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句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五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句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5 15: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十五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句式
超级预测
知识预测
1.“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辩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考查修辞手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考生能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2009年辽宁卷考查了比喻、比拟,江苏卷考查了排比,宁夏·海南卷考查了夸张、比喻、拟人,四川卷考查了比拟、比喻、排比,安徽卷、湖南卷考查了对联(对偶),2010年修辞仍是考查的热点。21世纪教育网
2.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它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近几年来已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仿写的句式,从修辞的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从句式角度看,主要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2009年全国卷、重庆卷、辽宁卷、江苏卷、山东卷、宁夏卷、湖北卷、四川卷均涉考,预计2010年个别省份仍会考查。21世纪教育网
能力预测
D级,表达应用。
1.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手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手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2.仿用句式能力考查是多方面的,把握语境,理解仿写对象的结构和含义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赋分预测>
1.对修辞的考查,一般以主观题型出现。赋分为4。6分,2010年将保持不变。
2.仿用句式多以主观表述的形式出现,赋分为4~7分,2010年将保持不变。
题型预测)
一、修辞
题型1客观题
[例1] (2009湖南,5)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21世纪教育网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21世纪教育网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21世纪教育网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知识,可从对仗、结构、平仄三个方面来分析。c项“鲲鹏展翼”与“秋月芙蕖”结构不同,可首先排除。B项“荷花”为偏正结构,而“芙蕖”为联绵词,二者所指物同,故可排除。D项“松竹”为并列结构,所指为二物,也可排除。
[答案] A
题型2主观题
[例2] (2009四川,20)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基本句式和修辞要求,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
[答案】 (5分)(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二、仿用句式
题型l嵌入式
[例1] (2009重庆,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应保留“尊重……所以……,……所以……”的句式,注意顶针的修辞手法。
[答案] (4分)(示例)尊重别人所以不戏耍,不戏耍所以有恭肃;尊重自然所以不破坏,不破坏所以有回报。
题型2命题式
[例2] (2009全国l,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21世纪教育网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旬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的能力。除需注意句式特点及排比的要求之外,还应注意三个分句的层递关系及分句内部的词语如“工作”“机会…‘争取”的内在语意联系。
[答案] (示例)(1)昨天是追不回的,有无价值,看你如何反思;今天是等不得的,有无意义,看你如何珍惜;明天是想不来的,有无着落,看你如何设计。(6分)
(2)时间是不会停止的,有无价值,看你如何利用;青春是不能浪费的,有无意义,看你如何抉择;人生是不可虚度的,有无境界,看你如何拼搏。(6分)
超值储备
知识能力储备
一、修辞
《考试大纲》限定考查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这九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及特征要准确理解和掌握。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2)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她尽管老了些,但脸色还透着一种红润,眼睛还像先前那样明亮。(作比较)
云朵那么低,像是快要掉下来了。(表夸张) 21世纪教育网
读完那本《草房子》,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我们班最近涌现出了许多好人好事,像张文拾金不昧,像李玲关心老人等。(表列举)
(3)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一般、像……一样、像……似的、如同……一般”等联结。
例如: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是一个涨满了的小小的帆,帆
下带着尖底的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成、变成、是、就是、成为、等于”等联结。
例如: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注意: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
例如: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黑夜”和“白天”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21世纪教育网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
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④博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明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荷花的美)
2.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
(1)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让无生命的事物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21世纪教育网
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有无数用来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睡”是有生命能人或者动物的行为)
假若是孤行者,就可以听到草棵、树叶被风吹折的声音,听到各类小虫的绵绵情话。(这里赋予小虫以人的思想情感,把它们的叫声比作人的“情话”)
(2)拟物:拟物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例如:所以诗人在冬夜,只会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蛰伏”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人当做动物来写) 21世纪教育网
三月的微风像一只小猫一样舔舐着我的脸颊,弄得我浑身痒酥酥的。(“舔舐”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风当做动物来写)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1世纪教育网
3.借代
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可分为以下五种。
(1)特征、标志代本体: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的名称。
例如:“你先猜猜,你们的英雄战士‘北京’,也就是薛凯华烈士……”高干事非常神秘地望着我,“你猜他的爸爸是谁 ”(这里是用薛凯华的籍贯“北京”代指薛凯华)
(2)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的名称。
例如:
方鸿渐从此死心不敢妄想,开始读叔本华……(这里是用;叔本华代指他的作品)
(3)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
例如: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胜利。又将为血泊所淹没。中国往何处去 (具体的“血泊”代指抽象的战争)
(4)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事物。21世纪教育网
