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极限 挑战演练(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极限 挑战演练(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2 09: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极限挑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刻度尺的分度值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时(  )
A.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为它的准确程度高
B.选用厘米的最好,在分米和毫米之间,可以兼顾
C.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D.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
2.小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_m??????????°????_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5cm、2.36cm,发现有一次记录错误。则这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43cm D.2.4cm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m
4.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4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
5.2015年12月,兰州市荣_è?·è?????????°????_变化框架公约组织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兰州市获得这一奖项,主要在于以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创新和突出成效。2015年,兰州市空气质量新标达标天数252天,全年排名稳定退出全国重污染十大城市行列。2016年兰州市力争环境空气PM10、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省政府目标值之下。PM2.5又称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6.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为此,四位同学提出测量时间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C.某次闪电时,按照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D.按照选项A的方法,测量三次闪电对应的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7.有一把在0℃准确的钢直尺,_??¨?????¨20???_环境中测量甲铜棒的长度得l1=1米,在﹣20℃环境中测量乙铜棒长度得l2=1米,设0℃时甲乙两棒的长度分别为l′1,l2′,则正确的判断是(  )
A.l′1<1米,l2′<1米; B.l′1>1米,l2′<1米;
C.l′1<1米,l2′>1米; D.l′1>1米,l2′>1米
8.如下表所示_???????°??????????_在探究摆的等时性过程中,记录了以下数据。经过推理可知,若要使摆的周期恰好为1.5秒,还需要研究下列哪一种情况(  )21·cn·jy·com
摆线长度l(厘米) 60 45 30
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秒) 18.6 13.4 11.8
A.l>60厘米 B.45厘米<l<60厘米
C.30厘米<l<45厘米 D.l<30厘米
二.填空题(共3小题)
9.如图1所示,要正确测出_??????A???é?????_,应选   (选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   。如图2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
10.在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圆筒的直径为   cm,在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11.有一把刻度尺是用_é???±?????????????_的,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非同种材料做成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2.小明了解到用刻度_?°??????????é?????_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_20cm???é??_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
(2)他重新设_è???????????????¤?_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   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作用。如图所示当铜棒受热长度增加时,指针如何变化?   。(“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或“向右移动”)
(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3.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物理课本宽182.5   ;
(2)同学们观看了一场电影花费的时间可能是2   ;
(3)一张纸厚度0.09   。
14.(1)_??????1???é?????_体的长度,眼睛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体的长度是   cm。
(2)如图2,机械手表所示的时刻是   。
15.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_é?????é??è???¤????_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极限挑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刻度尺的分度值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时(  )
A.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为它的准确程度高
B.选用厘米的最好,在分米和毫米之间,可以兼顾
C.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D.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
【分析】(1)首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
(2)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
(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量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
【解答】刻度尺的精确度_??±????°??????????_决定,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在选择刻度尺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只要满足实际需要就可以,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选取刻度尺时对量程和分度值的要求,大部分测量仪器都需要按此要求进行。
2.小李利用最小分度值_???1mm??????_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5cm、2.36cm,发现有一次记录错误。则这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43cm D.2.4cm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_é????????è????°è??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
【解答】(1)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6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
(2)物体的长度≈2.36cm
故选:A。
【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m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时间单位代表的时间长短的正确理解,解此类题目需要学生经常进行一些有关时间活动的测量,并记忆一些常见活动所用的时间。
【解答】A、较快速度读书,1min大约能读300个字,故A不正确;
B、健康人的脉搏1min大约跳动70次,故B正确;
C、人们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s~5s,故C不正确;
D、正常骑自行车1min大约行驶150m~300m,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时间的估测相对较难,需要同学们经常进行一些有关的测量活动。
4.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4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次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5.2015年12月,兰_?·????è??è?·è?????_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兰州市获得这一奖项,主要在于以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创新和突出成效。2015年,兰州市空气质量新标达标天数252天,全年排名稳定退出全国重污染十大城市行列。2016年兰州市力争环境空气PM10、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省政府目标值之下。PM2.5又称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分析】根据对PM2.5含义的掌握作答。
【解答】环保学规定:PM2.5是空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细小颗粒物。
故选:D。
【点评】以社会关注的PM2.5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6.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为此,四位同学提出测量时间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C.某次闪电时,按照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D.按照选项A的方法,测量三次闪电对应的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分析】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_??????é???????????_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记下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21cnjy.com
【解答】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符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不合题意;
C、B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按照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也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D、闪电每次可能会_?????°??¨?????????_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利用这个知识测距离的方法,注重了知识应用的考查。
7.有一把在0℃准确的钢直_?°??????¨?????¨2_0℃环境中测量甲铜棒的长度得l1=1米,在﹣20℃环境中测量乙铜棒长度得l2=1米,设0℃时甲乙两棒的长度分别为l′1,l2′,则正确的判断是(  )
A.l′1<1米,l2′<1米; B.l′1>1米,l2′<1米;
C.l′1<1米,l2′>1米; D.l′1>1米,l2′>1米
【分析】根据物体热涨冷缩的性质,铜棒的热膨胀系数比钢尺的要大的角度分析解答此题。
【解答】(1)钢尺与铜棒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铜棒的热膨胀系数大,即升高相同的温度,
相同长度的铜棒比钢尺的伸长量大,降低相同的温度,相同长度的铜棒比钢尺缩小的长度大。
(2)在20℃时用钢尺测的甲铜棒的长度l1=1m,在0℃时,由于温度降低,钢尺与甲铜棒都变短,
但甲铜棒长度的减小量大于钢尺的长度的减小量,则用钢尺测得的甲铜棒的长度l′1<1m;
(3)在﹣20℃时用钢尺测的乙铜棒的长度l2=1m,在0℃时,由于温度升高,乙铜棒与钢尺的长度都增加,
