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6讲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真题体验
第6讲 │ 真题体验
一、准确、鲜明、生动
1.[2010·广东卷]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第6讲 │ 真题体验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6分)
第6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示例一:合葬化鸟,夜夜相鸣。高一(2)班同学的演绎,给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点染上浪漫的色彩。但面对封建礼教,刘兰芝们的结局只能如此。东汉末年是这样,20世纪30年代还是这样,悲剧在延续。不信的话,请看高二(5)班的同学们为我们演出的《雷雨》。
示例二:感谢高一(2)班的同学为我们再现了美丽贤惠的刘兰芝、痴情执著的焦仲卿,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坚贞和永恒的魅力。但爱情的悲剧似乎还在延续,接下来高二(5)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雷雨》,又要讲述一个和爱情有关,却不仅仅是爱情的故事。
第6讲 │ 真题体验
示例三:感谢高一(2)班的精彩表演。是啊,我们知道,封建传统礼教的一统天下无疑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民主思想和封建传统出现斗争的一部作品。有请高二(5)班为我们带来《雷雨》!
【解析】 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也就是要表达准确、鲜明。串台词需要把上下两个节目巧妙地串联起来。可以考虑两个节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一个是古代爱情悲剧,反映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一个是现代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既然是晚会,语言上需要轻松活泼一些。
第6讲 │ 真题体验
2.[2009·浙江卷] 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50字。(5分)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示例:你拾金不昧,这是对的;但是你把美德当作加分的条件,这是不对的。美德无价,妈妈相信你能一次上交!
第6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准确、鲜明、生动”是大纲地区2008年新增的考点。所谓鲜明,就是表达分明,一点儿也不含糊;所谓得体,就是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表达时要考虑对话者的身份、地位、职业、修养等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横线上补写的内容一是不必说得太含蓄,以免儿子难以领会;二是注意对话者的身份和背景,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性话语,话语中应该有警示性和规劝性意味。根据一定的语境及提示,写出相关内容,使所补写内容与原有内容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要根据题目所给显性要求与语境所给隐性要求(儿子为何分五次,仅仅是加品德分吗?)仔细思考,表达要注意围绕中心,紧扣语境。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又有一定限制性的题目,很能考查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值得重视。
第6讲 │ 真题体验
二、简明
1.[2009·全国卷Ⅰ] 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5分)
第6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示例一: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了巧妙表达。
示例二:展开的书点明读书月活动,书页弧度和中间的圆点正好组成一只眼睛暗示读书,两本展开的书正好组成S代表“沈”,中间的圆点也可象征“阳”字。
【解析】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扩展语句。可视图文转换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要注意将所给图中的图画元素和文字元素结合起来,要扣住主题“沈阳全民读书月”(特别注意“沈阳”和“读书”)和题干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注意字数要求。
第6讲 │ 真题体验
2.[2009·全国卷Ⅰ] 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小芹①长大后,跟小二黑②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她③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④,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她⑤的办法。她⑥把小芹娘⑦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第6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
【解析】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简明,尤其是一些代词的使用,不可滥用,否则就会指代不明。③⑤⑥“她”指代不明,⑦表述啰唆。要结合上下文注意明确所应该表达的意思。
三、连贯
1.[2010·全国卷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第6讲 │ 真题体验
第6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是议论性语段,首先从逻辑上判断,注意标志词。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首先确定话头,句②是首选,可以排除C项和D项;其次,句③和句④是对“焦点”的具体阐述,并且句④与句③是总分关系;再者,句①和句⑥是对句③的更具体的阐释,且句⑥与句①之间存在关联搭配;句⑤很明显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解释。故选A。
2.[2010·全国卷Ⅱ]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第6讲 │ 真题体验
第6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B 我们可以先判断短文的文体,再据文体特征进行判断。此题材料为议论性的,可以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入手。首句讲对待大自然的关系问题,后面应该围绕此展开。确定话题范围②,由此讲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③⑥一组,①⑤一组,且③⑥紧挨②,③和⑥存在解说关系,而④中的“然而”表转折,有总结意味。①⑤继续从另一角度阐释,和尾句存在因果关系。故选B。
3.[2010·重庆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
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
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
乡野小妹子
第6讲 │ 真题体验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第6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A 此题是描写性段落,如果没有时空标志词,可按逻辑顺序(总分、内外、因果等)排序。可以用排除法。回答此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语意要相衔接,并注意横线中的几个句号,分清几层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排除法。第一处选填④与②句都不能与前面的语意很好地衔接,因为第③句是对“成熟的向日葵”的赞美,故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第②句交代对象“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⑥⑤①④句是对其具体评述,而D项把第②句放入①⑤与⑥④之间显得语意混乱,所以选A项更好。
4.[2010·江西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
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
探索精神。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
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
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第6讲 │ 真题体验
第6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A 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借助选项判断前两句应是①③还是④②,从承接上文看,“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④②更适合,排除B项和D项;①⑤相连,③如果承接②的话,“内在的秩序”在④②中没有表达,不妥,故选A项。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通读语段,仔细分析句子间的承接关系,同时可以借助选项的排列,用排除法作答。
四、得体
1.[2010·重庆卷]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
对话。(4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
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①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
针对性;②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坚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讲 │ 真题体验
第6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示例)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您不磨炼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能担当重任呢?”
