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知识回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
你在哪儿看到过细菌和真菌?
想一想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真
菌
真
菌
破伤风——
伤
寒——
肺结核——
鼠
疫——
霍
乱——
肺
炎——
“凶手”是谁?
破伤风杆菌
伤寒杆菌
结核杆菌
鼠疫杆菌
霍乱弧菌
肺炎双球菌
细
菌
大肠杆菌
人的每1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表面大约含有1—10万个细菌。
胃肠道是细菌的“大仓库”
。这里共生着500-1000种1000万亿个细菌总重量超过1.5公斤。肠道细菌80%以上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链球菌等。
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呢?
显微镜:细菌都很微小,大部分真菌
个体很小,镜下才可看清结构
肉眼:
1.大型真菌
(
多个细胞)
2.菌落
一.
菌落
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无色或白色
较大,霉菌的表面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等
大小
形态
颜色
真菌的菌落
细菌的菌落
二.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1.
配制培养基
2.高温灭菌(冷却)
3.接种
4.恒温培养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
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为什么?
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为什么受潮的玻璃、石头不易发霉
?
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
晒干的种子和潮湿的种子,哪个更容易发霉,为什么?
潮湿的种子易发霉,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滤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天后,发现盐纸片周围只有A细菌生长,B细菌没生长,为什么?
A细菌能在盐水环境中生存
制造无氧环境,使乳酸菌能生活
三.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
生存基
本条件
1.水分
2.适宜的温度
3.有机物
4.有的还需要特殊条件
如:无氧、盐
土壤
空气
水
工农业产品
人体及动植物的体内、体表
极端环境
(寒冷极地,热温泉,深海火山口)
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
无处不在
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室、操场、厕所、楼道、医务室、实验室、土壤、自来水、饮用水、电话听筒、硬币、手机、手指、口腔内部、头发……
一、提出问题:
教室里哪些地方分布的细菌、真菌多,哪些地方分布的少呢?
二、作出假设:
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以及肮脏的地方,存在比较多的细菌和真菌;相反,人流少、空气流通和清洁的地方,细菌、真菌数量则较少。
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三、制定计划:
在教室的不同地点接种后培养,数菌落数量,比较多少。
四、实施计划:
1、制备6个培养基,并高温灭菌。
2、进行接种取样。选择某一时间,把5个培养基分别放置在教室的讲台、窗户、门口、教室中间及垃圾旁,同时取样:5个人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并在上面贴好标签,分别注明日期、时间、静置时间以及检测位置等。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组的结果,用一个未参与以上检测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
3、将上述6个培养基集中放置在室内温暖处培养,一周后,取出培养基观察长出的菌落数目
。
实验数据:
培养基放置的位置
讲台
窗户
门口
教室中间
垃圾旁
对照组
细菌、真菌的菌落数量(个)
8
3
5
11
15
0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垃圾旁的细菌、真菌数量最多,说明这里面的卫生状况最不好;教室中间是人员最集中的地方,细菌、真菌分布也较多;而窗户旁因为空气较为流通,检测到的菌落是最少的,这说明保持空气流通对于减少细菌、真菌的数量有好处。
结论: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和肮脏的地方存在较多的细菌和真菌。
对照组的数据为零,说明所用的培养基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其它外来的污染,增加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从石花菜、江蓠、紫菜等红藻中提取的多糖类胶质。
高压蒸汽灭菌121℃,
15~30分钟
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培养箱或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