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0 20: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0年赤峰市高一年级学年联孝试卷
语文
注意事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或诗歌的利器是以虚构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或枸建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世
界表达作者意图,小说家或诗人拥有天马行空的便利,手里握有足以达到“新”和“异
的密器,而散文的基本伦理是真实,这种不得虚构、不得“欺瞒”的规定性,许多时候
限制着散文作为文学所应该拥有的陌生化、精神性或超越性的发挥,但这不应该成为散
文拒绝求新求变的理由
散文要出新,首先要淬炼思想性,对生活有新的发现,对人性有新的洞察,对世象
有新的思考,以此作为散文的使命。文学最大的力量是深刻的、独特的思想,陈言之务
去,首先是去除陈旧的思想、陈旧的观念,如果对生活缺乏新的发现,散文必定会丧
其思想力量;如果散文走市场,其思想格
在小格
大散文”要求有文化意识,有宇宙情怀,篇幅巨,话题大,情绪饱
满,则要避免越写越沉,越写越矫情.散文“大”还是“小”也许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
然而,如果散文创作者只满足于写
私我写作泛滥,作品与时代、政治、社会的关联度就缺失了.作家对社会与未来缺乏
确的价值评判与前啥意识,必然难以从原有的思维寞白中跳出来,更谈不上思想性的
破,散文创作者必须提升学养与思想境界,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实现自我与当下现实
的某些深刻连接
散文之新,当然要讲求表达之新,写散文同样要有诗心,追求诗化的表达,以小说
家的灵动征服题材,以观察世界的卓异眼光挖掘素材,讲求意境、胸怀与看取事物角度
的独特性,对同样的事物,相似的经历,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探查,诠释出新意.散文表
达的那些见解应该是不同于他人的发现,那种把见解埋藏在画面背后的表达,让人们在
形象背后能悟出道理,这才是更高级的表达。“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苏东坡活得不好,
字却可以有感染力,这得自他既境界高拔又能够贴近人心,心灵气度宏阔又细膩温婉,
善于思考自己与时代相濡的关系,又能拉开一点距离.这样的精神样态对他处理笔下的
文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家自身的精神生活、坚实迫求、作家对自己的要求,会
对题材的处理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另外,散文表达求意趣,这个意趣也要新。意要新
在意境上,趣要激活生活、心灵之况味。发现并表达生活中微小而可爱的隐秘,人的
灵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人与人关系之中的微妙韵致,历史发展中浮现过的纷繁烟尘
这些新意趣新境界就是散文诗意的外现
散文之新,更要体现在文字上,文字作为表达体系,是思想的直接显示,既是形式
又是内容,更是作者深层文化取向、气质取向、审美取向的外化.要提倡从中国文字的
传统中寻找语言灵感与精气神,去除翻译腔影响。散文语言之美之新,不单在于打破语
汇和句法上的常规,更要在民族民间化,在语言思维方式上求新求异。像贾平凹说的那
样,将精美与拙美结合起来,将不同职业人群的语言、不同地域语言提炼萃取出来,融
汇乡间的青草和泥土,城市的纷扰与现代,需要语言上的“去知识分子化”,去过分书面
将语言組合为有意味的形式。出新意味着探索、试错,对语词玩味后的制约,找寻
对象与词语最大的贴合中有所突破。(摘编自梁鸿鹰《散文的旧与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家以虚构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从而创造出虚幻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意图。
B.散文创作只要走出自我生活的圈子,就能跳出窠臼,在时代的大格局中推陈出新
C尽管散文与诗歌、小说不同,但散文创作也要有诗心,以小说家的灵动征服题材。
D.散文语言求新求美要注重将精美和拙美相结合,去除过分书面化和外国散文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对比说理,指明了散文创作的局限性,引出了散文创作应求新求变的论题。
B.文章在论证散文出新要淬炼思想性时兼顾“小”和“大”两个方面,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举苏东坡散文创作的实例,有力论证了“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的观点
D.文章从思想淬炼、见解表达和文字运用三个方面,论证了散文创作出新的重要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穷而后工,生活境遇不好的人,其文字都能够像苏东坡那样有艺术感染力
B.古人论诗曰“水中着盐不知,饮水乃知盐味”,散文也应同诗歌一样追求含蓄美
散文求新不应颠覆传统、否认古代文化知识,而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D如果只追求语言精美,但思想肤浅、观念陈旧,那散文求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