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原理和一般构成条件; 
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抓住氧化还原反应是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原理和一般构成条件。 
难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生活中常用到电池,电池怎样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呢? 
[学海导航]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原理探究 
分组进行下列实验并完成表格 
实验1 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 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再同时插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 在锌片和铜片之间连接一个电流计后,再同时插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锌片上_____________。 
铜片上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说明金属活动性性:Zn________Cu。 
实验2 
锌片上_____________。 
铜片上_____________。 
实验3 
铜片上_____________。 
-412751206500 
实验4 
电流计指针________。 
产生了_____________。 
原电池的定义:我们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为原电池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以Zn、Cu原电池为例 
项目 
Zn 
Cu 
电极反应 
电子得失 
反应类型 
电极性质 
总反应 
能量转化 
(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必须是_______________溶液; 
2.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相对较___________的金属为负极,另一个相对较__________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为正极。两个电极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一起,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去。 
3.能自发地发生_____________反应。 
4.形成闭合回路。 
说明:①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基本条件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在四个基本条件当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核心; 
②判断某装置是否为原电池,要以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为判断标准,不能仅凭装置的外形下结论; 
③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进行原电池设计的基本依据。 
①下列哪些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并写出电池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一分析不能构成原电池的装置的原因。 
②把a、b、c、d 4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极上产生大量气泡;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b、d相连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③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因蛀牙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不料后来,她又因为车祸掉了一颗牙,为了显示她的富有,她装了一颗黄金假牙。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更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她解决吗? 
(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金属的腐蚀及防护 
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总反应 
296862517526000190436517526000铁锈的形成:Fe(OH)2 Fe(OH)3 Fe2O3 
[精练反馈] 
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 
2.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 
①铝合金是正极 ②铝合金是负极 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3.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 
4.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5.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的是水,铁圈和银圈直接相连,在接头处用一根绝缘细丝吊住,并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两圈仍保持平衡 B.有气泡产生,两圈摇摆不定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6.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 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________(“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