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统编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你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自由朗读课文,用“ ”圈出要求会认的字,用“ ”标出要求会写的字,并给段落标上序号。
2.对照老师的标注,检查是否标注清楚了,再把标出的生字读一读。
1
2
3
4
5
把画出的生字读一读。
量 一 大 树
冲 象 官 四 子
画 为 重
cáo
chēnɡ
yuán
gēn
zhù
yì
lùn
zhònɡ
ɡǎn
chènɡ
kǎn
xiàn
zhǐ
liànɡ
曹操
天曹
大秤 秤杆
cáo
chēnɡ
日上曲绕梁
“和”左边,“你”右边,分量不轻“称” 半天。
曹
称
队员
官员
一根
根据
yuán
gēn
张口是宝贝
有板有眼,
各占一半。
员
根
zhù
yì
柱子
铁柱
议论
提议
往来无人
立树前
仗“义”执言(讠)
议
柱
lùn
zhònɡ
议论
论文
重要
举重
言及昆仑山
有缘千里来相会
论
重
ɡǎn
chènɡ
一杆 笔杆儿
秤砣
秤杆
禾平相处
杆
秤
昨夜灯前见
kǎn
xiàn
砍树
砍柴
画线
直线
欠在石旁
纸上得来终觉浅
砍
线
zhǐ
liànɡ
停止
阻止
重量
大量
上多一竖
一日千里
止
量
曹
称
员
柱
根
重
论
秤
议
止
杆
砍
线
量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称
chēng
结构:左右
组词:称象 自称
部首:禾
笔画:十
左窄右宽
右边的撇和点要穿插到边的的禾木旁中
柱
zhù
结构:左右
组词:柱子 柱石
部首:木
笔画:九
最后一笔捺从撇的上半部分起笔,要舒展修长。
“主”的最后长横穿插到木字旁右下方。
左窄右宽
底
dǐ
结构:半包围
笔画:八
部首:广
组词:底层 底下
落笔比第一横长,斜钩舒展,与边的撇平衡
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略倾
杆
gǎn
结构:左右
组词:笔杆 杆子
部首:木
笔画:七
右边长竖比左边木字旁的竖略低
“干”第一横比木字旁的横略高
秤
chèng
结构:左右
组词:秤杆 称秤
部首:禾
笔画:十
右边“平”的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穿插到禾木旁的点的右上方
右边长横比左部禾木旁的竖略低。
,
做
zuò
结构:左中右
组词:做秤杆 做衣服
部首:亻
笔画:十一
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一些
“攵”的长横穿插到“口”的下方,捺要舒展。
易错提示:不要写成文了哟!
岁
suì
结构:上下
组词:岁月 周岁
部首:山
笔画:六
“山”要写得扁一些
“夕”横撇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第五笔的撇要拉长舒展
站
zhàn
结构:左右
组词:站起 站立
部首:立
笔画:十
立字旁的提要写得短
右下的“口”要写得稍大一些
船
chuán
结构:左右
组词:轮船 船只
部首:舟
笔画:十一
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些,注意右边不出头
右部的竖弯,不带钩。
然
rán
结构:上下
组词:然后 当然
部首:灬
笔画:十二
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笔稍大一些。
易错提示: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自读课文,思考: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
曹操和官员及曹冲之间发生的故事。
1.给加点 的字 选 择 正 确 的读音,用“√”标出。
ɡěi jiā diǎn de zì xuǎn zé zhènɡ què de dú yīn yònɡ biāo chū
2.看 拼 音,写 词语,注 意不 写 错 别字。
kàn pīn yīn xiě cí yǔ zhù yì bù xiě cuò bié zì
zhù zi
shuǐ dǐ
zhàn lì
suì yuè
rán hòu
柱 子
水 底
站 立
岁 月
然 后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 把大象的“腿”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象的高大。
看大象
一堵墙
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_______________,鼻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______。
两把大扇子
一个长长的钩子
一根小小的辫子
积累练笔
用“ …… 像……” 写句子。
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上。
红红的太阳像小孩的脸蛋。
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找出文中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说说为什么他的称象办法不好?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对话时,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语气。
想办法
用称秤
力气不够
提不动
行不通
曹操:直摇头
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哪几歩?这种办法好在哪里?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我有个办法。”
称大象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第三步:
=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
画线是为了标记出船身下沉的位置,石头装到船下沉的地方是因为石头的重量与大象的重量相同。
( )赶象上船。
(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在船舷上做记号。
( )称石头的重量。
读第4 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1
3
2
4
曹冲称象的过程: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这是课后第3题哦!
.
. .
第一组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和第一句相比强调曹冲的年龄小, 只有七岁。
第二组句子:第二句用上“到底”在疑问句中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哥哥才比我大一岁。 你到底有几本漫画书啊?
·
·
·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说一说:从“微笑着点了点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微笑着点了点头”与前文的“直摇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曹操对曹冲的办法非常满意。
小组合作讨论:你还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吗?
可以把石头换成人或走动的动物,这样就不用把石头搬来搬去,效率更高。
曹冲称象的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这样才能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对比手法
概念:对比,即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式加以描述或说明的方法。
作用:运用对比的手法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 达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曹冲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是他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结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句式,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让我们养成勤观察、爱动脑的好习惯吧!
大 象
大象大象,鼻子长长。
用它吸水,用它抓糖。
会做游戏,能抓痒痒。
大象大象,鼻子长长。
我们唱歌,它打拍子。
我们集合,它摇铃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曹操)
本文通过写曹冲小时候想出等量置换的办法称象的故事,体现了曹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同时告诉我们:遇事只有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照 样 子,加 偏 旁,变 成 新字再组词。
主→ ( 圆柱 ) 干→ ( )
占→ ( ) 夕→ ( )
尔→ ( ) 故→ ( )
zhào yànɡ zi jiā piān pánɡ biàn chénɡ xīn zì zài zǔ cí
杆
秤杆
站
车站
岁
岁月
称
称号
做
做梦
二.连 一连。
lián yi lián
一杆
大树
大秤
大船
线
大象
一艘
一条
一头
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