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西南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皖西南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0 22:45:10

文档简介

2019~2020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庄子批评仁义礼,古今多数人遂以为他主张不仁不义。其实庄子的善恶观非常复杂,非
直线性思维所能把握。《庄子·养生主》里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以此为中心进行深入
分析,可以察见庄子的善恶观。而与儒家作比较研究,则可使我们深切认识到庄子的主张
②儒家总体上是倾向于立名的。《论语》:“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义成了成名的一个必要
条件。客观地讲,儒家对名的这种态度,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倒向为求名而修德,甚至把仁义
当成博取名利的敲门砖
③庄子主张,“为善无近名”。显然与《老子》“善行无辙迹”相通。老子此语是说行善非但不
能求名,而且要不留痕迹。庄子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是行善而不自知,其次是自知但不留痕迹
故不为人所知。怀持这样的思想,自然不会求名,来熹批评道,为善固然不能求名,但也不能为
了避好名之嫌而不去为善。笔者以为,说庄子“畏名之累己”是合适的,说他为了逃名而不为善
并告诚他人不为善,则是误解。如前所述,庄子不是否定为善,而是否定近名,崇尚为善而不知
自己在为善之“上善”。行善若此之人,才是真正的圣贤
④“为恶无近刑”一语令古今学人图不已,因为它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不犯刑之是可以
为的。其实庄子反对的是为大恶。但世人接受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又批评庄子鼓励人
们避重就轻,没有诫人不为“小恶”。徐复观则辩护道,精神落到现实生活中总是要打折扣的,
“为恶无近刑”只是出于无可奈何,不是庄子本义的说法。对此,笔者并不认同。实际上庄子认
为,人就是人,没必要也不可以被要求成为圣贤;“小恶”只要对人对己都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就
应该加以宽容。
⑤儒者心中时刻盘旋着明确的善恶意识,总想以“善”去“恶”。庄子则认为,一个人尤其不
能自以为善而去指摘他人,《渔父》就将“好言人之恶”视为八疵之一,因为对“善”的过分强调,必
使宽容精神渐次遗失,从而对他者造成一些伤害。相对地,庄子提出“虚而待物”“不键是非”,强
调不责于人,因其所是而是之,正体现了那种“万物皆照”的包容精神
⑥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如何重建社会秩序,成了先秦诸子共同面对的时代问
题,儒家认为,既然礼崩乐坏导致乱象,出路便是将礼乐制度重新扶植起来,所以他们力推仁义
礼乐的教化,以使世人生德于心,最终治国平天下,庄子则认为,如果把仁义礼立为标准来齐同
天下,那就等于在宰割天下,因为这种做法没有顺物之自然,其实质是以善的名义强制他者,使
天下人沦为仁义礼的“辕下之驹”。在此意义上,所谓的善也就变成了恶。庄子其实认为,个体
之间只要不相为害,就不需要仁义礼的约来和严刑峻法的强制,便能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
⑦需要注意的是,庄子批评仁义,绝非怂恿世人向下沉沧,为不仁不义之举。我们需要具体
分析其善恶观:在善的问题上,庄子反对为求名利而行善,反对临人以德、以“善”去“悉”的教化
【2019-2020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第1而(共8页
20-05-371B2019~2020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从原文“笔者以为,说庄子‘畏名之累己’是合适的,说他为了逃名而不为善并告诫他人不为善,则是误解”
可知这一说法错误
2.C(“精神到现实中总是要打折扣的”是徐复观的辩护之词,作者对此表示并不认同.因而此项说法错误)
3.B(A项中“作者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于文无据;C项,原文中还说“没有实质性的伤害”;D项,这两方面是
不矛盾的,都是“玄德”的体现,都符合庄子自然无为的主张,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我之间的和谐
1.C(“直播引导的成交额就超过2018年‘双11’全天成交额”说法错误,原文是“超过2018年‘双11’全天直播
引导的成交额”)
5.D〔说法绝对,让主播珍惜声誉,消除主播直播带货只要人气、只获收益、不担责仼的状况”还离不开各级消协
组织应积极履行消费监督公益性职责等因素)
6.①直播带货行业自身建立一套包括商品质量、诚实守信在内的完整体系,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②直播平
台必须承担起把关责任,确保直播带货在阳光下运行。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帮助广大消费者维
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C(¨可见年轻人对当年之事仍心存芥蒂,并不想与她再有过多交往”分析错误,从年轻人给卖书阿姨的信可以
看出,年轻人对卖书阿姨一直心怀感激,悄悄走掉只是不愿过多打扰卖书阿姨平静的生活)
8.①用补叙手法,追忆这段往事,既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充实了文本内容。②进一步表现人物的善良品
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与前文所写卖书时间之长久及后文对待小顾客之热情等情节相互照应,使小说情
节结构更完整。(每点2
9.①¨高兴”,是指她为人们从小就爱读书感到高兴,更为她的顾客中岀现了诗人而高兴,她为自己的工作有了
意义与价值而高兴。②表现人物热爱工作、童叟无欺的职业精神,突出人物心地善良的传统美德,深化了赞
美普通人的人性光辉的主题。(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者众,福
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11.D储宫,犹储君,指太子)
12.C(“但遭到了军队士兵们的反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既而有言军民各有常业,若复分田,役益劳扰,事竞
不行”)
13.(1)第二年因事获罪被捕关进诏狱,贬任为办事官员。(得分点:“坐”下”谪”各1分,句意2分)
(2)镇守的宦官马骐凭恃恩宠虐民,黄福多次制裁抑止他。马骐诬告黄福怀有二心。(得分点:“怙”“数”“异
志”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黄福,宇如锡,昌邑人。洪武年间,由大学生历任金吾前卫经历。永乐三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改
任北京行部尚书。第二年囚事获罪,被捕关进诏狱,贬任为办事官員。不久,恢复职务,总督安南的军饷。
安南已经平定,在那里设置郡县,命令黃福以尚书身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务。当时边远之地剛刚平定,
战火还未平息,事务絷重,黄福根据需要制定相宜的政策,都很冇条理。上疏说:“交肚的赋税轻重不一,请求斟
酌决定,希望务必减轻。”都得到批准。于是编排民籍,确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百官。多次召集父老宣布晓谕
【2019-2020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0-05-371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