但乙铜棒长度的增加量大于钢尺长度的增加量,所以在0℃时用钢尺测得的乙铜棒的长度l2′>1m。
故选:C。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的基本测量_?·???·???è????????_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本题考查了温度度刻度尺的影响,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如下表所示,_????°????????????¨_探究摆的等时性过程中,记录了以下数据。经过推理可知,若要使摆的周期恰好为1.5秒,还需要研究下列哪一种情况(  )
摆线长度l(厘米) 60 45 30
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秒) 18.6 13.4 11.8
A.l>60厘米 B.45厘米<l<60厘米
C.30厘米<l<45厘米 D.l<30厘米
【分析】分析表中实验数据,计算出摆在三种长度下,摆动一次的时间,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摆长为60cm时,摆的周期T1==1.86s;
摆长为45cm时,摆的周期T2==1.34s;
摆长为30cm时,摆的周期T3==1.18s;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若要使摆的周期恰好为1.5秒,摆长约应在45厘米和60厘米中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摆长,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摆长与周期的关系即可正确解题。
二.填空题(共3小题)
9.如图1所示,要正确测出_??????A???é?????_,应选 甲 (选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 2.05cm 。如图2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3min4.4s 。21·世纪*教育网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损;③分度值是多少;
(2)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_è?????é?¨??????é??_;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1)乙刻度尺的测量的始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而是在零刻度线的左侧,故乙放法错误;
甲图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6.05cm﹣4.00cm=2.05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_min???é?????_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www.21-cn-jy.com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_????°?????????????_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4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4.4s。21*cnjy*com
故答案为:甲;2.05cm;3min4.4s。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_??????????????¨???_法和读数、停表的读数方法,中学物理中有很多测量仪器,不同仪器使用方法不同,但首先都需要看清它的量程与分度值,刻度尺是需要估读的,这一点区别于其它仪器,应特别注意。
10.在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圆筒的直径为 1.00 cm,在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228.7 s。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_è?????????????????_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圆筒左侧与2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2.00cm,右侧与3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3.00cm,
圆筒的直径:d=3.00cm﹣2.00cm=1.0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_min???é?????_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5min=21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8.7s,即秒表的读数为210s+18.7s=228.7s。
故答案为:1mm;1.00;228.7。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_?¤???????é???·???·_,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1.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_?±????????????????_,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非同种材料做成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_???è????·??????é??_度变化的判断。由于该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大,因此在严冬季节用该材料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尺的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
【解答】由于该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明显,在严冬季节由于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故答案为 偏大。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该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很明显,依据尺的热胀冷缩特性,判断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的微小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2.小明了解到_??¨???????°???????_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_??¤????????¨??????_,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 。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_???????????????é??_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 指针示数变化 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放大 作用。如图所示当铜棒受热长度增加时,指针如何变化? 逆时针转动 。(“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或“向右移动”)
(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有关 。
【分析】(1)一般测量工具不能测量微小变化量,必须通过精密仪器或特殊实验进行放大测量;
(2)当物体发生微小变化时,要准_?????¤????????????_关系,必须将其微小变化进行放大,通过放大后的变化反应其变化量的大小;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微小放大法”、“类比法”等,根据不同实验选择不同实验方法;
(3)根据提示分析探究的问题。
【解答】
(1)由于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而简单刻度尺的分度值太大,因此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
(2)由于物体因热胀冷缩出现的微_?°????????????????_量,通过本题实验的改进,将微小的变化放大,通过指针示数变化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所以小奕的研究方案运用了微小放大法;当铜棒受热长度增加时,带动指针沿逆时针转动;
(3)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物体的自身长度、温度的变化大小等)有关。
故答案为:(1)_??¤???é???°?é?????_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2)指针示数变化;放大;逆时针转动;(3)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有关。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刻度尺分度值的物理意义以及微小放大法的应用范围。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3.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物理课本宽182.5 mm ;
(2)同学们观看了一场电影花费的时间可能是2 h ;
(3)一张纸厚度0.09 mm 。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
(1)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25cm=182.5mm左右;
(2)同学们观看了一场电影花费的时间可能是2h;
(3)一般纸张的厚度在90μm=0.09mm左右。
故答案为:(1)mm;(2)h;(3)mm。
【点评】一个数据在数_??????????????????_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14.(1)如图1测量物体的长_????????????è§????_正确的是 B (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物体的长度是 2.45 cm。
(2)如图2,机械手表所示的时刻是 10:09:35 。
【分析】(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2)根据手表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所指的位置读出此手表显示的时间。
【解答】(1)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
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1mm???0._1c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45cm,物体的长度L=2.45cm;
(2)由图知:手表上最_?????????é????????_针,指示的是10(或22)点;较长的是分针,指示的是9分;最长的是秒针,指示的是35秒,所以此时的时刻为10(或22)h9min35s,记作:10:09:35;
故答案为:(1)B;0.1;2.45;(2)10:09:35。
【点评】时钟和刻度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应该熟练掌握其读数方法。
15.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A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3.40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_è????????é?????é??_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26.42cm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26.00 cm。
【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
【解答】
(1)读图可知,B刻度尺在_è????°??????è§????_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B是错误的,A是正确的。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L==26.00cm;
故答案为:
(1)A; 3.40;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cm;26.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计算、以及对误差进行分析的方法。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21世纪教育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7/16 0:02:08;用户:蒙老师;邮箱:sxxjy100@xyh.com;学号:23071151【来源:21cnj*y.co*m】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