便,而且行之有效。他们先将棉布片浸泡在浆状的二氧化钛液体中半分钟,晾干后再将布片放在97摄氏度的烤箱中烘烤15分钟。最后,布片还要在沸水中浸泡3个小时,纳米晶态的二氧化钛薄膜就会附着在布片上。
阳光照射在二氧化钛微晶体上,会使电子从晶体中逸出。电子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氧自由基,将污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小分子。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钛并不会损耗,因此只要有阳光,布料就能发挥自我清洁功能。科学家希望能用这种布料做成可以自动去除污垢、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的服装。
记者从6月14日结束的“约束混凝土国际研讨会”上获悉,随着近年来高强混凝土、新型组合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现代高层建筑将会更多采用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纤维约束混凝土结构等,使高楼的抗震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国际上研究新型约束混凝土结构享有盛誉,该校杰克·莫尼教授出席“约束混凝土国际研讨会”时表示,尽管学术上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不到10年,如果当初美国的世贸大厦采用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或许在“9·11”恐怖事件中的损失会小一些。
湖南大学结构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该校土木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肖岩在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的外围局部加固研究方面取得过国际公认的系列成果。肖岩介绍,新型约束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抗震加固性能更加优化,近年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其中由贝聿铭设计的60多层高楼、香港上海银行大楼和深圳赛格市场大厦就是采用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的代表作。
世界未解之谜:
20世纪十大科学骗局 
1.百慕大“死亡三角”   
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但它的起因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的传说而已,由于百慕大地处太平洋中心,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百慕大政府不仅没有尝试去澄清这个显然不存在的“死亡三角”,反而大肆渲染,甚至绘声绘色地将其印入旅行手册中。直到1980年,美、澳科学考察队联合发表声明,声明中称:“百慕大没有任何超越自然的地方。”但流言仍遍布天下,直到16年后,尚有“科学家”自称“发现”了“百慕大之谜”。
2.尼斯湖“怪兽”   尼斯湖“怪兽”的起因比“百慕大”还要离奇。几十年前,一张不甚清晰的尼斯湖“怪兽”照片震动了整个科学界,而拍这张照片盖斯是当地的旅游接待人员。10年前,他承认所谓的尼斯湖“怪兽”,是他用洗衣机排水管、泡沫塑料及塑料桶拼接而成的,他的这个“工艺品”在短短几年内,为尼斯湖地区创造了1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
3.诺亚方舟的“发现”   1984年,英国考古人员宣布在埃及“发现”了《圣经》中记载过的“诺亚方舟”,并配发了多张图片。但事实上,按《圣经》记载,诺亚方舟为世界上每一个物种都留了一个位置,据此算来,这样大的船,至今人类都无法造出来。更重要的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从没有到过或试图接近过埃及。
 4.有“人造心脏”的木乃伊  
1991年,一些“科学家”宣称,他们在金字塔发现了一个拥有“人造心脏”的木乃伊,而且这个心脏至今仍在跳动,据称它是“黑水晶”制成的。但事实是,目前金字塔内所有木乃伊都已搬进了博物馆,没有人能在1991年在金字塔内部看到木乃伊。
5.常温下的“超导体”   1989年12月,印度科学家宣称他们“制造”出了常温下的超导体,这种合金居然在37C中仍然电阻为零,而直到今天,最先进的超导体合金也需要在零下100C左右。有趣的是,不久之后,斯里兰卡“科学家”亦宣称他们制造出了常温下的超导体。于是,两个科学本不发达的国家,一夜之间成了科技大国。
 6.牛皮西红柿   80年代中期,英国一家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地将牛的基因移植到西红柿的基因上,结果他们“得到”了一个果皮似牛皮、果肉似西红柿的成品。这一发现轰动世界。不久,人们才发现,这个牛皮西红柿的消息是在“愚人节”那天发布的。
7.“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总统里根宣布的这个“计划”煞有介事地宣称,美国将在太空设立三道激光“防线”,以抵御可能遭受的核攻击。一些不明就里的美国科学家纷纷指出其不可操作性,但前苏联却信以为真,先后投资数千亿美元,以求也搞一套“星球大战”体系,结果是人财两空。数年后,美国政府宣布,“星球大战”计划是为了欺骗前苏联政府白花钱的一个诡计,美国从没有为这个设想投资过一分钱。
 8.改写热力学定律   同样是80年代中期,一名侨居英国的斯里兰卡学生宣称,他发现热力学定律是错误的,因为在冰箱中,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与牛皮西红柿一样,这位学生也是4月1日公布他的“发现”的。
9.活捉“外星人”  “发现”“外星人”在美国平均一天有200起,其中活捉外星人的报告平均一天便有十起以上。可笑的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凡宣称见过外星人的人,可能真的见过外星人。
10.次声武器  1984年,法国几名科学家宣布,他们“发明”了次声武器,只要一开动它,它便会发出“次声”,杀死方圆十公里以内的人。他们称他们曾不小心开动过它,这几名“科学家”却没有因为这次“不小心”而丧失性命。
从以往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纳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一次技术革命,将引起二十一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迷,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请以你的纯真和热情,来关注科学技术吧。也许,未来的科技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你,才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共22张PPT)
星新一
科幻小说知多少?
什么是科幻小说?
第一部科幻小说是什么?