【解析】 本题考查得体。具体的情景,明确的要求,是提示也是限制。答题时还要考虑到对话者的身份和关系。注意老师对学生爱护,学生对老师敬爱的情感。然后就是语言表达得体的问题了。
2.[2010·湖北卷]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4分)
第6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示例一:“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一起走进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示例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
第6讲 │ 真题体验
【解析】开场白: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喻文章、介绍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开场白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题内容的成败。对开场白的基本要求是简洁、得体而富有吸引力。开场白就是话题的导入语。导入语要求紧扣主题(此次为“红楼梦诗词赏析”),表达得体(符合主持人的身份,符合学习小组的特点),作为文学类研究型学习小组,自然要讲究文采,才能与其氛围相吻合。
第6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第6讲 │ 考点精讲
一、准确
“准确”,是对语言表达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要求。考查范围涉及用词准确、搭配准确、筛选准确、转换准确,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准确表达要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
(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
第6讲 │ 考点精讲
(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
“准确”在各种语言运用题型中均有考查,一般结合正确使用词语、辨析修改病句、图文转换、压缩语段、语意连贯等能力综合考查,不单独考查。
二、鲜明
“鲜明”,是语言运用的原则之一。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态度鲜明地表情达意,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具体是指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
第6讲 │ 考点精讲
语言鲜明要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词语的感彩,精心选择不同色彩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把自己的褒贬好恶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
(2)语言通俗明白,不生造词语,不用冷僻词语,不随便使用文言词和文言句式。
(3)尽量用简洁明快的短句,不随便使用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长句。
考查形式一般结合其他语言能力综合考查,常出现在概括、修改病句、拟制广告词、邀请信、劝告勉励、请托拒绝以及致词演讲稿等需要表明观点态度的题型中,或出现在描绘场景、仿写扩写改写语句的试题中。
第6讲 │ 考点精讲
三、生动
“生动”,就表达效果来说,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重炼字炼词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灵活地运用句式。为了使语言生动,必须努力做到:
(1)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从形声色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形象地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3)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押韵和谐,力求语言的声律美,让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
考查形式有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常结合仿句和修辞等能力综合考查,不单独考查。
第6讲 │ 考点精讲
四、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总的来说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不重复啰唆,不晦涩,没有歧义。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句子里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例如:“他的刚买来的新衣服”,说成“他刚买来的新衣服”即可。可以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其次要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一下子听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考查形式一般为辨析和修改病句、语段写作等。
第6讲 │ 考点精讲
五、连贯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考查形式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空、续写语句等。
要保持语言的连贯,需注意如下几点:(1)保持话题、中心的统一。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时,不要轻易地改变主语。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了顶真或近似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一致,但也是连贯的。(2)保持合理的句序。语言表述的基本顺序有以下四种:①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又分“逆时序”和“顺时序”两种;②空间顺序;③心理顺序;④逻辑顺序,这里所指的“逻辑”,就是人心目中的事理。(3)语句前后呼应。
第6讲 │ 考点精讲
六、得体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文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谦词和敬词的正确应用也是语言表达得体考查的重要项目,注重日常交际中谦词敬词的运用。复习时要牢记某些表谦称的词和表敬称的词,平时交际中也应注意正确表达。另外,表达得体还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题型。
第6讲 │ 考点精讲
语言得体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用语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性格、气质、文化程度、爱好及禁忌等。正确使用谦词、敬词和习惯用语。
(2)用语要看场合。一般地说,庄重的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一般使用规范的书面语;工作场合要求用语准确、扼要,经常要使用某些专门的术语或行话;日常场合要求用语自然亲切、灵活,一般使用口语;娱乐场合,要求用语有趣、生动,有时还需要点儿幽默。
一、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准确
准确用词包括用词准确、搭配准确、筛选准确、转换准确等。同时要满足三个“符合”:
1.符合情境。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效果迥然不同。
第6讲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2.符合语法。组句应依照一定的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句义要有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概念不清,语意不明,判断和推理不当,也是不通顺的。
3.符合对象。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
