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倾倒了无数游客,让我们一起领略它的风采吧!
观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资料宝袋
钱塘江地形介绍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字词乐园
盐
盐水
yán
造句:今天妈妈给我做了盐水排骨。
我会认
屹
yì
屹立
造句: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字词乐园
昂
昂贵
áng
造句:这款手表十分昂贵。
我会认
顿
dùn
顿时
造句:会场上顿时响起了掌声。
字词乐园
鼎沸
dǐng fèi
造句:广场上人声鼎沸。
我会认
贯
guàn
一贯
造句:他一贯独来独往。
字词乐园
浩
hào
造句:浩瀚的大海十分美丽。
我会认
崩
bēng
崩溃
造句:她的情绪崩溃了。
浩瀚
字词乐园
震
zhèn
造句:地震了,房屋倒塌了。
我会认
霎
shà
霎时
造句:霎时,天昏地暗。
震动
字词乐园
余
yú
造句:他感觉到自己是多余的。
我会认
多余
据
堤
阔
盼
逐
堵
崩
震
余
顿
潮
渐
cháo
jù
dī
kuò
pàn
dùn
zhú
jiàn
dǔ
bēng
zhèn
yú
字词乐园
滚
gǔn
yoú
犹
我会写
霎
shà
屹
yì
不要写成“气”
屹立
学习字词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
字词乐园
词语小游戏
潮水
恢复
薄雾
沸腾
横贯
笼罩
乘船游钱塘江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2.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想一想
初读感知
大家拿起笔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在书上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讲潮来后的景象。
写一写
初读感知
议一议
同桌小声讨论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初读感知
什么叫“奇观”?为什么钱塘潮是“天下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讲。
初读感知
奇观
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美丽的奇观景象
极光
日食
雾凇
黄山云海
1. 我会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午后一点左右
过了一会儿
课堂练习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
课堂练习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第二课时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课前提问
理清文脉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课文分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和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描绘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描写了潮头过后的景象。
课前提问
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新知探究
品读句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解: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潮声比作“闷雷”,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潮气势的宏大。未见其潮,先闻其声,使人充满遐想。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
新知探究
品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句解: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和形态。响声越来越大,就说明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新知探究
品读句子
“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白线。
新知探究
品读句子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横贯江面”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试着拿起画笔画一画。
新知探究
品读句子
(3)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激动
句解:“拉长”“变粗”写出“白线”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横贯”表现了潮水的宏大气势。
新知探究
品读句子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一丈约3.33米,两丈相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多么奇特,多么壮观啊!我们一起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吧!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奇?试着拿起画笔画一画。
新知探究
句解:这两句话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大潮的声音和形状。把白浪比作“水墙”形容浪潮之高,范围之广。把白浪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形象的表现了大潮的形状和非凡的气势,从“浩浩荡荡”中体会气势大。把潮声比作“山崩地裂”表现了其声音之大,动人心魄。
新知探究
“山崩地裂”山崩塌了,地也裂开了,这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啊!
作者有声有色的描写,令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天下奇观”。
新知探究
这两个自然段学完了,现在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在描写潮水的变化的吗?
(作者就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写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的。)
新知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3、4自然段。
2. 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
的片断。
3.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课后作业
1.观潮
潮来前:江面宽阔,薄雾笼罩。
潮来时:万马齐奔,山崩地裂。
潮头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天下奇观
板书设计
本文描写作者观看 的盛况,展现了 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主题交流
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钱塘江大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钱塘江大潮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
课后点拨
1、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在( )里打“√”。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
2.浪潮的声音很响,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 )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
√
√
√
2、找出( )中与带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并画上对号。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度(一次 一日)的观潮日。
2.宽阔 ( 宽敞 广阔) 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3.江面上依旧 ( 依然 果然 ) 风号浪吼。
4.那声音如同 ( 犹如 相同 ) 山崩地裂。
5.过了好久 ( 许久 不久 ) ,钱塘之江才恢复了平静。
课后点播
√
√
√
√
√
3.我能答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有声有色的描写,衬托手法的应用等。
课后点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