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大海、江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习用合适的词汇和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1)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画家笔下的的大山大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并创作一幅风景画;
(2)在观察与比较中,感受优美与壮美;
(3)举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展示会和座谈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兴趣,能在自主、合作中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用合适的词汇和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欣赏的感受。
教学难点:倾听音乐作品,临摹或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作业要求:能用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并能集体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实施程序:
?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
导入
1,听一听,教师播放音乐,请学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河流流水声、海浪声和歌唱高山的乐曲),设问:你有什么感觉?
2,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河流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老师播放的音乐,口头表达自己的感受。
2,打开教材,了解今天学习的主题。
以音乐欣赏导入本课,从听觉上激起学生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美妙的韵律。
?一、
欣赏
活动
?
1,看一看,教师出示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崇高美,设问:你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这些画给你什么感觉?画里那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写一写,你能把你的感觉用适合的词汇或句子在小卡片上表达出来吗?
崇高、巍峨、波浪滔天、巨大
绵长?波涛汹涌、澎湃、咆哮、急喘、旋涡、壮丽、怒吼、飞泻、凶猛、危险、回旋、狂扑…
高山
?
大海
?
江河
?
?
1.看一看,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术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崇高美,并口头表达观后感。
2,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让你震撼的地方。
3,写一写,用笔表达形容大自然崇高词汇。
?
崇高、巍峨、波浪滔天、巨大
绵长?波涛汹涌、澎湃、咆哮、急喘、旋涡、壮丽、怒吼、飞泻、凶猛、危险、回旋、狂扑…
高山
?
大海
?
江河
?
?
以观察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感受,领悟大自然“崇高”的美。
??二、
欣赏
活动
?
1,议一议,《黄河激流》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把你的想法告诉伙伴。
2,做一做,看《黄河激流》这作品后,你能做出船工们的各种姿势吗?(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辛苦,让学生知道与大自然作斗争,是需要勇气需要力量的)
1,欣赏和观察《黄河激流》,认识画家杜键。找出画中的闪光点,把你的感受告诉伙伴。
2,看《黄河激流》中的船工形象,尝试做出船工与激浪搏斗的动作。
3,小组讨论,劳动者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怎样?
历史与艺术是一种辨证的关系,以历史文化背景来知道欣赏,让学
??三、
欣赏
活动
?
1,找一找:《香雪》是以什么构成雄伟的画面?
2,议一议,《神奈川冲浪》画面色彩统一在蓝色的调子之中,黄色的船只和近似于土黄色的天空和背景,与海浪的蓝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作家当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呢?
3,想一想,你喜欢这些作品,你把它放在哪里?
4,画一画,学学大师,合作画出一张大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1,找一找:《香雪》是以什么构成雄伟的画面?
2,议一议,《神奈川冲浪》画面色彩统一在蓝色的调子之中,黄色的船只和近似于土黄色的天空和背景,与海浪的蓝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作家当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呢?
3,想一想,你喜欢这些作品,你把它放在哪里?
4,画一画,学学大师,合作画出一张大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生准确的把握欣赏作品的角度,更能深刻理解作品之“美”之“理”。
评
价
?
?
?
活
动
1,说一说,和伙伴合作,你开心吗?觉得今天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2,评一评,哪一组的合作画配合得最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3,学生作品:
?
?
?
?
1,说一说,和伙伴合作,你开心吗?觉得今天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2,评一评,哪一组的合作画配合得最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3,学生作品:
?
?
?
?
新课程的理念中提到,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评价。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延
展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缔造了无数美妙的景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艺术作品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请同学们收集。
可在课堂上列举自己见过的描写大自然神气景观的作品,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与收集。
把欣赏的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