例如:春天,树木开花了,是晴朗暖和的天气,早晨大路上还充满了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代指穷人) 21世纪教育网
(5)结果代原因:用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
例如:林先生早已汗透棉袍。虽然累得那么着,林先生心里却很愉快。(“汗透棉袍”是累的结果)
4.夸张
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可分为以下三种:
(1)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例如:母亲已经哭得再哭不出声,几天时间老了几十年。
(2)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21世纪教育网
(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例如:瑞雪兆丰年。看着这漫天飘舞的雪花,大家已经看到了来年的好收成。
5.对偶
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问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2)对偶的种类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21世纪教育网
正对:上下旬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21世纪教育网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发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数、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某些方面可稍有出入,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2)排比的种类21世纪教育网
①成分排比。21世纪教育网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甘露。
②句子排比。21世纪教育网
例如:朋友们,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着的创造,到处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7.设问
设问就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可分为以下三种。
(1)提问,自问自答。
例如: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2)激问,表面问而不答,而答案就在问题的反面。
例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悬问,因疑而问。
例如:朋友,在你人生的旅途中,已跋涉过几多道路
8.反问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往往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可分为以下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a.你可以说它是中国人走向现代的起点,但是,哪一个族走向现代时的步履会像在上海那样匆促、慌张、自怯、杂乱无章
b.如果不是在社会主义新中国,不是遇到这样的好总理,那会有这种事!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21世纪教育网
二、仿用句式21世纪教育网
仿用句式即仿句造句,此类高考题设计精巧,形式多样,常常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这类题综合性强,重在考查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这是备考的重点。例如:
(2009全国Ⅱ,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7分)
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仿用能力,重点把握要求,尤其是修辞、句式或字数的限制。
[答案] (7分)(示例)朋友不必博学多才,知心就好;居室不必金碧辉煌,舒适就好;生活不必高雅多彩,自愉就好。(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有文采给1分)
方法技巧储备
一、修辞
方法:
1.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首先要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理解其构成特点,如比喻分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排比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句;也包括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修辞效果。21世纪教育网
2.注意培养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采用仿照例句,续写运用特定修辞手法的句子,而常要求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仿写比喻,关键是找出准确的喻体。而在寻找喻体的过程中,能否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尤其是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能力。
3.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这话很有道理。比如与人交流,需要说和听;看电视、看广告,需要听和看。在其中不时可以发现一些很准确的语言、很形象的比喻、很深刻的道理,这些都可以提高修饰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技巧:
考生一方面要掌握常见修辞的要点,另一方面要用掌握的知识去判断修辞的运用是否准确,并且在语言表达时灵活运用修辞,以便取得更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1.运用比喻时,必须注意:①并不是使用“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像”用在句中,有时表推测,有时表列举,有时表比较,有时表想象。②比喻的目的在于形象、生动,所以喻体的选择除了应与本体有相似性外,还要注意通俗易懂。本体和喻体两者离得越远,比喻越容易出彩。③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含义,是临时的。比喻义是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是词本身所固有的。
2.借代的常见类型有:特征代本体,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等等。借代和借喻的区别方法主要有:①看重在相关性还是相似性,重在相关的是借代,重在相似的是借喻,借喻还可以改为明喻。②看其所处的位置,一般地说,作主语的是借代。
3.比拟是指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前者是把物当人写,后者是把人当物或把物当物写。在运用的词语上,比喻的本体、喻体是名词、名词性短语、主谓短语,比拟则大都由动词、动词性短语体现。21世纪教育网
4.夸张是为达到某种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有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一般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等,其作用主要是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加深印象。运用夸张要注意合乎情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依据,如“一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架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一个洲”,该旬的夸张便是脱离实际且不合理。21世纪教育网
5.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一般分正对、反对、串对(也叫流水对,其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对偶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多做对句练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语文功底的加深。21世纪教育网
6.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短语之间、分句之间,均可构成排比。需要注意的是,用来构成排比的内容不能重复,不能互相包含,下面这个句子就显得不妥:“四年来,这个青年不计报酬,不比待遇,不讲条件,一心一意搞好本职工作。”我们来分析一下,“报酬”“待遇”都是指工资福利,而“条件”又包含前两者。
7.设问和反问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①设问的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的答案在问句之内。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近几年来,修辞的考查一直与仿写句式结合起来,解题的第一步是分析判断例句的修辞特点,只有这样,仿造的句子才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二、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就是根据特定的语境,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要求与原句“神形皆似”,这就在审题、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含义和结构等方面有特别要求。
