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3常见的材料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学习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用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2、技能领域: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3、情感领域:认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 钢铁的锈鉵与防锈
难点 钢铁的锈鉵与防锈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三支大试管、生石灰、蒸馏水、三枚铁钉
板书设计 第3节常见和材料一、金属材料1、合金2、金属锈蚀和防锈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常见的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二)新课教学1、金属材料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由何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强调:但在通常所用的金属材料中,很多都是由合金制成的。合金: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结合)下面通过实验来比较合金与纯金属有何不同?演示实验:铅、锡、铅锡合金性质比较(1) 观察它们的外观;(2)导电性实验;(3)压力实验;(4)熔化试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⑴合金的性质与纯金属相比,你觉得有哪些改变?哪一类更广泛?⑵举例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铁的合金――钢钢:质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机械性能好,可煅轧、压延、可铸造。可以分为两大类: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根据含碳量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合金钢:根据所加的合金元素分。如不锈钢(含铬、镍元素)、锰钢、硅钢、钨钢等。介绍钢的用途,同时也可简单介绍铁的另两种合金:生铁和熟铁。(三)布置作业1、课本P63练习第一题。2、作业本上第3节第一部分。
课题 2.3常见的材料 课型 实验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认识金属的锈蚀的因素。2、技能领域:通过钢铁锈鉵和防锈的学习研究,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3、情感领域:认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 金属的锈蚀的因素
难点 金属的锈蚀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式实验
教学准备 带塞子的试管若干支,普通铁钉、蒸馏水、干燥剂
板书设计 第3节常见和材料二、金属锈蚀的因素周围环境中的水、空气有关,还与金属内部的结构三、防锈的措施1、保护膜法2、改变钢铁内部结构法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金属露置于空气中易生锈,每年全世界因锈锈蚀而损失的钢铁材料占年产量的1/4。金属为什么会生锈呢?它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二)新课教学探究实验:探索铁生锈的条件?1、提出问题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提供器材:带塞子的试管若干支,普通铁钉、蒸馏水、干燥剂3、画出实验装置图4、得出的结论5、评价提示: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索决定的因素有哪些。介绍:若用一块纯铁片来进行上述实验,反而不宜发生锈蚀现象。小结: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金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中的水、空气有关,还与金属内部的结构有关。小故事:铁生锈的魔力。铁生锈,司空见惯,一般不会带来什么灾祸。然而在国外却有一桩因铁生锈而引起的横祸。外国某化学公司的一家工厂,有一贮存氯化镁的钢质容器,有一次,因容器需要维修而停止工作,厂方排空了容器中的氯化镁,并将容器冲洗了几遍。而后两个工人进入钢质容器维修,一下去就晕倒了,当人们发现后,立即将人救出并送到医院,一人经抢救脱险,另一人不幸死亡。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员死亡呢?难道容器中含有有毒气体?人们对钢质容器内的空气进行了测定,并没有发现任何有毒气体,但却惊奇地发现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含量远远低于正常标准。为什么容器中会缺氧呢?经分析,发现问题原来出在容器本身,是因为容器生锈的缘故。我们知道,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容器中残存的氯化镁在铁生锈的进程中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即残存的氯化镁作为催化剂,使得铁生锈加快,从而造成容器内缺氧。后来人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了类似实验,也证实了上面的分析。铁生锈导致了人员伤亡,实属偶然,这也许不能说是铁生锈的魔力,然而全世界因铁生锈而损失的钢铁,据估计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这难道不是一个骇人的数字吗?这也许是铁生锈的魔力所在。讨论:既然我们已经找到生锈的原因,并且我们也知道铁锈蚀的危害,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生锈呢?――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防锈两大措施 保护膜法:如刷油漆、涂机油、封塑料膜、电镀改变钢铁内部结构法:如制成不锈金属的回收和利用金属被填埋的危害 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会影响土质; 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随雨水流入河中或渗入土层,而对土壤、水源造成环境的污染。解决金属垃圾危害的方法: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可循环再生利用。小结:金属的锈蚀与防锈、金属垃圾的回收与利用(三)布置作业1、课本P63练习第三题。2、作业本上第3节第二部分。
课题 2.3常见的材料 课型 课授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用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2、技能领域: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3、情感领域:认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 材料的利用
难点 材料的利用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准备 幻灯
板书设计 第3节常见和材料四、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陶瓷、玻璃五、有机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关于“废干电池处理”资料交流,引入。(二)新课教学1、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无机材料:水泥、陶瓷、玻璃(1)水泥:常见的是硅酸盐水泥,是由石灰石与黏土混在一起在炉中燃烧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细而成。钢筋混泥土:水泥、钢筋、沙、石、水搅拌一起形成的。具有牢固结实的特点。(2)玻璃: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苏打、石灰石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3)陶瓷: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碱和绝缘性等优点。2、有机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最早的塑料叫赛璐路(乒乓球的材料)celluloid 具有可塑性,即加热到一定温度能熔化,趁热注入模具内形成各种制品。讨论:如果丢弃厨房里含塑料的物品,则你家厨房里的物品还剩什么 ――说明塑料对现在生活的重要性。 性能:轻而结实,加工容易,性质稳定,良好绝缘,逐渐取代了其他材料。 缺点:结构稳定,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讨论:每天你和家人购物,共带回多少个塑料袋?你是如何处置它们的?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才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小?(三)布置作业1、课本P63练习第三题。2、作业本上第3节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