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悟并学习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及传神的肖像描写。
2、 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叙事清晰明了的特点,能用质朴的语言记录身边的平凡人和平凡事,并能简要地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3、学习牧羊人的不气馁、不沮丧、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无私精神的高贵品质。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文章语言清新朴实、叙事清晰明了的特点,学习用质朴的语言记录身边的平凡人和平凡事,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2、用环境描写揭示文章主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良好品德,知晓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把握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 ) 干涸( ) 坍塌( ) 戳( )
酬劳( ) 流淌( ) 帐篷( ) 水渠(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
3、近似字注音并组词
戳( ) 坍( ) .
戮( ) 彤( ) .
慨( ) .
概( ) .
溉( ) .
4、解释下面词语
干涸:
不毛之地:
坍塌:
刨根问底: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7、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国籍)社会小说作家、著名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他以描写大自然和乡村生活见长,主要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由其作品改编的动画片《 》曾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自主学习
本文的主人公做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
答: .
作者对主人公艾力泽·布菲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 .
以时间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答: .
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并说说从这前后的变化中你读懂了什么?
答: .
三、课文阅读
阅读“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回答下列问题。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答: .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的是什么。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答: .
4、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一句话的理解。
答: .
提高阅读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x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了对他的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1、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答: .
2、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答: .
3、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
答: .
4、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一个“奇迹”?
答: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xū hé tān tā chuō chóu tǎng péng qú
(1)蹋—塌 (2)暴—爆 (3)躁—燥 (4)逢—缝
戳(chuō)戳穿 坍(tān)坍塌
戮(lù)杀戮 彤(tónɡ)彤云
慨(kǎi)慷慨
概(ɡài)气概
溉(ɡài)灌溉
4、干涸:干枯,没有水。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文中用作动词,长出草木。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5、A(解析:B项中的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的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顿号;D项中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6、C(解析: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7、牧羊人周围长着成片的白桦林,不,那不是白桦林,那是牧羊人飘洒的晶莹的汗水
8、让·乔诺 法国 植树的男人
二、自主阅读
1、主人公艾力泽·布菲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在荒凉的阿尔卑斯地区种树,为这里带来了生机和繁荣。
2、充满了一咱敬仰和赞美之情。文中可以看出这种感情的地方有:
(1)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3)他的那条大狗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4)和牧羊人呆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
……
3、第一部分(1~12)初遇牧羊人,具体地写了老人独自在高原上艰苦植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写了老人坚持植树的感人情景以及高原环境的迥异变化。
第三部分(19~21)写与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高原成了乐园,“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4、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重见溪水;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树木歌唱,泉水长流,人口增加,村庄富饶。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应该读出了一个慷慨无私,不计回报的好人,他是多么值得人们去尊敬!
三、课文阅读理解
1、“我”再见牧羊人的所见所闻。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3、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4、示例: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提高阅读
1、村里人认为吴庭德以放羊为生,步入暮年,生活困难,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根本不可能创造奇迹。
2、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表现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突出了他对“亚心”的热爱之情。
3、执着地守望“亚心”。
4、吴庭德老人淳朴、善良,自觉承担守护“亚心”的责任;克服多种困难,执着地守护“亚心”,宣传“亚心”,痴情于“亚心”,理解了“亚心”的文化内涵;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做出了难能可贵的事。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