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授课内容:光全作用
授课人:张芙蓉
课时:第3课时
授课时间:2011-6-11
第一节 光合作用
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体现个体差异,突出实验探究,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配合者,我引导学生建构“观察现象—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方案实施—展示交流—总结归纳”的科学探究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敢于探索新知识的科学精神。真正实现教师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丰富,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植物和C4植物和提高农作务的光能利用率三大模块内容,为后面的生物固氮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内容知识繁多,且抽象难以理解,涉及到理论的光能转化循环,也涉及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的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及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各个部分的内容联系紧密,学习好本节内容,既掌握了重要的理论知识,又能为实际生活服务,因此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本堂课为第3课时,以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为切入点,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旧知。
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已不再陌生,初中的生物科学的学习为他们打下了基础,但是时间久远,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也只有感性认识;高中以来到目前的生物学学习,与本节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本节内容又是比较陌生的。由心理学的发展来说,此时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的基础。总的说来,本堂课是轻松与挑战相结合的一堂课,能否顺利实现,既要学生自主学习,也要老师合理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因素对光能利用率影响的作用机理。
(3)能将各因素相互联系,用比较推理的方法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习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习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探索生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影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因素。
(2).不同因素对光能利用率影响的作用机理。
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合作设计课外实验。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谈化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处理一个月的仙人掌盆栽、
教学过程
说明:(在上本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两部分的内容,并且以小组分工的形式收集了许多有关于本堂课学习的信息和资料。本班学生共分3个学习小组,分别负责光强、CO2、矿质元素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处理。小组中男女搭配,学习能力强与欠佳者搭配,思维活跃与沉稳者搭配,表达能力强与欠佳者搭配。)
40min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4’) 课件展示一组对比图片(配以抒缓的音乐)背阴处和向阳处的向日葵;不同CO2含量处理过的水仙花;勤劳的农民和懒惰的农民的同一庄稼的不同收成。请同学自主发言(若没有,则教师随意点名)。 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思考问题:每一组图片中的同一植物生长状况不一样的原因;共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言者与他人分享交流他(她)获取的知识,其它同学认识听,仔细思考,进行补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收集到不同信息,初步学会提练有用信息的能力。
复习旧知(2’) 从现象上看,不同的因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那它的内部原因是什么呢?(提示:与前面所学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联系) 进一步思考和回忆,速迅地将本课内容与所学知识联系。 孔子言:“温故而知新”,对旧知识的回忆,既强化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25’) 让3个组的同学各派一个代表上台,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做一个汇报,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和下面同学的评价和补充及时地做一个引导和梳理,对同学的汇报和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 同学们仔细听台上同学的汇报,当台上的同学汇报完后,能够踊跃发言,说出台上同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可以进行补充。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不能与学生沟通好的老师不再是好老师”。此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活跃而不死板,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此期间,锻炼同学们的根据目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互相尊重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将理论原理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
巩固新知,归纳总结(3’) 根据前面环节的交流和分享,课堂知识点的学习已经完毕,此时教师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本堂课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与老师一起回顾总结知识要点,以自己的方式记录本节要点,以形成知识体系。 “要将美丽的珍珠串成一串才能成为美丽的项链”。本节课中各分散的知识点就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总结归纳就如同将这些珍珠串成一串,起到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思维拓展(2’) 提出问题:课本中列举了影响光合作用,也就是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三种因素,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吗?如果没有,请说出理由;如果有,请举出实例,并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来验你的结论。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同学们的表现灵活处理课堂。如果同学们意识上认为还有其它因素,但又举不出实例,教师则给予提示:我们学了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而光合作用中又离不开酶的参与,那么温度与光能利用率是否有关系呢?如果有,又是怎么样的关系呢?应该如何去验证它?请同学课后设计实验方案。 同学结合前面所学光合作用的机理,回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积极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冲出着学生的头脑,学生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从而查阅相关资料,拟定实验方案。 新课标强调要“一要为了学生的发展”。此环节的设计是对本堂课的跳跃式的升华,让同学们去设计方案,使得组内不同同学得到发展。如思维强、组织力强的统筹规化,布置任务,收集力强的同学收集资料,另外的同学分类提取信息,文字功底强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等。真正体现促进每位同学的发展理念。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后练习和配套基础练习
选做题:配套练习的提高训练和思维拓展
教学反思
“没有预见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会焕发生命力的课堂”,本堂课的设计运用了布鲁姆的发现学习理论,从传统的“结论式”学习变为“过程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真正实现“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的教学理念。当然,正因为是探索式的学习,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因此课堂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状况,这时候教师就不能死追教案的套路,而要灵活处理课堂了。
附录:
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1.光强
2.CO2
3.矿质元素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