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
自读课文,要求:
1.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
2.带着你想了解的问题快速进入课文,记录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如何快速阅读文本
快速阅读文本,一是学会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二是抓住每个自然段中关键词句进行阅读。
qīn
lüè
lěi
rén
qiū
gē
xiàn
chà
guǎi
略
侵
任
垒
岔
陷
运用:你的车会陷进泥沼的。
陷
xiàn
馅
字义:掉进,坠入,沉下。
组词:(陷阱)(陷入)(凹陷)
字义:包在面食或点心等食品里面的肉、菜、糖等。
组词:(肉馅)(馅儿饼)(露馅)
任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rén(姓任)
rèn(责任)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左右结构
侵
蔽
丘
上下结构
略
陷
拐
党
独体结构
妨
筑
堡
侵
qīn
结构:左右
组词:侵犯
寒风侵肌
音序:Q
部首:亻
左窄右宽。
右上边是横山、山口朝左,下边是冖、上边没点,又字横稍短、捺收笔有力。
略
lüè
结构:左右
组词:策略
攻城略地
音序:L
部首:田
左边是田不是口、稍窄小。
各字首撇要短、第二笔横撇是一笔、和捺要舒展。
堡
bǎo
结构:上下
组词:堡垒
桥头堡
音序:B
部首:土
上下都要扁宽,亻的撇稍长,呆字口扁窄、木字横长。
土字下横平直要长。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地道战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道的产生、作用。
2.地道的式样、特点。
3.地道战在中国抗争历史的地位。
一、读拼音,写词语。
为了粉碎日本qīn
lüè( )军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ɡònɡ
chǎn
dǎnɡ( )的领导下,挖了许多地道。大家yǐn
bì( )在地道里,出口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xiàn
kēnɡ( ),ɡuǎi
wān
( )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地道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侵略
共产党
隐蔽
陷坑
拐弯
二、选字填空。
侵 浸 ( )泡
( )略
妨 防 ( )备
( )碍
丘 兵 士( )
( )陵
浸
侵
防
妨
兵
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地道的产生和作用吗?填一填。
1.为了粉碎敌人的________,冀中人民在____________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2.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_____________,还有力地______________,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扫荡”
打击了敌人
坚持了生产
中国共产党
自读完课文后,结合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概念:就是在阅读课文之前,根据课文题目质疑,根据大家讨论总结的问题,再来阅读课文,有的放矢,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根据大家最想了解的内容,带着自己的疑问,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并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快速阅读的方法(四)——带着问题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地道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目的是什么?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地道是在敌人修筑封锁沟和封锁墙,阻绝交通,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的背景下产生的。
~~~~~~~~
~~~~~~~~~~~~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
~~~~~~~~~~~~
承上启下
我们的对策
针对敌人的封锁,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奇迹?它的作用是什么?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奇迹”一词把作者对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赞美、对地道战这种独特战斗方式的叹服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肯定了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地道保护自己,与敌人作斗争
~~~~~~~~~~~~~~~~~~~~~~~~~~~~~
~~~~~~~~~~~~~~~~~~~~~~~~~~~~~
~~~~~~~~~~~~~~~~~~~~~~~~~~~~~~~~~~
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地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
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自由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冀中人们是如何利用地道隐蔽自己,利用地道和敌人作战的?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
——————————————————
——————————————————
——————————————————
——————
陷坑
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孑口
———
————
一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
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
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
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
冀中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呀,水攻呀,毒气攻呀,都用遍了。
敌人的方法
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
我们的对策
“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我们的对策
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
我们的对策
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我们的对策
人们在地道里是如何进行联络的?
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说一说:地道战这个作战方式有什么作用?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从多方面介绍,突出事物特点
多方面介绍事物的特点指的是从一个事物的外形、颜色、结构、用途等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独特的地方,例如本课介绍地道内部构造时,按高度、大小洞、气孔等方面依次写出了地道的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能够使读者对该事物有清晰的了解,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进而在思想上获得启迪,从情感上与作者和文本产生共鸣。
面对凶残的敌人,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用无穷的智慧创造出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并据此打击敌人,保护我们的土地。他们这种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斗争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形容人有智慧的词语: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智勇双全
聪明绝顶
精明强干
八字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与战争有关的诗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5)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篇课文以地道的特点为线索,介绍了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式样、构造、功能等,以及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颂扬了中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
一、下列句中的双引号起什么作用?请选一选。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引用。
D.表示强调。
1.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
2.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
3.莆田素有“文献名邦”之美誉。( )
B
A
C
A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
(2)地道里面没有光线,很昏暗。( )
(3)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 )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
×
×
冀
中
的
地
道
战
产生及作用
历史地位——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式样、构造和功能
产生的原因——粉碎敌人的“扫荡”
作用——躲避敌人,打击敌人
式样多:一百多种
构造奇:有地道、地洞、气孔、出口、
陷坑、岔道、活道、死道等
防御功能强:能防备火攻、水攻、毒气攻等
联络功能奇:“无线电”“有线电”
顽强斗争
无穷智慧
小练笔
今天,我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岁月,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吧。