1.审题。注意题干的下列要求:
(1)题型要求。明确是嵌入式仿写还是续写式仿写,是命题式仿写还是开放式仿写。
(2)修辞要求。明确比喻还是排比、对偶、对比、反问等。
(3)音韵、照应等其他要求。
2.分析例句。要弄清参照对象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句与参照句意义一致。
(2)注意原旬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特别是冒号)。21世纪教育网
(3)注意原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原旬的用词特点,如用词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
(5)注意分析原句语境,分析原句内部组合关系以及与仿句的衔接照应;品味或体味其中的感彩,注意原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不可搞错褒贬。
(6)分清原句表达方式的类型。如果属于议论性的句子,则应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和把握材料的共性;如果是描写性的句子,就要注意语言表达与修辞的结合,以及修辞格的规范。
3.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一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易混易错储备
一、修辞
(一)比喻和比拟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如“嘎子竖起耳朵听”不必说出嘎子像哪种动物那样“竖起耳朵”;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二)拟人和拟物
比拟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不少同学能准确地辨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对拟物却往往辨析不出来,有时甚至把两种修辞手法混淆了。其实,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而拟物则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例如: j
①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拟人)
②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③他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拟物)
这里应特别注意把甲物当做乙物描写的拟物方法。例如:21世纪教育网
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颈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满一车河沙。
这里把挖土机当做动物描写,赋予它动物的特征,而不是让它具有人的感情、动作,所以,我们不能将它和拟人混淆了。21世纪教育网
(三)明喻、暗喻和借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暗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明喻、暗喻的区别是:明喻的比喻词是“像”“仿佛”等,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变成”等。
例如: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 21世纪教育网
②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暗喻)
③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借喻,“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四)借代和借喻
借代和借喻都是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的本体都不出I现,所以二者很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是:
1.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而构成借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例如:
①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
②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
“歪嘴巴”是那个人长相上的特征,与所代的人有关联,是借代;而“寄生虫”与本体之间并无关联,只是某人不劳而食,和“寄生虫”有相似之处,所以它是借喻。
2.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红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等。
3.借喻可换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如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五)对偶和对比
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特点是对立,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比)
2.对偶句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主要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如何。21世纪教育网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问题。 .
(六)反问句和设问句
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有时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是:
1.反问句是从反面提出问题,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它的字面内容和句意正好相反,句子的语气较强;设问句是从正面故意提出问题,自问自答,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语气较弱。21世纪教育网
2.反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来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句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3.设问句后都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也可用叹号。
二、仿用句式
1.话题脱离
(2008宁夏·海南)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6分)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修辞的能力。解答此题,务必要扣住“机遇”这一话题,否则就会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有些考生对“以‘机遇’为话题”视而不见,把答案写成“幸福对于……”等,明显脱离了话题。
[答案] (示例)机遇对于聪明的人是一只助推器,对于勤奋的人是成功的桥梁,对于懒惰的人是一现的昙花。21世纪教育网
2.结构不一
(2008江西)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式(……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贯)(4分) 21世纪教育网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明确要求“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式”“另写一个句子”,有的考生不顾这一要求,写成“山上有了小屋,给登山的人提供了休憩场所,是他们心灵安全的港湾”等,与例句结构不一致,如此作答很难得分。
[答案] (示例)荒地有了人影,好比茫茫无际的沙漠出现了一片绿洲,是单调的画面上一丝美妙的希望。
3.修辞不符
(2008全国Ⅱ)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选用、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严格按题目“语意逐步加强”的要求进行。有些考生写出的答案,构不成排比,而写成对比或比喻,有的甚至只写了两句。
[答案] (示例)一片树叶,是一个生命的水滴;一棵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21世纪教育网
4.格调不高
(2008四川)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课文和课外阅读知识的积累,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的内容。还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中,写出两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有些考生答题时,只注重仿写句子的“形似”,忽视仿写句子的内容要求,而写出格调低下的句子,如“从希特勒学得独裁者的性格”等。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荒诞 卡夫卡《变形记》的痛苦绝望。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