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美丽的丝巾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丝巾美的特点,懂得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丝巾基本的折染法,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
3.感受染色“丝”巾之美,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 “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学生)毛毡、水粉颜料、水粉笔、剪刀、水桶、毛巾等
(教师)丝巾实物、多媒体课件、水粉颜料、水粉笔、小吸铁石、奖励卡片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前分好组,选好组长,并告知奖励机制,课堂表现好的组能得到一张老师亲手制作的小卡片,得到卡片最多的组的成员,下课来办公室换取礼物。 发现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前阵子去云南旅游了,我带回来一个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丝巾)
师:这条丝巾漂亮吗?其实,这条丝巾是我跟着当地人亲手学习制作的,这么美的丝巾,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条?(想)
引出课题,师:今天,让我们“以纸代布”一起来制作一条美丽的丝巾(板书课题)
2.初步了解丝巾,尝试浸染激趣
(1)欣赏
师:下面让我来跟你们分享一下我用相机记录下来的风土人情吧。
(出示云南扎染场景、丝巾花纹等)
提问:你们来猜一猜,这么美的丝巾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印、染、绣、画等等)
(2)简介丝巾制作知识
师:其实刚才有同学说对了,它是染出来的。这些印染作品图案优美,色彩艳丽,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印染工艺,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3)教师师范
师:老师跟着云南的艺人们也学到了一些本领,让我来动手给你们染一块。
步骤讲解:首先我拿出一张纸,对折,再对折,折好了,我们开始染吧。把一个角浸泡在红色里,对角也染一下,然后我们换个颜色染另外两个角。染好了,不要着急,把它轻轻放在一边,非常轻地打开以免弄破。(板书:打开后展示在黑板上)
(4)小结步骤
师:下面我要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刚才老师制作这块丝巾用了哪几个步骤。
一折、二染、三展开(板书)
(5)牛刀小试
下面请你们根据老师制作的步骤也来试着染一块丝巾。
(学生自主动手尝试)
师:成功了吗?你们的学习能力可真强。(提示停止,发卡片奖励最快安静下来的组)
3.深入探究学习,尝试不同折染法
(1)折法探究
(提示把折好的丝巾先放在一边)
师:除了我们刚才的折法,谁还能想出其他折法吗?书本上也有提示,大家赶快动手试一下。(发卡片)
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讲解新折法,并且引导现场染制。
示范染制时,可以提示简单演示混染,先染一次大面积,顶端再染一点点颜色,增加效果。
(板书:教师打开一张染好的丝巾贴在: “折”后面)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折法,可以染出不同的丝巾。
(2)染法探究
.教师示范混色染
师:老师用不同的染法染一块。我先用浅色把一个角染上,再沾一点点深色在顶端,待会来看看效果怎么样。
(二)教师示范点染
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小朋友说中间的地方染不到可怎么办,我们可以请笔来帮忙。(投影)像老师这样,在一边用力些点下去,如果背面没有透过去,可以翻过来再点一下,也可以用线条装饰,当然,每块丝巾上可以适当留出一些白色的部分,画面会更好看。
展开展示丝巾(板书:贴在“染”后)
师小结:刚才第一次,我们把丝巾“浸”进去染出来的方法叫做“浸染法”,用笔帮忙来点出来的方法叫做“点染法”,当然还可以像老师一样混色染,还有各种各样更多的染法,等着你们去发现。
4.学生作业,尝试探索新的折染法制作“丝”巾
师:动手前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1)学生“丝”巾作品欣赏
1.不同的折法2.不同的染法3.用剪刀帮助改变丝巾外形
现场简单示范剪法并染制,再准备两个剪好的教具展示不同剪法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亲自动手染出2-3块与众不同的小“丝”巾(可以用折、染、剪等方法)
作业提示:浸染时间不要过长,染好后轻拿轻放慢慢展开,笔要洗干净才能染下一个颜色
5.作业评价
(展示环节:教师请每小组创作的比较成功的同学上台来手持作品进行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丝巾,说说理由(发卡片)
(2)教师评价总结(根据折法,染法,色彩搭配,丝巾外形来评价)
6.课外拓展
(1)应用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浸染法和点染法制作美丽的丝巾,其实这个方法用处可多了,可以像我一样做成漂亮的小卡片,或者制作成桌布、杯垫、钱包等等日常用品。
(2)师总结,合照
师:老师觉得,我们班同学今天的作品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是创造美的艺术家,下面,我要邀请全班的小艺术家们,带上你们的丝巾,上讲台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好吗?
是作业 活动
设计
板书 设计
美丽的丝巾
折 染 展开
教 学 反 思
《美丽的丝巾》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折、染、剪等方法“以纸代布”染出不同的丝巾,由于整个操作过程比较好玩,学生课堂情绪特别高涨,这样的课,如果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纪律是很难把握的。课后反思这节课有这样几个小小的体会
一、课前要做好准备充分
1.课前做好分组,每组6个人,布置清楚组长和副组长任务,明确分工。
2.设置奖励机制,课堂设有初尝试之后再探究的环节,如果没有奖励,很难把控教学节奏,个别孩子不听指挥继续染自己的,课堂秩序很难继续进行,所以我在课前制作的浸染而成的爱心卡片,表现最好,最快完成老师指令的小组将得到爱心奖励,得到最多的小组,整组人可以在课后来老师这里领取小礼物。这样,孩子们在一个竞争的氛围里,孩子们会相互监督,每个小组都很快能恢复到课堂状态中来。
3.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好多色颜料装在一次性碗里,节约学生在课堂里尝试浓度调颜料的时间,让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染的环节,直奔主题。
二、教师示范由易到难,击破操作难点
在示范的时候,我第一次演示的是最简单的对折再对折成方形的方法,然后浸染四个角。让学生跟着示范做一遍,初步体验,只需她们明确步骤。第二次演示是折法的探究,请孩子自己尝试折再跟同学分享讲解,明确原来不同的折法能染出不同图案。第三次我演示是在染法上的突破,混色染法的示范和点染的示范,慢慢提升难度,增加作业效果的多样化。最后我在学生作业欣赏的环节让孩子发现其他小朋友用上了剪的方法,再进行了简单的示范。当然,我的示范都是成功的做法,如果在演示的时候,让学生看一两次失败的作品,并让学生分析原因也许会更好一些。
这节课总体上来看,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映热烈,因为有了奖励课堂调度起来也很轻松,并且班级每个同学基本上都能染出独特的丝巾。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展示环节过于简单,如果用展板展示效果更佳,板书也简单了一些,折法环节上的提示不够明确,可以示范不规则的折法,可以增加作业的效果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