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的小溪水
教学目标:1. 欣赏小溪的图片,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
2. 学习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溪水的流动变化,并体现一定的意境。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组织线条的方向及疏密变化,合理完成构图。
难点:画出小溪的特征及对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辨音感受。
师:让我们先来闭上眼睛听一段美妙的声音。(放音乐)
这是什么声音?是大海的声音还是小溪水的声音?(小溪水)
师:没错,清脆动听的小溪水穿流在山间、树林,潺潺的向前流淌着。
你们认识这个字么?(潺chán)
这个字读chán,意思是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师:现在我就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感受大自然潺潺的小溪水。
二、欣赏探究。
1.播放大自然中小溪水的图片。
师:欣赏之后谁来说一说这些小溪水是怎么流的?(抽生)
师总结:有的小溪水从高处留下来有落差,水流急。有的小溪水流过水面宽地势平坦的地方,所以水流的很缓慢。
师:那我们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水流的急缓呢?(抽生分别表现水流急缓)
师小结:通过他们的线条你有感受到小溪水的急缓吗?那么该怎样表现呢?水流急线条密、直一些,水流缓线条疏一些弯曲一些。(示范)
2.欣赏画家作品。
师:我们看一下画家画的小溪水,他的线条有疏有密,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曲有直,变化很丰富。
师:再来看一幅画家的作品(出示王维诗意图),小溪水在哪里流淌着?(抽生)画家还在山林里画了哪些景物?(示范:植物,人,石头)
师:除了画家画的这些景物,我们还可以在小溪边添加哪些景物呢?(抽生并示范)
师:小溪水遇到石头,会怎么流呢?(抽生并示范错误画纠正)
小溪水可以从石头旁边流过,也可以从石头下面流过(示范)
师:我们把这幅画小溪水的部分放大,把水流的线条标的更清楚了。哪里水流的急,哪里水流的缓?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并说明原因。(抽生)
师:最后看一看齐白石老人画的小溪水,这幅画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所以齐白石老人画了几只小蝌蚪,他们穿过急流,你们猜小蝌蚪会去哪里找他们的妈妈?(池塘)我们也可以在水里画几只小蝌蚪,他们顺着急流游到了平静的池塘里找到了他们的妈妈。(示范)
师:小溪里除了画小蝌蚪,还可以画哪些其他小动物?(抽生并示范)
师:你们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就画好了,那你们觉得我的画需不需要涂上颜色?不需要涂上颜色,因为我们今天画的是线描画。
3.欣赏同龄孩子作品。
师:看了画家的作品,我们再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画的小溪水。
(欣赏并讲解:1.单色和多色表现溪水。2.蚂蚁过河的故事。3.下雨天雨水落在小溪里会出现一圈圈水纹)。
三、表现。
1.建议:用线描的方式表现流动的小溪水(直接用水彩笔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
以“潺潺的小溪水”绘画作品展示的形式展示作品。
五、拓展。
生活中应多走进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示范结束后完成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反思:1.这节课除了对小溪的观察欣赏感受溪水的清澈恬静,意在通过了解有关小溪的知识,欣赏名家大作,培养学生用线调的组织来表现溪水的急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线条的疏密,长短,曲直表现溪水的急缓可能比较难理解,所以通过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巩固。课堂上应着重抓住教学重点,在线条上多花时间,而我在每一部分都讲的比较平均,需要反思。2.抽学生上台来画一画溪水的急缓,可以每一组请一位同学上台画不同形态的小溪,比如溪水从高处流下的样子,溪水从左往右流该怎么画,这样表现的形态更丰富一些。
3.示范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在学生画之前,应询问他们的想法,例如: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故事?这样学生最后的作品不会都和我画的一样。4.点评学生作品时,没有把重点放在表现小溪的线条上。5.蝌蚪应该从上游游下来,所以青蛙不会在下游,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6.小溪水遇到石头会绕过去,那么遇到其他障碍物也会饶过去或者从下方流过,由于没有讲,学生把线条画在了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