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2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3、4。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诗词中,自然诗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客体层次。即山水自然是独立于创
作主体之外的审美对象,这些诗歌注重的是对山水自然的客观描摹,往往将自然美与人的道德
情操相联系,将人的道德品性与自然事物的某种物性相比附,在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的
同时,更使人在对自然的认同中获得道德、价值的感悟与支撑,在实质上是以比德的思维方式将
山水自然看成体道之物和媚道之形,从《诗经》到谢灵运、谢朓的诗都表现出这一特点。自然诗
化的这一历史阶段与中国传统社会前期政治本体化的逐渐形成相适应,在自然诗化走向上属客
体自然—描写自然之美的层次。二是主体层次,即创作主体往往以自己的情感去改造审美对
象的固有形态,使情景相互生发,把山水自然当作心灵的象征、情感的符号,自然不再外在于人,
而是与人融为一体,甚至使人沉入自然。在自然诗化的走向上,这一历史阶段与政治本体的历
史合理性的全面释放相适应,体现的是对政治本体的最为充分的乐感,属于情意自然—情景
相生的层次,以初唐、盛唐时期的某些诗人,如孟浩然、王维、李白等为突出代表。三是哲理层
次,即对自然与自我进行双重超越,使其诗词意境超越现实,又在更高的层次上观照现实。这一
自然诗化的历史阶段与政治本体消解、文化本体建立相适应,体现的是价值的追询与人格的建
立,它属于哲理自然——以哲理眼光审视自然的层次,以苏轼等人的诗词为代表
上述三个历史阶段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在渐进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无论是宋诗
还是宋词,都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对文化本体的追询。苏轼词通过对宇宙自然客观
性的审美超越克服其对人的限制性,使之成为发展人的手段。
在苏轼词中,面对永恒的自然,往往不是惆怅与无奈,也不是向自然融入,而是对自然进行
审美超越。如“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細品苏轼
的这首《少年游》,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在对话,人并不试图主宰自然,自然也并不为人提供
归宿。“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飞雪仿佛是抒情主体布置的场景,是外在于他的东
西;“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仿佛是对杨花的“客观”描写,又回到《诗经》描写自然的
时代。下阕尽显抒情主体与天地平等对话的气魄。在下阕的映照下,上阕的宇宙自然便“为我
所用”,即把对自然的描绘变成了丰富和发展自我的方式和彰显人格的手段,自然不再道德化和
【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第1页(共8页)】
20005A河池市202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A.“就是将自然美与人的思想感情相联系”错,原文是“往往将自然美与人的道德情操相联系”。B.谢灵运
是客体层次的代表。D.“是对杨花的客观描述,令人又回到《诗经》描写自然的时代”错,缺少限制词“仿佛”
选项结
2.D(原文是“在苏轼词中,面对水恒的自然,往往不是惆怅与无奈,也不是向自然融入,而是对自然进行审美超
越”,“对自然进行审美超越”不能理解为“超脱自然”。《少年游》并非与《诗经》对比
3.B(原文是“飞雪仿佛是抒情主体布置的场景”,这是揣摩,而非事实。“成了内在于词人的东西”错。)
4.D條狼氏是机构名称。且选项扩大范围。原文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
5.C(古代对人的惩罚还不能说是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
6.①政府出台强制揹施,对有关行为做强制规定。②垃圾分类操作不宜过繁琐。③加强宣传,使民众形成意
识、增加相关知识。(每点2分,意对即可)
7.D(王熙凤的连续发问,只是问并不要求回答,看似体现了她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对黛玉大献殷勤
而实际上是她在贾母面前讨好贾母,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特殊地位。)
8.表情变化是喜——悲—喜,(2分)她的悲喜全是冲着贾母而来,为的是时时处处讨贾母喜欢。表现了王熙
风善于逢迎和做作的性格特征。(4分)
9.符合王熙凤的身份地位,突出她语言的生动有趣;(3分)夸黛玉的气派,就是夸贾母的气派,夸贾母出身高
贵,气派高贵,引出下文夸在场的“三春”气派非凡。(3分)
10.A(原文标点: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
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11.D(古代子女为父母服孝期限是三年。)
12.B(分析有误。毛伯温为左副都御史时,他受到赵王府的族人朱椋的攻击,被解除官职听候考察。)
13.(1)十七年春天,黔国公沐朝辅等拿登庸的降表献给朝廷,请求宽恕他们的罪行,允许安南来朝贡。(得分
点:“以”“宥”“贡”各1分,句意2分
(2)讨论过后递上去的决议又没有什么像样的计策,世宗感到不高兴,责怪了张瓒一番,军队又停止出征了
得分点:“怿”“让”“止”各1分,句意2分)
14.B(分析有误。“青丝轻细”是指盘里的菜又青又细,化用杜甫诗《立春》中“春日春盘细生菜”“菜传纤手送
青丝”句。)
15.这首词表达了新春的喜悦与祝贺之情。(2分)主要运用了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化用典故、直抒胸臆等手
法。(2分)上片前两句描写场景,一家子和和气气地围坐着吃春酒、庆新年;“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典
故,运用细节描写;姑娘们戴上美丽的头饰属细节描写。这些都生动地写出了新春的喜悦氛围。最后直抒
胸臆,表达了新年祝愿。(2分)
16.(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7.B(从前后句的关系来看,“这样的恶劣事件”复指前句,用它做主语,衔接更紧密,排除A项、C项;比较B
项、D项,大家经常见诸报端”中的¨大家”前后文都未提及,且¨见诸报端”也概括不当。综上,故选B项。
18.D(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
前进。从语境来看,“野蛮导游”事件的发生用“勇往直前”过于夸张。监督: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
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监管:监视管理;监督管理。这里讲的是旅游领域的执
【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測·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