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过关练:运动的描述
1.运动会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沿直道经过主席台,学生A和B并排,校长在主席台检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A为参考系,B是运动的
B.以A为参考系,校长是静止的
C.以A为参考系,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
D.以A为参考系,其他同都是运动的
2.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A.电场强度 B.电势能 C.电流强度 D.电势差
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动量 B.磁感应强度 C.电势 D.加速度
4.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功 B.加速度 C.功率 D.重力势能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就是静止的物体
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6.下列速度指瞬时速度的是( )
①子弹出膛的速度 ②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
③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 ④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电流 B.速度 C.加速度 D.磁感应强度
8.如图所示,体物体沿边长为的正方形由A如剪头所示的方向运动到D,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0
B.x向下,3x向下
C.x向上,3x
D.0,3x
9.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温度 B.加速度 C.路程 D.时间
10.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1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时,其速度也一定不变
D.当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速度也一定为零
12.一个运动员以大约5m/s的速度从标准四百米跑道起点跑了200m后又以大约4m/s的速度继续跑,直到终点(跟起点在同一位置),则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m/s B.0 C.4.4m/s D.4.5m/s
1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4.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大小为v,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大小变为2v,加速度大小为a,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与位移大小之比为5: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段时间内质点运动方向不变 B.这段时间为
C.这段时间的路程为 D.再经过相同时间质点速度大小为3v
1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B.加速度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速度
C.加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D.加速度就是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和
16.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后静止。如图AC=80 m,BC=20 m,若以B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m,此过程中质点的路程为________m,位移为________m。
17.弹射器竖直向上弹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为h,从弹出点至落回到发射处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________,路程________。
18.骑自行车的人沿着坡路下行,在第1s内的位移是1m,在第2s内的位移是3m,在第3s内的位移是5m,在第4s内的位移是7m,则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最后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全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9.夜晚,我们遥望行空,见一轮明月静止在夜空,但一阵风吹来,却见月亮在云中穿梭.以上两种现象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参考系的缘故,前者是以__________为参考系,后者是以__________为参考系.
20.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m处,过了2秒钟,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秒钟,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并说出前2秒内、后3秒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秒内的位移又是多少?
观测时刻 t=0时 过2秒钟 再过3秒钟
位置坐标 x1= x2= x3=
21.一位同学从A地出发,向东走了400m到达B地,又向西走了700m到达C地,再向南走400m到达D地。试求:
(1)该同学走了多少路程?
(2)该同学到D地时离出发点A地的位移?
参考答案
1.C
【解析】
队列在行进过程中,为保证队形整齐,以其中一名同学为参考系,其他同学和所选的同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任意两名同学都是相对静止的,故以A为参考系,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校长是运动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A.电场强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项A正确;
B.电势能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选项B错误;
C.电流强度有大小也有方向,但是电流合成时不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电流是标量,选项C错误;
D.电势差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选项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ABD.动量、磁感应强度、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为矢量,ABD错误;
C.电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为标量,C正确。
故选C。
4.B
【解析】
功、功率和重力势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都是标量,故ACD错误;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B正确.所以B正确,ACD错误.
5.D
【解析】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候,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行,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详解】
A项:质量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小,不一定能够忽略,所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项:能够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体积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也不一定能够忽略,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故B错误;
C项: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人为引入的一个理想化模型,运动的物体在一定得条件下也可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
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只要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6.A
【解析】
①子弹出膛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
②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
③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是指一段距离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
④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
则①②④指瞬时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速度、加速度、磁感应强度都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都是矢量,只有电流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是标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8.C
【解析】
【详解】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大小,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根据题意可知,
位移为:XAD=X,方向由A指向D,即方向向上;
路程为:S=SAB+SBC+SCD=3x;
故应选C。
【点睛】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大小,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由题意分析可得。
9.B
【解析】
矢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且矢量的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选项中只有加速度是矢量,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D
【解析】
A.质点是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引入质点便于研究很多物理规律,A错误;
BCD.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的问题中可以被忽略时,物体就可以视为质点,与物体体积大小、轻重等无关,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
加速度描述得是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得物理量,因此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而速度变化量大有可能时间很长导致加速度很小,A错误B正确;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发生变化,因此C错误;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入匀速直线运动得物体,D错误
12.B
【解析】
ABCD.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由题意知全程运动员的位移s=0,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为0,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B
【解析】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嫦娥一号”是运动的,故A错误;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正确;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船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4.C
【解析】
A.由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位移不同,故物体做减速运动,减速到零后再做反向的加速度运动,故A错误;
B.以初速度方向为正,速度变化量为
△v=v-(-2v)=3v
则时间为
故B错误;
C.这段时间一定先减速度到零,再反向加速度,减速的过程中运动的路程
反向加速运动的路程
所以这段时间总路程
故C正确;
D.再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再增加3v,大小变为
v′=2v+3v=5v
故D错误。
故选C。
15.A
【解析】
ABD.加速度表示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率,故A正确,BD错误;
C.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得越快,故C错误;
故选A。
16.
【解析】
[1]由图可知,A点到B点的距离,A点在B点的西方,则出发点的位置坐标为。
[2]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则此过程中质点的路程为。
[3]位移为初末位置的长度,则此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
17.0 2h
【解析】
【详解】
[1]小球起点和终点一样,所以小球的位移为0;
[2]小球一共走过的路程为2h。
18.2 6 4
【解析】
【详解】
[1].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为
[2].最后2s内的平均速度为
[3].全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19.夜空 云
【解析】
【详解】
[1]见一轮明月静止在夜空是以夜空为参考系;
[2]但一阵风吹来,却见月亮在云中穿梭,是以云为参考系,所以才觉得月在云中运动。
20.x1=-20 m,x2=0,x3=30 m.前2s内、后3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20m、30m,这5s内的位移又是50m.
【解析】
【详解】
马路演化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m,x2=0,x3=30?m.
前2?s内的位移△x1=x2-x1=0-(-20?m)=20?m
后3?s内的位移△x2=x3-x2=30?m-0=30?m
这5?s内的位移△x=x3-x1=30?m-(-20?m)=50?m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知道位移都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1.(1)1500m(2)500m,方向由A指向D
【解析】
【详解】
该同学走过的路程:400+700+400=1500m;
该同学到D地时离出发点A地的位移:,方向由A指向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