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利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利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1 11: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利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
1. 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使学生对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急切需要。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和大小比较的掌握。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小数知识的应用。
运用小数加、减法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
月月有 9 元钱,买这两种玩具,够吗?
预设1:9-3=6(元)
6>5
所以钱够。
预设2:3+5=8(元)
9>8
所以钱够。
怎样解答?
3 元
5 元
你知道了什么?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小丽有 10 元钱,买了 1 个 ,还想买 1 个 和 1 支 ,她的钱够吗?
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
小丽有 10 元钱……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
10-6.8=3.2(元)
我算 和 一共多少钱。
2.5+0.6=3.1(元)
3.1<3.2,小丽的钱够了。
我算买了 后,还剩多少钱。
3.2-2.5=0.7(元)
0.7>0.6,买 够了。
方法①:
10-6.8=3.2(元)
2.5+0.6=3.1(元)
3.1<3.2,小丽的钱够了。
方法②:
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出买文具盒后剩余的钱,然后再比较剩余的钱够不够用。
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 够了。
方法①:
10-6.8=3.2(元)
2.5+0.6=3.1(元)
3.1<3.2,小丽的钱够了。
方法②:
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了什么?
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 够了。
回顾与反思
6.8+2.5+0.6=9.9(元)
9.9<10,小丽的钱够了。
小结: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解答正确吗?
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还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
方法③:
方法① :
先算10-6.8=3.2(元)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如果把 换成 ,钱够吗?
你的结果正确吗?你是怎样验证的?
这几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了什么?
方法② :
先算10-6.8=3.2(元)
3.2-2.5=0.7(元)
0.7<1.2,买 不够。
方法③:
6.8+2.5+1.2=10.5(元)
10.5>10,所以钱不够。
1.解决问题。
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如果够,应找回多少钱?
三、达标检测
28.5+14.4 = 42.9(元)
50 元>42.9 元
50 - 42.9 = 7.1(元)
答:够,应找回 7.1 元。
我有 50 元钱,买科技书和文艺书各一本,够不够?
28.5元
14.4元
2.8 + 6.9 = 9.7(千克)
9.7<10
答:这两只小动物能一起乘这只船过河。
2.一只小船的载重量是 10 千克,这两只小动物能一起乘这只小船过河吗?
我的体重是 6.9 千克。
我的体重是 2.8 千克。
1.小亮有 2 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1.2 + 0.9 = 2.1(元)
2.1<2
四、巩固运用
小亮的 2 元钱够买 1 支 和 1 本 吗?
小亮的 2 元钱不够买 1 支 和 1 本 。
2.
预设①:
6+2.8=8.8(吨)
8.8>8.7
所以没有超载。
预设②:
8.7-2.8=5.9(吨)
6>5.9
所以没有超载。
货车自重 2.8 吨。它是否超载了?
方法①:
10-6.8=3.2(元)
2.5+0.6=3.1(元)
3.1<3.2,小丽的钱够了。
方法②:
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 够了。
6.8+2.5+0.6=9.9(元) 9.9<10,够买。
方法③:
五、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3.2-2.5=0.7(元)
0.7<1.2,买 不够。
6.8+2.5+1.2=10.5(元) 10.5>10,不够买。
把 换成 ,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教学反思
对于够不够的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在学习整数的加、减法或者乘、除法时都有过接触。本节课将这个问题与小数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