二、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鲜明
1.恰当选用词语,以求鲜明。尽量少用或不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词,多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另外,还要正确使用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第6讲 │ 技法点拨
2.恰当选用句式,以求鲜明。要表明观点,除选用肯定的陈述句外,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或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而强烈。另外,要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恰当运用修辞,以求鲜明。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使语言独具特色。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三、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生动
1.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描绘性词语绘声绘色,富有动感,用在合适的地方便显得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表达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鲜活起来。
第6讲 │ 技法点拨
2.要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格。要特别重视比喻的使用,因为它的主要功用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拟人的功用是使无生命的事物仿佛充满了生机和感情,也使它生动起来。
3.要采用提纯的语言。许多新鲜的词汇和话语方式都是先活跃在人们的嘴上,适当引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词语,文章语言就可能生动,并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感。但使用时要考虑是否适合内容、语境、文体及接受者等,不可滥用或盲目地赶时髦。
4.要倾注自己的主观感情。在字里行间充满了真实的感情,理性话语背后隐藏着细腻、独特的体验和意味深长的感悟。
第6讲 │ 技法点拨
四、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简明
(一)语言表达简明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不说多余的话。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无重复,即不说重复啰唆的话。(2)去赘余,即不说多余无用的话。(3)会省略。省略的方法主要有:①承前或蒙后省去指称性的内容;②把某些意思合并在一起说;③用代词借指。
2.要避免歧义。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避免使用多义词语;(2)语句结构切合唯一;(3)指代要明确。
第6讲 │ 技法点拨
第6讲 │ 技法点拨
(二)使语言表达简明的方法有五种:
1.找主干、理枝叶。(发现和清除歧义)
2.分析句间关系。(发现和删除重复的语句)
3.把握文段主旨。(发现和删除游离中心或话题之外的内容)
4.恰当地运用省略和称代。
5.恰当地对某些内容进行概括和合并。
第6讲 │ 技法点拨
五、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连贯
解答语句衔接题的基本方法是:
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不连贯。
2.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大凡表达效果好的句子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绝不会聱牙。因此,语气的相承、语流的通畅也是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6讲 │ 技法点拨
3.看前后句式,考虑结构的一致性。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他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其结构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连贯的句子。
4.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对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
第6讲 │ 技法点拨
5.看画面色调,考虑情景的相融性。遇到写景抒情性的描写文字,不管它是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也不管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抒情后写景,抑或景就是情、情就是景,都应考虑情景的相融性。一定要依据“情景交融”的原则来选择与文段画面色调相一致的句子。
6.看逻辑顺序,考虑思维的走向性。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连贯中的体现一般是时间先后、空间方位、深浅大小、意识行为等。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角度,其外显语句所显示的语意都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痕或较大的阻隔,思维走向呈现主干型或流线型。
7.看音节是否和谐。上下句之间,双音节对双音节,单音节对单音节,平仄相对,末字押韵。音节和谐,连贯性更强。
六、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得体
分析语言是否得体往往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1.看对象。用语要看对象,一指用语须研究说话者,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学识阅历等特点;一指用语须研究听话者,对象不同,用语须讲究说法和把握分寸,符合彼此角色关系。例如:同是嘱咐人走路小心安全,对小孩可用亲切性命令语:“好好儿走,别跑,小心摔着!”而若是对老人,则宜用恭敬客气语:“您老走好,慢慢走,留心脚下,千万别摔了!”
2.看场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可见,环境场合乃社交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交际场合不同,用语也因而有别。例如:法庭上我们必须使用庄严语:“传证人某某到庭!”而不可使用口头语:“把某某的老婆给我带上来作证!”
第6讲 │ 技法点拨
3.看目的。说话写文章总有一定的目的与意图,我们的语言表达便必须视目的与意图而进行。目的不同,用语自然有变化。例如:同是介绍一支钢笔,在寻物启事中和产品说明中的说法就肯定不同。
4.讲礼貌。用语要做到礼貌得体,须注意两点:一是熟记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例如:看望别人说“拜访”,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退席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批评说“请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找人办事说“拜托”,请人指点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自己书画送人欣赏说“斧正”或“雅正”,称对方的来信叫“惠书”等。二是用准谦词和敬词。谦词只能用于己,敬词只能用于他人。例如:“家母”属谦词,只能用于己而不可用于他人;“令郎”属敬词,则只能用于他人而不可用于己。
第6讲 │ 技法点拨
5.讲语体。所谓语体,指的是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体裁类型的文体,在用语上往往有不同要求。例如:广播稿必须讲究口语化,让人一听就懂;电报稿必须讲究简明扼要,惜字如金等。这就形成了因体而异的用语特色。该特色既是合情合理的,也是约定俗成的。它一旦形成,大家必须维护和遵循。
6.讲色彩。这里的色彩指的是词语的感彩,主要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注意不要混淆。
第6讲 │ 技法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