科幻小说之父是谁?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法国作家凡尔纳
(代表作《海底两万里》)
说 情 节
庙塌
洞现
洞深
叫声
小石头
栅栏
各色人的反应
商人买下
倒入各种废品
叫 声
小石头
复述故事
说 情 节
找出你觉得最有趣或觉得最耐人寻味的具体情节,与大家分享。
悟 道 理
这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题目是“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但是回声终究传出来了,原先仍进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
可以感知,作者的意思是说,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主题:环境保护
续 故 事
人类的历史仿佛是纠正错误的历史……
地球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终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更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KAGAYA
空水
女*冬本


举手之劳为地球
OKAGAYA
让我们行动起来
twined
DRM(共26张PPT)
大家好!我是可爱的旅鼠宝宝。我生活在北极的冻土地,靠吃苔类植物和草生活。我们的体形是椭圆的 ,四肢短小,尾巴短小,耳朵也很短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
正在觅食的旅鼠
警惕的旅鼠
我在这儿呢!
位梦华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人之一,是中国科学家中的第一个并且八次进入北极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北极过冬的并第一个和爱斯基摩人交朋友的人 。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探险考察,1991年他独闯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
察,1993年再次深入北极。1995年他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北极的呼唤》等。
媲美 挑衅 迷惘 笃信
啮齿 滑稽 徘徊 逃窜

xìn
w ng
d
niè
huái
cuàn
读准下列红字的字音。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前赴后继–––
2.媲美–––
3.挑衅–—
4.迷惘–––
5.误入歧途–––
6.鼠目寸光–––
7.相辅相成–––
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错误地走上了歧路。误:错误;歧途:邪路。
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提示:(文中标志性的文句)
1.“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
2.“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迷”
3.“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1.繁殖能力惊人。
2.繁殖并非年年如此,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
3.死亡大迁徙,数百万旅鼠集体奔向大海。
筛选信息:归纳北极旅鼠的奥秘
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
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第二大奥秘: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
停止进食,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来吧,来吃我吧!
毛色变成橘红色的旅鼠
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
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1868年,人们注意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这年春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一艘满载旅客的航船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挪威海面上,突然,船上的旅客发现有一大片东西在蠕动,原来是一大批旅鼠在海中游泳,一群接着一群从海岸向海中游,游在前面的 ,当体力用尽后,便溺死海中,紧随其后的旅鼠仍奋不顾身,继续前进,直到溺死为止。不久,海面就黑压压的一片,全是旅鼠的尸体。目睹这一惨烈场面,不知道那些观众是、的心情是兴奋、悲悯、还是恐怖呢?
“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结合短文,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如果人类也像旅鼠一样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世界会怎么样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探究活动
从课文中还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身上也有一
些奇异的现象,你能不能举出几种动物的例子?
拓展延伸
《旅鼠之谜》一文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启示我们要及早控制人口,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奇思妙想,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要有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还要能热爱自然,关注社会问题……请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角度,写一篇科学小品。(共25张PPT)
◆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1)敬畏 (2)蓬 蒿 (3)精巧绝伦
(4)不自量力 (5)相形见绌 (6)咫尺
(7)深邃 (8)狼藉斑斑 (9)混淆
hāo
péng
chù
zhǐ
xiáo
suì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
“敬畏自然”呢?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 是“敬畏人类自己”?
作者在文中阐述了哪些
“敬畏自然”的理由?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
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
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共27张PPT)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节选自报告文学 《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罗布泊
罗布泊
孔雀河
塔里木河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面,以塔里木河、孔雀河为主要水源,南北长约140里,东西宽约24里。面积3006平方公里,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塔克拉玛干沙漠
整 体 阅 读
快速、自由地阅读课文,试着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下列问题:
1.原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2.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3.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研读赏析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耐盐碱,生长较快。分布于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河套地区。据说它能生存一千年不死,死后站立一千年不倒,倒后在沙漠中一千年不烂。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不愿
挣扎
求救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
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
是 人 !
南方网讯 恢复罗布泊水乡泽国风貌曾唤起许多人美妙的想象,但中科院罗布泊科考队的专家认为:罗布泊已无可能恢复原貌!
最近50年,人类在罗布泊各水源河流域内进行大规模农垦,仅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就由1949年的35万公顷,扩大到1994年的77万多公顷,为灌溉这些耕地所修建的各种渠道总长度达1088公里,在塔里木河干、支流修建大、中、小型平原水库共206座,以致水库以下几乎全部断流。而罗布泊的第二大水源河孔雀河自1958年建成普惠大坝,从此就基本终止了向下游的输水。其余各水源河也都具有相同的命运,因此,恢复罗布泊已经基本没有可能。 而且,由于罗布泊地区属于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为17.4毫米,年蒸发最高达2902毫米,且罗布泊属浅碟形湖盆,即便是恢复了湖水面积,在如此大的蒸发量下,也很难维持。
拓 展 延 伸
请拟一条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例如:
1. 保护环境——人类共同的责任!
2.珍惜资源,爱护地球。
3.也许,你明天看见的最后一滴水,
就是你的眼泪。
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今日罗布泊
此处是罗布泊湖心,
碑前刻着:
永远的罗布泊
碑后刻着:
愿罗布泊现象永不发生。(共21张PPT)
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十一月南飞的大雁
三月大雁归来
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
孤雁
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作者笔下描写的大雁有哪些个性特点?
1.具有灵性的候鸟
2.报春的使者
3.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
4.有联合观念
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
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总结归纳: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本文
的主旨是什么?
大雁,属鸟纲,鸭科, 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 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
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
“一”字或人字形。
品味语言
选自《辞海》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够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品味语言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品味语言
《辞海》中的语言
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
课文中的语言
知识性
形象性
抒情性
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
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作用:
(1)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傲慢和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沙乡年鉴》序言
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人是大自然中普通的一员,不是优越的征服者。我们不能把自然、动物作为我们征服和榨取的对象,否则我们将失去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拓展延伸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
的诗句。
1.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
拓展练习
大自然是一位杰出的哲人,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我们还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许多启示:蚂蚁告诉我们应该合作;麦穗启示我们应该谦虚……你还在大自然中有哪些领悟?展示出来与我们分享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