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
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
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
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
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
全的革命工作。”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是站在
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
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
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富裕道路。”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位伟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概念
学法指导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影响(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怎么啦! !
清政府干什么去了! ! !
1、辛亥革命的背景
时代背景:
社会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一、辛亥革命
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后,人们认识到应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2、条件:
(1)思想上: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2)组织上:建立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①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②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3)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最为壮烈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
(4)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1)思想上: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思想武器——
宣传阵地——
宣 传 家——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上海、东京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A、时 间:
B、地 点:
D、政治纲领: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G、性 质:
H、意 义: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05月年8
日本东京
孙中山、黄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 报》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
组织系统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2、条件:
(1)思想上: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思想武器——
宣传阵地——
宣 传 家——
(2)组织上:建立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①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②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政治纲领——
机关刊物——
性 质——
(3)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最为壮烈的起义是 ;
(4)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上海、东京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1905.8 日本东京 孙中山、黄兴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黄花岗起义;
3、革命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1)时间:
(2)主力:
(3)结果:
(4)影响: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黎元洪
说明了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4、革命的成果
(1) 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公 历,民国纪年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性质: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1、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五、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1)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1、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1)原因
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3)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1)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
六、辛亥革命的失败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
和国;(突出功绩)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
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革命性质)
七、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革命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2、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
3、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权。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第16课 辛亥革命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
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
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
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请回答:
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反帝反封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革除旧风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施压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
支持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