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0.光的直线传播极限挑战演练(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0.光的直线传播极限挑战演练(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2 09:4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光的直线传播极限挑战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2.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_??????????·?è?????_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_??????è???????????_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A.照射情况不变 B.照射距离变短
C.灯光离开路面向上 D.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4.下面哪一组中的物体都是光源(  )
A.太阳和月亮 B.太阳和地球
C.月亮和萤火虫 D.太阳和萤火虫
二.填空题(共4小题)
5.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_?????????é??é?????_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正在发光的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填序号)
6.2016年3月10日天空出现_????????¨é????????_全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位于中间位置的是   (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版权所有:21教育】
7.小明按课本提示在易拉罐底部开一小孔自制了如图所示简易针孔照相机,它的原理是
   ,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会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   (彩色/黑白)
   (实/虚)像。
8.晚上从远处看烟花,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说明在空气中,光速   声速,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9.如图所示,找一_??????????????????_,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此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4)小明说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他的说法是    (对,错)的。
(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其实是   。
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1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_??????????????????_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   、   、   像;21*cnjy*com
(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的像。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1.如图所示,S1、S2为两点光源,M为屏,作出光照射在屏上最亮的区域。
10.光的直线传播极限挑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分析】知道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但难以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这种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
【解答】因为_??????????????????_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际直线表示,即光线,所以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故C正确,D错误。
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所以能发光,但不是射出光线,故A错误,
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故B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模型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
2.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_?·?è??????°???????_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的光被灯笼遮_???????????¨???è??_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灯笼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吸顶灯的面积较大,所以在灯笼影子的边缘是光线较暗的半影区,中间是没有光线的全影区,半影区与全影区没有明显界限,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影子考查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要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_è?????????????????_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A.照射情况不变 B.照射距离变短
C.灯光离开路面向上 D.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夜间行车出现弯道时,由于汽车发出的光柱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汽车发出的灯由路面中间移到路侧。
故选:D。
【点评】夜间行车如_è?????????????????_然消失不再出现,可判断前方有路口或弯道;如远光灯光线左右大幅度摆动,可判断前方是弯曲道路;如远光灯光线上下浮动可判断前方是坡路。
4.下面哪一组中的物体都是光源(  )
A.太阳和月亮 B.太阳和地球
C.月亮和萤火虫 D.太阳和萤火虫
【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太阳、萤火虫自身能发光,所以太阳、萤火虫是光源;
月亮自身不能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地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判定,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光源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5.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_é??é??????????????_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正在发光的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②③④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①⑤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⑥ 。(填序号)
【分析】(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都是天然光源;烛焰、电灯、蜡烛等都是人造光源。
【解答】太_é?????è??è????????_,萤火虫尽管发光很微弱,但本身也能发光,蜡烛的火焰本身也能发光,这些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宝石也是反射光,电影银幕也是反射光,这些不是光源。太阳、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⑤;⑥。
【点评】本题考_??????????????????_的区分,辨别物体是否为光源,关键是看这个物体是本身会发光,还是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同时还要会区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6.2016年3月10日_?¤?????????°??????_全食。日全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位于中间位置的是 月球 (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被月球部分遮挡,就会形成日食;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月球。
【点评】本题考查日食的成因,属于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考查。
7.小明按课本提示在易拉罐底部开一小孔自制了如图所示简易针孔照相机,它的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会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 彩色 (彩色/黑白)
 实 (实/虚)像。
【分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会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彩色实像。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彩色;实。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像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目。
8.晚上从远处看烟花,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说明在空气中,光速 大于 声速,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 振动 而产生噪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1)总是先看见烟花后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炮竹声是炮竹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故答案为:大于; 振动。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以及光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9.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_????????¨é???????¨_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此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较黑暗,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4)小明说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他的说法是 错  (对,错)的。
(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其实是 太阳的像 。
【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2)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
(3)小孔成的像受到外界光线强弱的影响;
(4)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5)沿直线传播的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据此解答。
【解答】(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D;
(3)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
(4)小孔成像中,若物_?????°??????è·????_大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缩小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小于像到孔的距离,成放大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等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等大的像,所以小明的说法是错的;
(5)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时,会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在树下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圆形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像。
故答案为:(1)实;光的直线传播;(2)D;(3)较黑暗;(4)错; (5)太阳的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现象,考查了成像原理、性质和像的变化规律,考查角度全面、新颖,是一道好题。
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1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三个小孔和蜡烛在一条直线上 ;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_??????????????????_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膜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 倒立 、 缩小 、 实 像;
(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太阳 的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据此分析回答。
(2)(3)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当三个小孔与烛焰、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就能看到后面的蜡烛。
(2)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实际是利用了小孔成像,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所以圆形的光斑实质是太阳的实像。
故答案为:(1)三个小孔和蜡烛在一条直线上; (2)膜; 倒立; 缩小; 实;(3)太阳。
【点评】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和照相机的应用,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1.如图所示,S1、S2为两点光源,M为屏,作出光照射在屏上最亮的区域。
【分析】屏上最亮的区域就是光照强度最强的位置,由此入手来分析此题。
【解答】点光源S1S2发出的光线经过两个小孔后都要射到屏上,光线最多的地方就是最亮的区域。
由此可得,图中屏上画斜线的区域即为最亮的区域。
【点评】通过光沿直线传播,确定点光源经过小孔后的照射区域,从而可以确定两者的重合部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21世纪教育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7/16 0:32:30;用户:蒙老师;邮箱:sxxjy100@xyh.com;学号:2307115121cnjy.com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