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其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素养目标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南斯拉夫/印度]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思维激发
关注“老王”
10.老王
杨绛
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
杨绛(杨季康的笔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研究专家。
思维导引
“我们仨”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
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长篇小说《围城》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写 作 背 景
读读写写
蹬 绷 捎 惶恐
肿胀 荒僻 取缔 降格
镶嵌 门框 滞笨 侮辱
愧怍
dēng
bēng shāo huáng kǒng
zhǒng zhàng huāng pì qǔ dì jiàng
xiāng qiàn kuàng zhì bèn wǔ rǔ
kuì zuò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滞笨:
愧怍:
惶惧惊恐。
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陷破败。
明令取消或禁止。
呆滞笨拙。
惭愧。
词语解释
第一部分(第1~4段):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第5~16段):回忆老王与“我”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他的“善”。
第一层(第5~7段):回忆老王的工作及为人。
第二层(第8~16段):写老王临死的前一天到“我”家还人情,体现了老王知恩图报。
第三部分(第17~22段):写老王的去世及“我”的感触。
文章脉络
直 击 人 物:
老 王 的 职 业: ;
老王的身体状况: ;
老王的家庭环境: 。
由此看来,老王是个 的人。
三 轮 车 夫(单干户)
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生理缺陷)
住在破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不 幸、凄 苦
苦…苦
1、老王是个苦命的人,他的“苦”表现在哪里?
老王更是个善良的人,他的“善”又表现在
哪些方面?请结合课文分析。
2、对于老王那样的不幸而又善良的人,作者
一家是怎样关心、爱护的?从中可见作者
具有怎样为人处世的态度?
3、既然作者已经关爱过老王,为什么她在几
年后仍然对老王心有愧疚?
思维表征
苦
职业劳
亲情孤
身心痛
住所凄
哥亡侄庸⑵
蹬三轮 ⑵
眼瞎撞杆⑶
破落塌败⑷
苦
苦
苦
苦
老王是个苦命的人,他的“苦”表现在哪里?
善
老实厚道
乐于助人
知恩图报
送冰减价等⑸
送夫看病⑹
临终送物⑻-⒃
老王更是个善良的人,他的“善”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不但照顾生意,而且每次付他应得的报酬
②失业后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①女儿送鱼肝油治他的夜盲症
2、对于老王那样的不幸而又善良的人,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爱护的?从中可见作者具有怎样为人处世的态度?
结合课文内容,你觉得文中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老王是一个不幸凄苦的人,但他老实厚道,乐于助人,知恩图报。
★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画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什么作用?
老王给“我”提供了帮助,不肯拿钱,说明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
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我”执意付钱给他,体现了“我”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钱成了“我”和老王交往中传递爱心的载体,同时,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1) 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精神上未受任何
污染, 一直尊重自己.
(2) 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对他的尊重
还不够,反而得到老王太多的报答,因此
心中有愧.
3、既然作者已经关爱过老王,为什么她
在几年后仍然对老王心有愧疚?
(1)课文详细写了“老王死前来送香油鸡蛋”,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外貌、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老王在自己非常痛苦的情况下,还惦记、关心着别人,表现了他善良、知恩图报,劳苦卑微的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正面描写】突出老王当时的穷苦卑微的情形。
【侧面描写】烘托老王行动的艰难。
作者怕老王的身体经受不住病痛的折磨而垮掉,表现了作者的善良、有爱心。
走近老王
思维提升
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苦
但是别忘了,老王却是个有品质的人!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知恩必报的好人。
善
这是一个遭受社会漠视的人的善良,遭遇莫大不幸的人的善良,牺牲自我利益而顾全他人的善良。
这是最可贵的善良,是真正的善良,是纯正的善良。
怀念老王
1.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
作者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2.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善
先来看看,“我”和家人是怎样的人呢?
善 良
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
平 等
互 爱
(人道主义精神)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象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不管你是幸与不幸,
应对人
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的句子
真情感悟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用善良体察善良
用爱心浇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